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一境:“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虽然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悲壮,毫无纤柔颓靡。此一境界,乃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一境:词人所忧“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词行至此,可知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投影至人生,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一境:寻觅千百次,竟然是在灯火冷落之处发现了那人。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外。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清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于世间的不同境地,更是在诗人心中的不同境地。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够的积累后,量变成为质变,不经意间已追逐到了。
佛教禅宗人生三境界说
佛教禅宗参禅三重境界,常被引申用来形容看待事物的不同境界。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唐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语: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即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看到的就是实物,也不去深想,所以就相信事物就是自己看到的样子。然而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我们终究是看不透其中奥秘的,最终会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在虚伪的面具背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宋代禅宗生命三境界说
宋代禅宗三境界: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不知道禅为何物,即使就在你身边,也无从下手;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初窥门路,能以平常心修行,但身边有草叶;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大师境界,无相,世界为“一”。
三个境界中都有“空”字,三个境界就是对“空”的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境界中的“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追问所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三个千古难题。第二境界中的“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削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独特世界。第三境界中的“万古”与“一朝”的融合同一,则是说明人对有限时间的超越,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说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自然境界:人若只是顺着本能或风俗习惯做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功利境界:人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道德境界:人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
天地境界(哲学境界):人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钱穆谈人生三境界说
钱穆先生把人生全体分为三大类。
第一是“物质的”,亦可说是“自然的”人生,或“经济的”人生。一切衣、食、住、行,较多隶属于物质方面者,均归此类。人生本身即是一自然,人生不能脱离自然的大圈子大规范,人生不能不依赖物质支持,此是人类生活最先必经的一个阶段,我们可称之为文化第一阶层。没有此最先一阶层,将不可能有此下各阶层。
然而人生是多方面互相融摄的一个整一全体,所以物质人生中,早已须有很大的精神成分。若使人类没有欲望,没有智慧,没有趣味爱好,没有内心精神方面种种的工作活动参加,也将不会有衣、食、住、行之一切物质创造与活动。因此换言之,衣、食、住、行只可说是较多依赖于物质部分,而实非纯物质的。只可说是较更接近于自然生活,而并非一种纯自然的生活。
只要我们称之为“人生”的,便已归属到“自然人生”与“精神人生”之两方面,决不再是纯自然、纯物质的。即就环绕我们的自然界而言,如山川、田野、草木、禽兽、风景气象,试问洪荒时代的自然界,何尝便如此?这里面已经有几十万年代的人类精神之不断贯注、不断经营、不断改造、不断要求而始形成。此刻环绕我们之所谓自然,早已是人文化了的自然,而非未经人文洗炼以前之原始自然。一切的“物世界”里,早已有人类的“心世界”之融入。
故所谓物质人生,只就全部人生中之比较更偏近于物质方面者而言,而实无所谓纯物质的人生。
其次是“社会的”人生,或称“政治的”人生、“集团的”人生。这是第二阶段的人生,我们称之为文化的第二阶层。在第一阶层里,人只面对着物世界,一切人生全都从“人对物”的关系而发生、而存在。在第二阶层里,人面对着人,即人生大群。这时的人生,主要在添进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类的生活,不先经第一阶层,将无法有第二阶层。但人类生活经历了某一段时期之相当演进,必然会从第一阶层进入第二阶层,乃始得为正式的人生。第一阶层只是人在物世界里过生活,亦可谓之一预备阶层。待其进入第二阶层,才开始在人世界里过生活。此如家庭组织、国家体制、民族分类等,凡属群体关系的,全属此一阶层。
最后才到达人生第三阶层,我们可称之为“精神的”人生,或说是“心灵的”人生。
此一阶层的人生,全属于观念的、理性的、趣味的,如宗教人生、道德人生、文学人生、艺术人生等皆是。这是一种无形累积的人生;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超时代性的人生。只有这一种人生,最可长期保留,长期存在。
孔子、耶稣时代,一切物质生活,一切政治组织、社会法律、风俗习惯,到今几乎是全归消失,不存在了。在他们当时的第一、第二阶层里的人生,到今亦是全部变质了。但孔子、耶稣对人生所提示的理想与信仰,观念与教训,就其属于内心精神方面者,却依然存在,而且将千古常新。这是属于心世界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只可用你的心灵来直接感触的世界,来直接体认的人生。
尼采的人生三境界说
尼采说过,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由
金庸笔下那些使着奇奇怪怪兵刃的人,多数不是一流高手。比如《天龙八部》里的南海鳄神,一出场,手里拿着一个鳄鱼剪,大剪刀,动不动就“咔嚓”一下,把人家脑袋剪下来,这个人你可以断定,他不是一流人物。
再比如说,李莫愁,手里拿着一柄拂尘,武功很厉害,她这个拂尘,不是扫地用的,不是掸沙发上的灰用的,你让她拂一下,就没命了。但她也不是最高级的一流高手。武功的境界,在金庸笔下,一个没有出场的大侠,叫独孤求败,讲了这个道理,包含了武功的几层境界。
第一个阶段,他年轻的时候,使用一把非常锐利的宝剑。所向披靡,斩铜断铁。这代表一种少年气盛的境界,所向披靡,见谁跟谁辩论。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喜欢跟人家辩论,显示自己有学问,以打败别人为荣。第二个阶段,他用的是一把轻剑,功夫长了,能够干一番大事业。第三个阶段,改用一把重剑,重剑无锋,举重若轻是一个很好的境界。到最后,他用一把木剑,没有刃,本身不能伤人。但说明他已可不用兵刃,达到无剑的程度了。最后,武功练到大成,不依赖于外物,什么东西都是他的兵刃。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你看他两手空空,其实已炉火纯青。绝不仅仅是打架的境界、搏斗的境界,其实它是人生的境界。
孔子也曾讲人生的境界,讲得更朴素,“吾十五志于学,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讲最后的这个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像独孤求败最后那个无剑的阶段一样,做起事情来随心所欲,但全是合乎规矩的。就好像在篮球场任何一个地方,把球随便一扔,好像随便扔,“啪”,就进篮了,人生最后能达到这个境界,这就叫自由。
生命的最高境界
人生的最高境界:忙中不说错话,乱局不看错人,复杂不走错路。自律的最高境界:无功不受大禄,无助不受大理,无能不得大位。生活的最高境界:常与高人交往,闲与雅人相会,每与亲人休闲。事业的最高境界:岗尽职无憾,养家小康无忧,自己开心无悔。荣誉的最高境界:你已远离江湖,江湖还有你的传说。交友的最高境界:久不联系,常在心中。爱情的最高境界:虽已白发苍苍,依然执手相视。生命的最高境界:哭着来,笑着走。
自信三种境界:
我能,我不能,你比我能
自信的第一境界是:“我能”。即对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目标充满信心。自信的第二境界是:“我不能”。即建立在“我能”的信心和成功的业绩基础之上的,对“己所不能”的觉悟。自信的第三境界是:“你比我能”。即把别人对自己的超越当成自己的成就,把别人的成功也当成了自己的快乐。
在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链条上,无论多么功勋卓著的大师都只是其中的一环;在科学技术的攀登路途上,任何人到达的高度都不是无人企及的顶峰;对于取得成就者而言,唯有被不断地超越,才是世界的希望所在。也唯有为被超越而不断努力并取得成就,才是我们真正的成功。因此,坦然承认并为自己被超越而欣喜,是自信的最高境界。
心灵的最高境界
一、心灵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 二、心灵的第二境界是慈悲之心。三、心灵的第三境界是感恩之心。四,心灵的第四境界是宽容之心。 心灵是有品级的,心灵的品级决定人格,决定品格,决定人一生的命运。
人生最高境界
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一个字:给。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一个人的价值,也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在我们的一生中,其实,我们能给予很多东西。99%的人不知道,下面15件事,是我们能够轻松给予,说不定还会有很丰厚的回报的!
1、给掌声。有些人一生都没给过别人掌声,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不懂鼓掌的人生很狭隘,俗话说:一赞值千金。
2、给面子。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中国人最讲究的是面子,看破别说破,面子上好过,伤什么,都别伤人面子。
3、给信任。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有多少信任,就有多少机会。
4、给方便。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请主动坐里座,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扶一把,为对方着想,替自己打算。
5、给礼节。有“礼”走遍天下,彬彬有礼,方能魅力四射,礼多人不怪,送礼送到位
6、给谦让。锋芒毕露者处处树暗敌,切忌锋芒毕露,放下身段,降低自己,人前勿张狂,待人应低调。
7、给理解。人人都渴望他人的认可,理解,就是给人方便,先理解一般人不理解的事。
8、给尊重。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地位越高越不能轻视别人要把别人放在心上
,给弱者的尊重更可贵。
9、给帮助。关键时刻,谁不希望有人帮,你的好,别人是会记住的,无私胜有私。
10、给诚信。无信不立,狡诈者必无朋友,诚信为本,重诺守信,诚信深入人心,成功接踵而至,失去诚信,百事不可为。
11、给实惠。空头支票,万万开不得,许之以利,晓之以理,不以利益大小亲疏你的朋友,尽可能满足对方的欲望。
12、给虚心。让人显得高人一等,要一点含蓄,要一点谦逊,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虚心求教,成就大业。
13、给欣赏。使人拥有优越感,渴望被欣赏之心人皆有之,“高帽子”的成本最低,要及时肯定别人的长处。
14、给感激。不感恩,就别指望再有下次,感恩,是一种生活方式,及时感激,切莫等到花儿谢,感谢你的对手。
15、给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直话,要转个弯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文章选转自网络,作者佚名,向所有作者编辑特别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