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补天》最早发表于1922年12月1日北京《晨报4周年纪念增刊》题目名为《不周山》后改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 在《补天》中,鲁迅不仅以辛辣的笔调讽刺、批判了专制文化腐蚀民众魂灵的可悲性,而且在更深层的历史渊源中细腻的描绘出民众魂灵变迁的过程,尤为重要的是,鲁迅通过重塑女娲形象,其大地扩展了被专制文化模式压缩了的情感领域,在审美创造中为重塑新的民众魂灵开创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小说《补天》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女娲第一次醒来抟土造人;第二部分写女娲再次醒来,炼石补天;第三部分写女娲死后的情景。读完全文后我产生了疑问——鲁迅写补天的意义到底什么?难道仅仅只是为了表达人的孤独这个所谓的哲学命题?这显然不是鲁迅想要表达的。经过查阅资料,我发现《补天》发表于1922年,相当于鲁迅早年时期的作品,在这个时期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从这个线索我们就可以得知鲁迅创作补天的根本所在,《补天》和《狂人日记》《阿Q正传》有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和互补作用。补天中那些各为“我后”宣扬威灵的“嗜杀戮侵略之事”的人,不就是当时“社会吃人”事业的始作俑者吗?那些“呆头呆脑、獐头鼠目的,有些讨厌”的非人相,那些只会跪拜,“将头一起一落的做着异样的举动”或者只会“呜呜咽咽”地哭的奴隶相,那些“伏在海边自己打嘴巴”的自轻自贱的奴才相,那些从死尸上解下破布片“慌忙系上自己的腰,但神色道还平淡”的流氓相等等,不就都是阿Q精神传统的先驱者吗?所以说鲁迅补天的主旨还是对国民性进行一种深刻的批判,对专制暴政进行一种揭露。 正是这些“人祸”引发了“天灾”,天地间的平衡受到了破坏,这破坏如果得不到修复,任其发展,那国家和社会终将走向毁灭,所以,女娲才要补天。然而这种填补行为并未成功,社会依旧专制,环境依旧动荡,人们依旧冷酷好战、自大虚伪、麻木不仁、冷暖不知。女娲补天之所以无效,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专制,政治上的高压,经济上的剥削,文化上的控制,社会治理上的任性、暴力,最终导致民众的奴性。他们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奴役、不平等的状态,贫穷的生活让他们仅限于生存,愚民思想的奴役让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再加上空间上的封闭,每个人都被圈入围墙之中,如同鲁迅说的——这是一个“铁屋”式禁闭的社会,这种专制封闭的社会中,民众处于近乎窒息的沉睡状态,甚至坐井观天、盲目自大,少部分觉醒者渴望冲出这个被专制戕害的“铁屋”式社会,以此激励更多人站起来,但谈何容易。奴性早已植入每个人的骨子之中,女娲补天这种小打小闹、修修补补根本无济于事。整个社会需要的是一场“刮骨疗毒”式的改变,这是思想的改变,是奴性的彻底改变。可是这种改变太难了,一朝一夕之间根本无法做到,甚至需要多长时间,连鲁迅自己都不知道。但这也正是鲁迅的伟大之处,无论过程有多少艰难险阻,无论最终能否成功,只有砥砺前行,才有一线希望。“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补天,实补社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