饶有兴致去看了《抓娃娃》这部电影。应该说是期待满满,因为是喜剧嘛,又是沈腾和马丽主演,更是期待值满满。
影片介绍如下:
电影《抓娃娃》中沈腾、马丽携手爆笑演绎了一对没苦硬吃式养娃的“特工夫妇”。为了把儿子马继业(肖帛辰&史彭元 饰)培养成一名合格的“资本接班人”,马成钢(沈腾 饰)、春兰(马丽 饰)夫妻俩不惜日复一日扮演着“汤里没油,兜里没子”的“神秘特工”人设。“再甜不能甜孩子,再苦不能苦自己”更是马成钢、春兰夫妇一向秉承的人生信条。
为了避免马继业沉溺于奢华生活,失去奋斗的动力,马成钢夫妇选择一条非同寻常的道路。在马继业还不记事的时候,他们决定隐藏自己的真实财富,搬到马成钢小时候长大的破落大院里生活,在儿子面前扮演贫困的角色,以让马继业养成吃苦耐劳、见多识广、精打细算、强身健体、坚持不懈等品质。
在130分钟的电影时间里,的确有110分钟都有笑点。观影的人并不多,所以,我们可以放肆的笑。可以说,你眨个眼就会丢出一个包袱来,也很解压。
我们都知道“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是一句我们听得耳朵磨出了茧子的话。有人说:这句话放在《抓娃娃》身上是最合适的。也有人说:《抓娃娃》的内核是残酷的,甚至它是喜剧本身都是一件“残忍”的事。
对此,我深有同感,因为身为一个教育人,在这部以教育为内核的电影里,通过喜剧的方式呈现出来,更是让人在笑过之后,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第一,关于“尊重”。
可以说,在很多人眼里,都认为小孩子是没有什么观念的,一切都可以由大人掌控和设计,也就是说在父母面前,孩子没有得到尊重。从小学一直都高中,孩子都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可是孩子的思想会日渐成熟,会思考,当他得出一些结论后,却被大人用更荒谬的方式予以掩盖。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孩子自然会从“高考场”上出走。
也就是说,当孩子某天有能力冲破大人编织的牢笼时,其实是家长和孩子两败俱伤。
幸好,电影的最后,呈现的是良好的结局: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受损,而是在看清生活真相后走上了自己想要走到那条路。
第二,关于“环境”。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滋养。电影里,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煞费苦心。
为了确保计划万无一失,马成钢组建了一支专业团队,对马继业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指导。马继业的每一次选择、每一个进步,都在父母和团队的严密观察之下,以确保他能够按照预设的路径成长为理想的接班人,马继业就像生活在西虹市的“楚门的世界”里,周围的一切看似自然,实则都是设计。
诚然,家长这样的环境设计是允许的,但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当孩子周围的一切,都是父母精心设计的结果,这个环境就是假环境。比如:院里住的人,奶奶是伪装的瘸腿假奶奶,一个人天天练书法,一个开书店的,邻里对话都是一些物理问题,买菜都是数学问题,路上遇到的人都是英语教材上的对话,这样的环境,其实就是一件美丽的瓷器,当某一天瓷器被打破,孩子的世界也就被打破,这是最不堪的代价。
第三,被管束还是被放飞。
当父母为孩子设计好一切,孩子就能按照父母设计好的道路走吗?这样的话,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孩子没有自己的思考,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其实也就是一个傀儡。
小时候,马继业因为跑得快,被体校教练看上,想弄去体校。马继业很开心,父亲不想扫他的兴,当着大家都面同意了,但晚上又给儿子的腿上涂抹药,第二天无法走路,到准备好的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告知结果不适合去体校,让孩子失去了去体校的机会。可是,后来,当他回归真实世界时,他还是考上了自己喜欢的体校。
中国的家长都喜欢管束子女,很少给予信任与支持。可以说,其实后来很成功或者很幸福的孩子,都是家长给予了可以放飞空间的孩子。
作为电影,表现手法有些“极端”,但毕竟电影是一门深刻的艺术,所以,也就是观影后,对教育审视一下,寻找教育的更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