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份当我正式在得到App专栏看李笑来的文章时,我只知道他是国内比特币投资首富,是一个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人。后来我又了解到他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成为得到App专栏里订阅用户超过十万的人。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当我读了他的专栏近两个月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他在专栏里讲的是什么,他正在以一个成功人士的身份给无数渴望成长的人们分享他过去和现在正在发生的成长故事,心理感悟和成长的路径方法。他可以拿出一个概念来细细的写出6.7千字甚至更多更长的文章,他不仅仅在分享,他更是在示范,他常常说:看过猪跑很重要,看到你身边人的成功很重要。他在他的专栏里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比如元认知,自己对自己思考过程的思考;比如长期,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加一个时间界限,向时间要结果。比如复利,投资更多是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比如什么是长期而有用的知识,像概率、英语、编程等等才是长期而有用的知识等等!他在提出这些概念的同时,更积极倡导读者要建立这些概念之间的正确,清晰,有用的联系,如此才能学以致用,达到融会贯通。
后来我在简书里看到了彭小六的文章,彭小六原来只是一个三线城市的码农,平时是一个阅读爱好者,有一次,一个看似偶然的学习“拆书”的机会,成为他日后走上精彩人生导火索。顺便说说什么是“拆书”,所谓拆就是随便从一本书里拿出一句话或一小段让读者写所思所想,写文章构架等等。本来他每周都会在简书写一篇读书笔记,这样等他写到四十周的时候,他就很轻松地成了简书的签约作者。但彭小六不是满足现状的斜杠青年,为了得到更快的成长,他坚持每周从三线城市飞出去学习,并很快把他的每周两小时学习圈变成每周五小时学习圈。几个月前他放弃了三线城市的百万年薪去了深圳,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空闲时间继续写文章、在网上讲课、分享自己学习与成长的方法。我记得简书上有篇关于他手绘课程更新的文章,他说每次当他有了新的想法时他都会把它们及时更新在微课上,但这些想法难免被他人抄袭,“我会以更快的速度更新”,他写到:“在更多的时候你只要比别人快那么一点点”,他也提到了学习英语的必要:“得到App专栏里万维刚的文章大部分来自英语世界里的一手资料翻译,所以,可见学好英语掌握最新的知识是多么重要!”
最近我在看成甲的《好好学习》,这也是一本讲述个人成长和学习的方法路径的书,成甲在书中提出,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在读完书一段时间后都很难想清楚书里到底写了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停留在低层次的学习状态中,只有在阅读中经过多方位的思考,并将学习中的点点滴滴知识和之前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才有可能提高认知深度,发现底层规律。具体到每日生活中,就是要不断反思和长期记录。记录,不但要记录事情的结果,更要记录事情发展中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周围的环境影响,并从中发现自身的一些思维陷阱,思维习惯及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更长期的记录则有可能发现一些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等。成甲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个临界知识的概念,可以这么说,临界知识就像地球引力一样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比如心理学,是渗入到我们生活工作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的;比如二八定律,具体到学习中我们应该拿出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来钻研百分之二十的知识要点等。但临界知识也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存在,应该经常把它们放到一个个框架中去,让它们之间产生足够多的联系,才有可能达到融会贯通,提高认知的目地。
看了上述三个牛人的分享,不难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特点,那就是用一个知识点联系起更多的知识点,用现在学到的知识去回想过去学过的知识,让知识和知识之间发生越来越多的有用,正确的联系。这也正是李笑来一个概念可以写出7.8千字,彭小六用好“拆书”改变人生,成甲每日晨休长达两三时的奥妙所在。
这些高手不约而同的选择,是不是能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借鉴方法呢,学习显然是一件长期而又不舒适的过程,剩下的就是你愿不愿意坚持去践行的问题了。
希望我们都能做到长期且正确的学习,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看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