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水寒
他是出身名门的才子。
她是书香门第的才女。
1932年的春天,他们在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一见钟情,一个解释自己没有订婚,一个澄清自己没有男朋友。
很多时候,人与人的缘分,一面足以定终身,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连她的母亲都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的确如此,钱钟书和杨绛的世纪之恋,似乎是天造地设的,两人在文学上有着共同的痴迷和追求,势均力敌,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完美地诠释着二十世纪最好的爱情——琴瑟和弦,鸾凤和鸣。
钱钟书称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他曾用一句话,概括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在那个毫无恋爱自由、包办婚姻的年代,我们看到太多不幸的婚姻——鲁迅和朱安,徐志摩和张幼仪……钱钟书和杨绛能爱上彼此,选择彼此,还能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祝福,真的是绝无仅有的幸运。
当时,钱钟书在和杨绛的交往中通信太勤,连父亲也看出了端倪,有一次,老先生擅自拆了杨绛的一封信,从而对她大加赞赏,原来那封信是杨绛写来和钱钟书讨论婚嫁问题的,她在信中写道:“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父亲看完,自作主张给杨绛回了一封信,夸奖她懂事明理,并郑重其事把儿子“托付”给她。
有了这一出后,钱钟书和杨绛的恋情从此公开在阳光下,很快,钱钟书就由父亲领着,登门拜会杨绛父母,正式求亲,然后请人说媒,还在苏州举办了订婚宴。他们本是自由恋爱,出于对父母的尊重,沿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颠倒着走了一遍程序,着实有趣。
1935年,两人完婚后,杨绛陪丈夫去英国牛津就读。初到牛津,杨绛思乡心切,不习惯异国生活。一天早上,她还在睡梦中,钱钟书就早已在厨房忙活开了,煮了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还做了醇香的红茶。他把美味的早餐放在一张用餐小桌上,让杨绛可以坐在床上随意享用。吃着丈夫亲自做的爱心早餐,杨绛幸福地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听到爱妻的称赞,钱钟书欣慰地笑了。
这对灵魂伴侣的婚姻生活不仅仅只有学术交流和相敬如宾,还有许许多多让现代人都艳羡的浪漫和情趣。
杨绛和钱钟书还时不时展开读书竞赛,比谁读的书多。通常情况下,两人不相上下。有一次,钱钟书和杨绛交流阅读心得:“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许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会发现。”
杨绛不以为然,说:“这是你的读法。我倒是更随性,好书多看几遍,不感兴趣的书则浏览一番即可。”两人读读写写,切磋武艺,嘻嘻闹闹,充满了诗情画意。
当然,他们生活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生活也少不了动荡,可这对文坛伉俪始终牵着彼此的手,笑对人生。杨绛曾说过,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她也的确在这样践行着,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外界环境,他们只求相守,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再后来有了钱瑗,这个三口之家过着朴素单纯、温馨如饴的生活。时光静静流逝着,美好的故事终究会有遗憾,杨绛在《我们仨》里写道:“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钱瑗去世的时候,钱钟书早已卧床不起,杨绛怀着丧女之痛,依旧坚强地撑起这个家,每天去医院探望钱钟书,百般劝慰他,亲自给他做饭喂饭,那时候,杨绛也已经八十多岁,生活日趋艰难,尽管如此,她还是钱钟书最坚强的后盾。
她说,“锺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一年后,钱锺书临终,一眼未合,杨绛附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这个定心丸,让钱钟书可以安心地走。杨绛先生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杨绛说自己一开始的坚强是装的,慢慢地,就变成真的坚强。她太懂钱钟书了,宁愿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留在人世间,继续完成丈夫未了的心愿。
钱钟书曾给对杨绛写过许多诗和信,有一句看似朴实,却让人涕零,他曾对杨绛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我想,对于这样相知相惜的灵魂伴侣来说,即便是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在女儿和丈夫相继离世后,杨绛深居简出,潜心学术,为钱钟书梳理文集,将他尚未公诸于世的宝贵精神遗产传承于后人,延续了钱钟书的文学生命。
这对才子佳人堪称典范的爱情,不仅有新月如钩、碧桃花下的浪漫,更诠释了举案齐眉、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虽然如两位老人都已离世,他们不朽的深情依旧在岁月的轮回里生生不息,流芳百世。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3天】
-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
作者简介:易水寒,热爱文学,专职写作,生活向往从前慢。行万里路,最后回归内心深处的古典天秤女一枚。文字有温度,有态度,与你一同见证心灵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