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荣强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在世,向上追求似乎是一种自然的法则。可是,因为欲望的高低不同,资质的优劣不同,努力的程度不同,资源的多少不同,最终所达到的境界也就不同。
何谓境界
境界一词,本指疆域,指土地的界限。由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境界一词,更与思想相关联。
境界作为佛教用语,有两种含义:一指“十八界”中的“六境”(亦名六尘),包括色、声、香、味、触、法,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对应的对象,即所谓的客观世界。二指学佛修行所达到的境地。如《无量寿经》谓:“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后来泛指思想所达到的境地、意境,如我们常说:某某思想境界很高。
我曾经在49岁生日的时候,发表过一番感言。人的一生,会经历“求、缘、舍”三个阶段,或者三层境界。
年轻时,就是“求”的阶段。因为我们一无所有,没有知识,没有能力,没有钱,没有关系,没有资源,所以必须向外求、向外索取,通过学习、拼搏、进取,充实自己,壮大自己。
进入中年,就是“缘”的阶段。因为我们已有所得,知识、能力、人脉和财富,都积累到了一定的高度,你具有独特的价值,比较有能量与实力。一切都无需强求,那些需要你的人,会自动地向你靠拢,有缘则合,无缘则散。
到了老年,就是“舍”阶段,因为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想要的,什么是能要的,尤其是懂得了什么是不想要的和不能要的,而且,我们得到应属自己的大部分,此时,要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舍去那些不属于自己的。比如经常有人跟我说,樊老师,你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怎么做,可以赚很多线。但我淡然地说,我不喜欢,我不需要。
王国维说人生三境界
把学问、事业、人生划出三种境界,并做出精妙的描述,非王国维莫属。王国维,清末民初杰出而著名的学者,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巧妙地从古代几位大词人的词作中,摘引出这几段名句来讲做学问的三境界,一语中的,非常透彻。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乃对人生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但又心怀远大目标。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乃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虽历经磨难,却坚持不懈,无怨无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乃艰苦奋斗之后,不经意间就实现了最初设定的远大目标。
各种“三境界”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常被人用来解析事业发展、仕途升迁、财运得失等,这说明世间万事皆同此理。
深入分析即可发现,事业、仕途、财运这等等人生的理想,无不经历三个过程或三种境界:迷茫中找到目标,狅热追求;追求中遭遇坎坷,坚持不懈;最后柳暗花明,惊喜连连,收获丰盛。
第一境界,常人不用争取,都可做到,甚至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大多数人也都还可以。但是,超越第二境界,达到第三境界的,只有少数果敢坚忍、不屈不挠、出类拔萃的成功人士。他们超越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们自我的极限。
1996年,我读到写策划人王志刚的一本书。书中写的王志纲关于挣钱三重境界的观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人找钱,相当辛苦。钱找钱,比较容易。钱找人,快意人生。这话为南下广州闯世界,却处在飘零与挣扎状态的我,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程。
以下这段据说是李嘉诚语录的话,也指出了另一种人生三重境界:“创业者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而当你一直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睡懒觉,啥也不懂还装懂,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也许,当你成功之后,回望来路,才会明白以下这三重境界的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是不是有点喜欢这文章?
赶快点击【众筹】参与众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