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各马可伦理学》译注者序(廖申白)读后整理
萧萧芦苇注:认同译注者较多,又认为该序已很精简,故整理时摘抄了许多原句。
一、本书在亚氏三部伦理学中的地位:更为系统、思想更为成熟。
二、本书概观。
亚氏伦理学总体上是基于对人的活动的特殊性质的说明的目的论伦理学。这一伦理学向来有幸福论与德性论两种诠释。
1.活动与实现活动
亚氏伦理学本质上就是基于这两个基本前提的理解的伦理学。这比一些晚近提出的伦理学更切中实践事务的本质。
(1)活动,在亚氏意义上属于每种存在物。
a.无生命物的活动主要是就它们的对于人或生命物而言的合目的性来说的。
b.每种生命物都有它特有的活动。
(a)植物共同的活动是营养和发育。
(b)动物的活动是以它们各自种属的属性来感觉和运动。
(c)人的活动不在于他的植物性的活动(营养、生长等等),也不在于他的动物性的活动(感觉等等)。人的活动乃在于他的灵魂的合乎逻各斯(理性)的活动与实践。(这是人之为人处,与所有低等生命物的活动区别处)被亚里斯多德称为实践的生命的活动。
首先这有别于我们的营养的生命和感觉的生命(后两者仅仅是功能性的)人的目的也就是我们的实践的生命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本质目的吧)
其次,实践的生命的活动也有别于职业的活动。后者只是前者的一个类属。
第三,它确定着人的种属的可能性的范围。然而它只是人的存在的可能方式,而不是存在的实现。
(2)人“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于他的实现活动,即他在其实践的生命的活动中所实现的东西。
a.人的实现活动就是实现人的实践生命的目的的活动。
本质的意义上,实现活动自身就是目的,因为它自身就蕴涵着目的(最终完善状态)。相对意义上,它也可以是实现一个外在目的手段。
b.我们的实践生命的活动,在完全的意义上包括理论的、制作的 、实践的活动。三者中理论的最高,实践的最重要。所以实践生命的活动的根本在于实践理性的活动。
c.实践的生命在人一生中有特定的发展周期:一个应当在青年时期学习好的品质,在壮年时期治理,在老年时期传授智慧。
d.所谓实现活动,其意义就是“积极地”
从事这些属于人的实践的生命的活动。生命之德在生生不息,除非腐败的生命,每种生命都积极地实现着它的活动,成为它之所是。(如其所是,隐德来希。)
e.实现活动的概念包含两个核心的判别:
(a)人的目的,即幸福,是获得的而不是以自然的方式达到的,人的活动的目的实现要借助人的理性的运用,是实践的,非自然的。
一个人可能只过着动物式的生活,但这只是腐败的生命。
(b)实现活动不同于功能或能力,不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潜在的质,而是人获得其本质力量的方式。人并不具有没有付诸运用的本质力量,这些力量被付诸运用时才存。
2.善作为目的
(1)善即某种善的事物。它或者是已在的,或者是我们希望它成为在的:它具有或是我们希望它将具有某种(某些)我们认为可归属于那类事物的性质,因而它与我们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处于对应的关系中。
(2)在存在着需要时,我们只以满足我们当下需要的事物为善,而在不存在紧迫需要时,我们以那些自身便值得我们追求的事物为善。这后一类事物是总体上对我们是善的即具有更为终极性的善。善的自身的、根本的性质由这种目的性而不是手段性的善规定。
(3)最高的善或目的就是人的好的生活或幸福。
3.实践与实践的研究
(1)实践、制作与理论沉思是人的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理论沉思是对不变的、必然的事物或事物的本性的思考的活动,是不行动的活动。
实践或制作则是人对于可因自身努力而改变的事物的、基于某种善的目的的行动的活动。(如教育行为)
所以实践或制作是对于我们能力之内的事物,即可能由于我们的原因而成为这种或那种状态的事物的。
(2)理论的研究是知识的。实践的、制作的研究是推理的。
凡不变的、必然的(依某种规律而变化的)事物都属于理论研究的题材。
实践或制作的题材是可变、不必然、不确定的事物。但并非所有变动的事物都成为这类题材,不考虑其变化完全没有规律的或完全与我们自身原因无关的事物。(教育上可受到启发)
(3)对最好的活动来说,实践的自身的善甚至不显示为目的,因为获得德性与做合于德性的事是一回事。我们不是先获得德性再做合德性的事,而是通过做合德性的事而成为有德性的人。所以重要的只是合德性的活动本身。
(4)对本书作者来说,实践理性的活动是属人的,多数人可以从事的活动。实践理性是积极的,它把可实践的善作为目的,发布命令并最终引向指向这目的的行为,它一方面透射出理论理性的光,一方面又把这光直接地投射到人类事务上面。
4.伦理学与政治学(曾经我以为政治学就是勾心斗角,权谋等,现在越来越理解它的本质并感兴趣了)
(1)关于人可以实践、可以获得的善的研究,包括这两个相互联系的科学。两者之中,政治学是以人可以获得的最大的善为对象的,因而是最高的科学。最高的善即人的好生活或幸福,亚氏认为,应当由最高的科学即政治学来把握。对古希腊人来说,一个人只有在城邦中才可能获得他的幸福或事业的繁荣。
(2)亚氏在《动物学》所做分类,人属于政治性的动物,注定要过社会的生活。
(3)如莱克汉姆所说,一个人注定要在社会中,并且要在一个旨在促进每个公民的福利的,组织良好的社会中,获得他的善。
(4)对亚氏来说,政治学的研究: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人的幸福,或者,人的幸福在于何种生活方式;
其次要研究何种政制或政府形式能最好地帮助人维护这种生活方式。
欲解答前者,就要研究人的道德或习惯,这是《尼》研究的范围。而后者是亚的《政治学》要阐明的:研究适合那些道德或习惯的好的、正确的政制。
(5)政治学的研究只能获得粗略的确定性。它需要两个条件:实践的经验与实践理性的发展。这都需要有基本的起点:已知的,好的东西。
希望学习政治学的人,必须预先培养起良好的道德品性:爱所当爱的事物,恨所当恨的事物。(这是起点,属道德境界而非天地境界)
5.德性
(1)这是伦理学体系中根本性概念。
人所特有的实现活动,在实现程度上有差別,有人出色地实现,另一些人很有限实现(尽管也还是“积极地”)。德性就是人们对于人的出色的实现活动的称赞。
(2)在古希腊人最初用法中,它被用来指武士的高贵行为。例:荷马史诗中几乎等同于勇敢。以后指美德品质显著优点。
在泛义上,亚氏把德性的概念用于所有生命物及其实现活动。在人的例子中有特别的意义:德性使得一个人好并使得他的实现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
(3)人的德性可分为道德的德性与理智的德性。后者可以由教导生成,前者则需要通过习惯来养成。
理智德性又可分为理论理性的和实践理性的。智慧是前者,是人的最高等的德性。明智是后者。
(4)人的灵魂三种状态——感情、能力和品质。能力是自然赋予,自然能力无需运用便存在。德性并非自然使然,惟有运用它才能获得。
我们不称赞或谴责能力(如聪明),而是称赞德性或谴责恶(如动脑)。
德性也不同于感情,它意味着在先的考虑与主动的选择。
(5)活动既然可以使德性生成,也就可以使之毁灭,因为德性只生成于德性的活动。研究德性就要研究实践。
(6)仅仅说德性是品质不够,还必须说明德性如何是一种这样的品质。这需要从人的事务的性质来说明。(即活出来)人的事务都含有变量,德性是使得我们在所有这些事务上做得适度的那种品质。适度有相对于对象的和相对于我们自身的。在实践事务上德性的正确对于我们更好,因为在这些事务上德性比技艺更好。
6.选择与意愿
(1)德性意味着做选择或以选择为条件。按亚氏看法,选择对于德性的获得至关重要。
a.在实践的事务上,错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正确的道路都只有一条。所谓真,是对于我们而言的真。这种真,是为着善的。选择预含了一个对我们而言是善的目的。我们是因为有目的才要作选择,而不是因为要选择才确定目的。作了错误的选择,德性便无从获得。
b.错误的选择主要发生于两种情形:
(a)预含了错误的、有害的目的,或者那目的尽管显得是或在偶性上是善,然而在总体上有害。
(b)目的虽然是善的,手段却选择错了,或者由于没有能坚持一个正确的选择而妨害了目的的实现。
放纵者把错误的当作善的,沉溺于过度的肉体快乐。
不能自制者知道什么是善的却没有能坚持正确的选择。
(平时教学中对这两类孩子处理方法应有所区别:前者帮其理清,后者细跟进)
c.亚氏概念预设着一种不同于当下快乐的目的的观念,它指的是在追求着某种善的各种能力中伴有技艺上的正确性的那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一个人在所面临的危险中做出正确的行为。
选择意味着在当下显得令我们愉悦然而总体上有害的事物与本身就有益于善的目的的事物之间作出决定。
在此概念底下,选择常常是一种困难的决定,它包含着对当下的快乐的一个判定和处理。
d.选择是为着获得德性,为了做得正确,像一个好人那样地行为。
获得德性在于正确地选择。
(2)选择必定是出于意愿的。这意味一个行为是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并且我们了解那行为的性质、对象、目的、手段等等。(如何看待“懒”可由此启发)
一个完全在外力胁迫下作出的、违反我们意愿的行为显然不是被选择的。但是出于意愿的行为未必都是选择。因为,出于欲望、怒气、希望和意见的行为都可以是出于意愿的,但它们却不能说出于选择。选择比出于欲望等的行为更能判断一个人的品质。
(3)选择除了必须是出于意愿的还必须是经过了预先的考虑的。
a.考虑也即推理,是实践理性的运用。
好的选择同实践理性的德性——明智不可分离。
b.如具明智,我们就善于考虑;如无明智,我们就只有依靠聪明。
c.我们并不考虑所有的事物,如永恒必然的,或全无规律、纯粹偶然的事物,我们考虑的是力所能及而又并非永远如此的事物,并且,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d.好的考虑中包含的不是科学的或意见的正确,而是理智的即相对于我们而言的正确(真)
(4)如果德性是出于意愿和选择,恶就在同样程度上如此。这点上,亚氏反对苏格拉底的观点。
a.人应当对自己的品质负责任。
b.恶的行动的初因在我们自身中。
c.一个人一旦成为了坏人,却不能想成为好人便成为好人。(根据德性的形成特点)
7.快乐
(1)虽作选择以某种方式对待快乐有关,但选择并不意味要全然放弃快乐。在此问题上,亚氏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快乐是一种善。他相信,“众口相传的事,就决不会是胡说。”亚氏坚持认为,政治学的研究不应忽略快乐问题。
a.快乐似乎与我们的本性最为相合。所有的人甚至动物都追求快乐和躲避痛苦。多数人认为幸福就包含着快乐。
b.德性与恶都与我们以何种事物为快乐、为痛苦有关。爱所该爱的恨所该恨的,是培养德性的第一步。
(2)快乐问题上的争论的核心在于它是不是善的,亚氏非常智慧地建立了他的快乐理论。不过,这一理论经历过发展:核心从“快乐是一种活动”到“快乐完善活动”。
(3)真正的快乐:
本质上,快乐是或者属于我们的正常品质的未受到阻碍的实现话动。这种实现活动自身就令我们愉悦。
正常品质是在我们在不存在匮乏的状态下的品质。在此状态下,我们以总体上令人愉悦的事物为快乐。
而在向正常品质状态回复过程中,我们甚至从相反的事物,例如苦涩的东西中感受到快乐,这不是因其自身而令我们愉悦,而且总混杂着痛苦(痛并快乐着),所以,这不是真正的快乐。
来源于高尚事物的快乐是自身就值得欲求的。与过度的快乐对立的是必要的快乐而不是痛苦。肉体快乐特别被人们追求是因为它能驱开痛苦,易于为人们享受。
(4)快乐在于品质的实现活动这一理论也引申出另一种关于快乐的种类区别理论。
一种实现活动为它自身的快乐所完善而为异己的快乐所破坏。例:做数学题目的快乐使得我们的数学演算进行得更好,谈话的快乐则会妨碍我们做数学演算。
8.幸福
(1)亚氏认为:人的目的,即人的可实践的最高善,就是幸福。幸福是人的灵魂的有逻各斯的部分合德性的实现活动,是合于我们自身中那个最好部分即努斯的德性的活动,即沉思的生活。努斯的实现活动最完美、最能够持续、最令人愉悦,最为自足,既有严肃性又除自身外别无目的,且拥有闲暇。
努斯是我们的真正自我,是我们之中最好的东西。
(2)有三种生活:享乐的、政治的和沉思的。
享乐的是动物式的。
政治的追求荣誉与德性,也不完善。沉思的才是人的完善的幸福。过着沉思生活的、有智慧的人最幸福。如若能够,人在有幸摆脱了物质需要的纷扰、拥有中等财富之后,应当争取过这样的生活。但是我们只有以自身中神性的东西才能过这种生活,因为努斯是神性的。它虽可实践,却只能有少数人可以达到。
(3)亚氏的幸福论是想要顾及到多数人,以对多数人而言的真实的善为指归。他认为:合于第二好的德性即道德德性的活动是第二好的;它是完全属人的活动。这种活动并不与合理智德性的活动判然分别。相反,按亚氏看法,它也分有人的沉思:努斯与智慧的光透过实践理性投射于道德德性。理智德性,使道德德性的领域拓宽,层次加深,目光放远,使它们不再局限于个别而成为普遍;实践理性的德性——明智的实现活动与道德德性的实现活动不可分离。
人与动物不同:动物因不分有沉思活动而不分有幸福。
(4)亚氏说,幸福是学得的而不是靠运气获得的。幸福在于整个灵魂,尤其是灵魂的欲望部分的合德性的活动。没有通过这种活动获得的灵魂的善,就是拥有全部的外在的善也是枉然。而且,一个人只有不是在一时一事上,而是在一生中都努力合德性地活动着,才是幸福的。
(5)幸福与消遣的区别:
幸福意味持续的、严肃的活动而不是消遣。消遣也是自身即善的,但它不是终极性的目的。我们要消遣是为恢复精神以继续严肃的追求。
(6)幸福也需要外在善作为补充:
沉思的幸福需要得较少:它只要拥有中等的财富。(普通老师拥有多少财富。)
德性的幸福需要得多些,因为有德性的人需要外在的条件成就其德性的活动。人自身不完善,所以作为人,幸福就需要外在的善,自足完善的幸福就意味着所有善事物一应具备。而在所有的外在善中,朋友就是最大的善。我们需要朋友接受我们的善举和公正行为,需要朋友来帮助提升品质。人的生命的活动主要就在于去感觉和去思考,幸福最终是在于我们同朋友一道持续地进行属人的、合德性的活动。
三、总结:一部好的伦理学著作可以帮助我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善以及当如何作选择。
四、序作者读书建议:
(1)青年人在有足够准备之前,最好先不要开始读这类书。人也许是到了中年,尤其在对人生与社会有了些体验后,才适合开始读。而且,过几年再读,反复读,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
(2)读好的伦理学著作不同阶段:
a.读到并记住一些词句,认同一些道理,对生活事务可以提出些意见。
b.悟到作者的真实体验,进而对作者的思想达到一种整体的理解,并可在实践中借鉴和体会。
c.对作者的思考可以作批评性的研究,并能旁通若干其他理论,进而对人的生活事务与政治事务作出独立的、融会贯通的思考,不因人附言,也不因人废言,并进而对生活事务、政治事务乃至人类的精神有所贡献。
五、结语:学无涯,学也无欺。
心灵的品质终归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让它一生都偏缺着,我们的生命中毕竟少了许多的东西。好书可以在多方面帮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