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冈仁波齐》是一部打动人心的、纯朴真诚的文艺片,以记录片的拍摄方式呈现了普通藏民朝圣之路上遭遇的种种艰难、困惑和温情的故事。
最令人震撼的场景就是在藏区公路上,大人和小孩走几步就匍匐在地上磕头,发出一阵阵木板撞击的声音,在炎热的太阳炙烤下,风雪侵摧下,水流阻挡下,也从未击垮他们向拉萨和冈仁波齐神山朝圣的坚定内心,藏区人民内心的朴实和纯洁就体现在他们的这一系列虔诚的行为上。
年过七旬的老人,屠夫、孩子、孕妇和康巴汉子,为了完成每个藏民内心都有的朝圣宏愿,净化内心的罪恶,为苍生祈福平安喜乐,做着像印度苦行僧一样的修行,双手合十磕着长头,鞋子磨坏了一双又一双,皮围裙也磨破了,连车头也坏了,同时迎来了新生命的诞生,一群人拉着车厢走了一路又一路,完成了2500公里的徒步跋涉,让人不由得敬佩起藏民执着和虔诚的不屈精神。
片子真实的反应了藏族同胞的生活场景,凌乱的头发,黝黑发红的皮肤,普通的藏袍,常见的糍粑、酥油、牦牛和种青稞的场景都一一呈现到观众面前,故事情节并没有多么的波澜壮阔和此起彼伏,更多的是真诚的记录,有些场景会使人的感动到落泪,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们看到这些情景除了为他们虔诚的行为困惑,更多的可能会有怜悯之心。
片子结尾,七十多岁的叔叔逝于冈仁波齐神山下,与神山为伴,这种不完美而又美好的结局,也正是每一个藏族虔诚的灵魂都希望拥有的,朝圣者死后希望进入天堂,而神山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灵魂在神山下长眠,这是神山赐予的福祉和愿景。
影片中藏族同胞的心灵正如藏区湛蓝的天空、湖水和碧绿的草地,更多是处于一种类似于原生态的生活中,没有被杂乱肮脏的世俗社会环境所污染,让人产生了一种对西藏圣地的崇拜和向往之心。
每个想去西藏的人都想听一声声颂经的声音,看白色的佛塔,闻经殿的香雾,赏精美的唐卡,捻圆润的佛珠,转刻有六字真言的玛尼轮,抚摸一串串随风飘扬的彩色经幡,低头戴上洁白的哈达,与恋人或是师长亲朋去布达拉宫接受灵魂的洗礼。
《冈仁波齐》带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是从不遮遮掩掩或是蓄意美化,它所表现的朴实无华就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美,导演正是在平淡中挖掘出一种有味道的艺术,感动了观众,也使现代社会的人们反思,我们有没有丢失或寻找过自己影片中人们的那种虔诚和坚定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