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儿子初中毕业,选择出国上高中,实在是情非得已——
我的妻子,是一位中学老师。做为母亲,她对儿子的要求一直比较严格。小学阶段,我就听到儿子有次发牢骚,说当老师的孩子不幸,我问为什么,他说“榜样太多”。想想也是,做为老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比普通的孩子更优秀一些,方对得起老师的称号。老师之间,在子女成长问题上,的确有更多的攀比心理,这无形中也给孩子造成了莫大的压力。
其实,从小到大,儿子的学习成绩都不差,却又不是班上乃至年级最好的,这样离妈妈的要求就有了距离,被挑剔也就有了理由。而我,对儿子的教育一直比较宽松——妈妈是严厉派,爸爸是温和派,儿子又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三方交织在一起,其纠结可想而知。妻子无法使儿子完全驯服,就迁怒于我,指责道:你这种“树大自然直”的教育方式,迟早要出问题。
后来,问题果然就来了。儿子初三那年冬天,有次是在晚饭后,妻子又进儿子的房间,已经记不清是要理论什么,儿子坚决不服。她就出来对我施加压力,让我必须去“管教”一下儿子,我被将得没办法,只得进去,站在妻子的立场上,还没说几句,儿子便发作道:“咋了?你也成这了!”说罢,便收拾东西,背上双肩包,带上皮手套,往家门外冲去……
正值寒冬,夜色深沉,寒风凛冽,怎能让儿子独自外出。我越是上前阻拦,他越是往外闯。我问他要去哪里?他说不知道,先出去再说——这一刻,温暖的家,仿佛成了必须逃脱的牢笼,说来真是令人揪心!最终,经过我的劝导,他答应先到我家的有套空房子去单独呆几天,然后再说。对我来讲,期望值已经降得很低,儿子只要不离开自己的视线,已经是谢天谢地烧高香了。
遇上这种情况,不管是谁,还会有心其它事情吗?此后几日,我撇开一切,天天往儿子那儿跑,给他送吃送喝,找他谈心——当然,说的都是些“积极向上”的东西,满满的正能量,他听得不耐烦,就冲我说:“你也自称是有思想的人,整天说这些甜腻的东西,觉得有意思吗?”我无语,这才意识到,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管是高压政策,还是肤浅的说教,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怎么办呢?溯本求源,因势利导——人性的本源,都希望得到认可和尊重,得到鼓励和赞赏,即便是打着为对方好的幌子,挑剔、抱怨和指责,都不能解决人内心深处的问题。再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不是瞬间形成的,也就无法在瞬间得到解决。因此,耐心就显得至关重要。当问题出现之后,只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用心去陪伴,等待着事情按其自身的规律去发展和演变。
我承认,“玫瑰献给谁”——是借了舒婷女士若干年前一篇文章的标题,她在文章里谈的也是子女教育问题,具体内容已记不清,除了标题,印象最深的是,文中提出了一个在我看来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三分教育,七分等待。”曾几何时,我们已经习惯揠苗助长和填鸭式教育,总想按自己的想像去塑造孩子,其实,我们自己也未必高明,更谈不上完美,怎么能去奢望一个完美的孩子呢?我们所能做的,更多的是用心陪伴,然后,静待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