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谎言:误导并阻碍成功
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马克·吐温
专心于一件事就不那容易,因为太多的事让人分心——长此以往,这些事就会扰乱我们的思想,误导我们的行动,最后喧宾夺主。
人生苦短,生命宝贵,你不能心猿意马。
”温水煮青蛙“的寓言
神话和假说经过时间打磨,再加上以讹传讹,最终渐渐被人们熟知并接纳了。
这将导致在我们准备做出重要决策的时候也会参考这些说法。
阻止你成功的6个谎言
1、每件事都很重要
2、同时处理多件事
3、有规律地生活
4、缺乏意志力
5、试图平衡生活的各个方面
6、大即不佳
1、每件事都很重要
生活中的芝麻小事永远不应阻挡你去追逐伟大的事。——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平等很理想,但现实很具体。
平等是一个谎言。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人生的每下步都是选择题。于是,最重要的人生命题便是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好的决策总是与最糟的决策为伍,有时你会觉得离成功只差一步,实际上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最重要的事,也许并不是最起眼的。——鲍勃·霍克
生活中,事事好像都紧急、都重要,于是我们忙里忙外好不热闹,但成功并不因忙碌而靠近我们。采取主动并不能保证你享受成果,花费时间也未必能收获效益。
正如享利戴维·梭罗所说:”仅有勤边是不够的,蚂蚁也是勤劳的。要看你为什么而忙。“
事无巨细地接手一百件事,倒还不如只挑其中最重要的 一件用心去做好。
事情总有轻重缓急,多劳未必多得。
为无谓的事做无用功:”待办事项清单“是”存活清单“,只能帮你应付日子,对迈向成功毫无帮助。
相比这样的清单,你更需要一个”成功清单“,上面所有的内容都围绕着你终极目标。
朱兰解码,帕累托法则(即80/20法则)应该是”朱兰定律“
有选择地付出,才会获得有效的回报。
参照帕累托法则,我们可将”待办事项清单“转变为”成功清单“。
极端的帕累托:缩小施力范围,找出你的20%,继续在这20%里缩小范围,直到找到最重要的那一件事。
无论任务类型、种类、目标,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从大处着眼,但也要牢记的一点是:你必须由大化小,慢慢缩小范围,直至找到最重要的那一个目标。
它一定是不偏不倚的那个目标,也是你必须坚守的唯一目标。
案例
付出与收获不对等的现象随处可见。
找到目标的建议:
1、缩减。每天的工作都应围绕着终极目标而展开。
2、极致。将主要精力放在成功清单的第一项上。
3、拒绝。为紧要的事腾出时间,对其他事情暂时说”不“或者拖延一阵。
4、别掉进”待处理事项“的陷阱。去做最重要的事才是关键。
2、你可以同时处理多件事
同时做两事等于一件都没做。——普布里利乌斯·叙鲁斯
纳斯说:”我原以为他们一定有某种神奇的能力,结果发现多面手根本抓不住重点,实在无法令人羡慕。“
由此可见,同时兼顾几件事只是一个美好的谎言。
若尝试同时做两件事,结果是要么根本做不成,要么两件事都做不好。
史蒂夫·乌泽尔的总结:同时处理几件事等于同时搞砸几件事。
心猿意马:多面手,多任务管理器
切换任务的障眼法:
无论如何,重新着手某项作务再回到原始任务总会耗费时间,更糟的是,这个衔接的程度也不好把握。
一心不可二用。
由此可见,同时做两件事意味着主动分散注意力,减少对收益的期待。
如何同时做两件事?答案很简单,分开处理。
素材:2009年,《纽约时报》记者马特·里克特凭借其系列报道《失魂落魄》获得了普利策奖,报道的主题是驾驶时发短信、使用电话的危险。
就工作而言,心不在焉都会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作家戴夫·克伦肖这样写道:“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 最多的人和事最值得我们重视。如果你只愿付出一部分关心及零碎的时间,若即若离,那么你失去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与他人的联结。”
建议:
1、分心是天性。
2、同时做几件事会得不偿失。
3、分心减少成效。
若要“只做一件事”的方式发挥其魔力,你就不能认同同时做几件事的处事方式。此法虽可行,但不可靠。
3:过上有规律的生活
自律是一个流行的谎言。——利奥·班巴塔
成功并不能靠马拉松式的动作达成,成就也并不因为你是一个自律的人就随之而来,你所受的训练和自控力并不适用于每个场合。
成功是一场短跑比赛——长期靠自律操作攒的能量低不过习惯的力量。
当一件事本应完成却没有完成时,我们常会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坚持,而是习惯。
要养成习惯,我们就需要自律 。
提及成功,“自律”和“习惯”总是会一起出现。
它们虽然意思不同,但关系紧密,共同成为成功基石的组成部分——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规律地工作,直至规律奏效。
有意识的自律代表你有固定的训练方向,训练时间足够长就变成了理性规律,即习惯。
所以,“自律‘的人平时会训练自己养成好习惯。他们看起来是”规律“的,但其实不是,没有人是”规律”的。
自律不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获得成功只需要你去做对的事,而不是做对每件事。
成功的诀窍是选准一个正确的习惯,训练自己,养成这个习惯。就这么简单,你只需要做这么多。
当这个习惯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时,你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自律的人了。
无须方方面面都自律,你只要挑选最有用的那件事,坚持下去就可以了。
你的目标就是选中一条规律,将它培养成牢固的习惯。
素材:规律训练成效显著
奥运冠军迈克尔·菲尔普斯就是规律训练的经典案例。
鲍曼说:“懂得分配精力是他的优势。”菲尔普斯将所有的精力都分配给了每日必须进行的一个习惯——游泳。
培养一个好习惯的回报是丰厚的。
习惯将把你引向成功,它还可能在无形中助你成功:同时,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更纯粹、更明晰,因为你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值得做。
将精力集中在一方向使用,你自然就会对其他的事放手。
做正确的事能够将你从无谓的小事中解救出来。
66天养成一个习惯
自律虽然漫长,习惯虽难以形成,但都只是在训练的开始阶段。时间一长,保持习惯就不吃力了。
将一个习惯坚持下来,它便会成为你的一部分,这样你在提高效率时所体会的辛酸也会随之减少。
困难变成习惯,习惯又会帮你解决困难。
那么需要多长的时间,自律才能变成习惯呢?
伦敦大学的调查结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养成一个习惯平均需要要66天。
较简单的习惯耗时较短,较困难的习惯耗时较长。
21天养成一个习惯,科学研究表时,这是不现实的。
形成新习惯需要时间,所以别太早放弃。
找到努力的方向,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动用所有的自制力去塑造它。
澳大利亚研究者梅甘·奥滕和郑肯发现了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光环效就应。
动用自制力、保持好习惯不仅越来越容易,而且能够惠及生活的其他方面。
建议:
1、不要试图成为一个完全自律的人。
2、一次养成一个习惯。
3、耐心培养每个习惯。
你本人就是你所做的事情的集合,如果你不断重复正确的行为,那么成轼就不再只是一个动作,而是一个你亲手打造的习惯。
控制好你的自制力,选对习惯,你无须向外索取,卓越的成就自会找上门来。
4、意志力触手可及
古希腊神话中的奥德赛明白意志力是靠不住的,所以当船驶经塞壬女妖的魅惑之地时,他让船员把他绑在了桅杆上。——帕特里夏·科恩
我们将成功和意志力强行捆绑在一起,无异于糊里糊涂地亲手把成功推开。真的不必如此。
正然地运用意志力远没有那么简单,不是使用蛮力就可以做到了。
一味投入个人能量可能会令你们忽略一个重要元素——时机,这才是重中之重。
因为意志力不是随时都有的。它来去如风,根本不受人所左右。
意志力触手可及只是一个谎言。
人们都知道意志力很重要,但并不知道它对成功到底有多重要。
素材:棉花糖实验
意志力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可以把意志力想象成手机上的剩余电量的指示条。
意志力的电力是有限的,但你可以找到适当的时间重新充电。它是有限的可持续能源。
人人都知道要有计划地使用有限资源,却偏偏忘了把意志力纳入其中。
斯坦福教授巴巴·什夫的研究证明了意志力确实会转瞬即逝。
凯瑟琳·福斯于2009年在《预防》杂志上发表文章称:“意志力就像车里的燃油……你每拒绝一次诱惑,就消耗一点儿。拒绝次数越多,燃油储备就越少,直到用光为止。”
我们的选择都是意志力的体现,此外,选择什么食物也同样反映了意志力的级别。
精神食粮
大脑占人体的1/50,却要消耗1/5的能量。
大部分意识由前额叶皮质完成,它主要负责注意力、短时记忆、解决问题和控制冲动。
研究证明,意志力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来恢复韧性的精神肌肉。
想表现的更好,就得给大脑补充养料,来点儿“精神食粮”。
你可以吃一些能缓慢升高血糖含量的食物,如碳水化合物、质白质等。正所谓“吃什么补什么”。
当意志力降低时
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一旦意志力降低,我们就会被打回原形。
当意志力一旦耗尽,我们就自动进入了默认设置。
那么,你的默认设置是什么?
当你意志薄弱的时候,你会选择胡萝卜还是薯条?
你是继续专心工作,还是容易因为别的事而分心?
当最重要的事情完成时,意志力就开始降低,这时默认设置会决定你的表现水平,结果通常都是平庸的。
意志力是有限的资源,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储备。
如果不能将它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也不能及时为它充电,那么成功就会难于上青天。
或许你都意识不到,我们的意志力每天都处在危险之中。所以,就像其他有限资源一样,意志力是需要管理的。
谈及管理意志力,时机是最重要的,你需要保证在做最重要的事时意志力满格,分心的事最好别在这时找上门。
建议:
1、别让你意志力太分散。
2、注意饮食。健康饮食,规律进餐。
3、安排任务处理时间。在每天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
不要和意志力作对。你应该根据它的习惯安排你的生活。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意志力也许不是触手可及的,但当你把它用在紧要的事上时,它就是值得信赖的。
5、平衡工作与生活
事实上,平衡只是无稽之谈,它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想探求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这番追求不仅无法实现,而且会带来伤害,具有破坏性。——基思·H·哈蒙兹
没有什么能达到绝对的平衡,从来都没在。
生活中看似处于平衡状态的事物,无论多么不易察觉,其实都处在另一种状态——努力平衡中。
平衡生活就是一个谎言。
我们想象一切都能达到平衡,但它只是一种想象。
目标、意义、重要性——这些都是成功生活的要素。
可一旦我们追求成功时,生活就会失衡;当你致力于生活的首要目标时,便在追求平衡的道路上设置了障碍。
非凡的成就需要专注与时间,但专注在一件事上就意味着减少做其他事的时间,集中精力只做这一件事。因此,保持平衡将会很难。
若把平衡当作中间点的话,那么中间点以外则意味着失衡。
如果离中间点太远,就意味你处在极端的状态。
选择中庸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无法为任何事情付出多余的时间。
若想面面俱到,必然每件事都会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要懂得什么时候该选择中庸,什么时候要追求极致。
非凡的成就往往是在与时间的斗智斗勇中实现的。
不应该追求平衡是因为奇迹不会在中间点发生,奇迹只有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才会发生。
时间从不等人。有的事情必须做到极致,因为等待也许会让你永远错过。
案例
当你和时间打赌时,你下的赌注也许是你无法偿还的。即使你胜券在握,也要想想你能否承受得了失去的一切。
和时间玩游戏,一定会让你悔不当初。你必须懂得,时间是不可逆转的。
那么,如果平衡是一个谎言,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答案是:制衡
制衡——短线制衡和长线制衡
制衡的作用,就是在你走得太远之前把你拉回来,使你不至于迷失;在你呆滞时敲响警钟让你回过神来,毕竟时不我待。
人们的生活可能会因纠结于平衡而陷入困境。
因此,制衡不仅会让你觉得更舒适,更重要的是让你活得更健康。
制衡有两种类型:一种介于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一种则存在于两者之中。
在生活中,所有的要素一个都不能少,都需要顾及;而对于工作来说,取舍是常态。
詹姆斯·帕特森在其小说《苏珊日记》中对生活与事业的权衡及其重心做了一番巧妙的比喻:“如果把生活想象成一场五球杂耍游戏,这五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诚信。你把球抛到空中,游戏就开始了。有一天,你会发现工作是一个橡皮球,如果掉到地上,它会弹回来;而其他的四个球——家庭、健康、朋友、诚信——都是玻璃做的,一旦掉了下来,就会磨损、破裂甚至摔个粉碎,到时再后悔已来不及了。”
生活是一个寻求平衡的过程
因此,该工作的进候就好好工作,该玩的时候就尽情地去玩。生活就像走钢丝,如果你把轻重缓急搞混了,就会把事情搞砸。
建议:
1、想象一下一根扁担挑两桶水的情景。
2、保持工作水桶的制衡。
3、保持生活水桶的制衡。
开启你的制衡模式吧,在生活中优先处理紧要之事,当你有余力时再处理其他事情。
精彩的生活就是制衡的生活。
6、大即不佳
我们无法达成目标,并不是因为受到了阻挠,而是因为我们明确了达成低目标的道路。——罗伯特·贝劳特
大机会当然比小机会好,但小问题又比大问题好。
可见,“大就是坏”这种说法是一个谎言。
谁会害怕“大”和坏
当大被 认为不好时,各类小事就霸占了我们的时间,因此远大的理想就永远见不到曙光。
科学不是猜测,而是一种进步的艺术。
你的生活也是如此。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当你相信自己将成为一个有卓越成就的人,你就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目标为你思想上的飞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你将提出不同的问题,走不上寻常的人生之路,并且不断尝试新事物,继而释放出你体内的巨大潜能。
案例:沙比尔·巴蒂亚
朝着伟大梦想前进
志存高远对获得非凡的结果非常重要。
因为取得成功要求有所行动,而采取行动需要你首先有想法。但关键问题是,那些成为成功之跳板的行动都始于远大的理想。
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时间。
你做的事情取决于你的思考,你的梦想就会成为一台发射台,它将决定了你能取得多高的成就。
想法指导行动,行动决定收获。
梯子上的横木并不是用来休息的,只是为了在一只脚迈向更高一格时,另一只脚可以落一下脚。——托马斯·享利·赫胥黎
当你经历了伟大,你就会变得伟大。
事关重大:拥有发展模式思维
给生活打气
着眼大局意味碰上成功以及非凡的成果。
你要坚信,只要人生不设限,成就和富终会到来。
你不要畏惧志存高远,而是要恐惧平庸、恐惧浪费、恐惧没有全力以赴地活过。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生活,你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生活,才能发掘自己的潜力。
建议:
1、志存高远。为自己制定一个远超过自己期待的目标,那么你将做出能保障你原本目标的计划。
2、不要按照菜单点菜。
3、大胆行动。没有大胆的行动,伟大的设想就不会有任何结果。
4、不要恐惧失败。恐惧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不要害怕失败,你应将失败看作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坚持不懈地为发掘自己的真正潜力而奋斗。
不要让那些狭隘的思维限制了人生。
从大局思考,志存高远,大胆行动,然后看看你是否能改变生活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