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基础练习——正念行走
正念行走是一种在运动中把注意力拉回当下的练习。通常运动中的感觉会更明显、更丰富,所以适合在思绪纷飞或情绪比较强烈的时候使用。关 于回到当下的知识分享:(来自偲偲老师)
01 为什么要「回到当下」?
当我们经历悲伤、焦虑、愤怒的时候,就像陷入到了一个情绪沼泽中。我们越是和情绪对抗,希望回避或者压抑它,就会在这个沼泽中越陷越深。
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停下与情绪的对抗◇让注意力回到呼吸上来。呼吸,就像我们给情绪沼泽中的自己提上一条绳子,顺着呼吸,我们就可以慢慢地从情绪的沼泽中走出来。
「回到当下」的脑科学
为什么简单地感受呼吸就有这样的力量呢?
那是因为大脑中加工情绪和专注当下的脑区是不同的,并且这两部分脑区的关系是互相拮抗的。
拮抗的意思是,当专注当下的脑区活跃的时候,加工情绪的脑区就安静下来。这就像是跷跷板的两端一样,当我们与情绪抗争时,会让加工情绪的脑区变得活跃,我们也会越来越痛苦。
而当我们感受呼吸时,专注当下的那部分脑区会变得更加活跃,加工情绪的脑区就会慢慢安静下去,我们的痛苦程度也会慢慢减轻。
02「回到当下」之后呢?
不过,感受呼吸并不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当我们的情绪非常强烈时,回到呼吸并不会让情绪完全消失。
比如,当一个人失恋的时候,刚开始 ta 可能会感到非常痛苦,情绪强度是100分,这时 ta 可能要么没有办法做任何事情,要么可能在情绪的控制下做出一些可能让自己后悔的事来。
这个时候,如果 ta 可以感受呼吸一段时间,痛苦情绪的强度可能会从100分降到60分。
这样, ta 的注意力就可以重新回到现实中来,然后慢慢地感到恢复了一点力量,能做些帮助自己好起来的事情。比如,和朋友聊聊天、运动一下、好好吃饭和休息,在行动中让生活逐渐恢复秩序。
另一方面,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让情绪完全消失。因为,情绪本身也是我们了解自己的一个入口。当情绪的强度下降到不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时,我们可以透过它看到自己。比如:
透过悲伤,看到自己珍惜的是什么;
透过孤独,看到自己希望与他人建立连接;透过失望,看到自己曾经的期待;
透过愤怒,看到自我保护的力量;
透过焦虑,看到自己非常在乎某件事,并希望把它做好;
透过内疚,看到自己做事的原则和标准;
这样,虽然我们经历了痛苦,但也因此得到了自我成长。
所以,虽然当强烈的情绪来临时,仅仅靠感受呼吸回到当下是不够的,但这是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而且呼吸永远都在,我们随时可以用它来帮助自己。
我的今日练习:
睡眠不足,头晕乎乎的,带着这种不舒服完成了今天的练习,感受到双脚接触地面和重心在两脚之间移动的感觉,行走过程有很多次跑神,尽力拉回到行走的感受上
情绪日记——愉悦清单:运动
研究发现,只要我们抽出15分钟的时间,离开熟悉的环境,去户外走一走,就能显著降低焦虑、抑郁、压力、疲惫感,还能让自己打起精神、恢复活力。
这也许是因为,往常我们习惯在头脑里,用「想」来应对情绪压力,去压抑、去驱赶它们。注意力全集中在情绪压力上,这反而让它们变本加厉。
但我们动起来的时候,却不一样。
人在活动的时候,会更容易体验到新奇的刺激,例如:走路时会心跳加速、呼吸加快,闻到树木泥土的清新,感受凉风吹拂的触感。这些新异刺激会自然地吸引注意力,把它从情绪想法手上抢过来,有助于恢复我们与当下的连接。
注意,你在散步的时候,内心不需要有一个要到达的目的地,也不用时刻留意困扰自己的情绪是否消散。
你要做的,只是仔细感受行走每一步的体验。感受行走时,脚掌是如何与结实的大地接触,身体肌肉是如何随着步伐收缩,呼吸是如何有节奏的起起伏伏,让注意力投入在走路本身。
关于为什么要放下目的、投入当下,心理学里有这样一个比喻的故事:
一位母亲开车带两个小朋友去动物园玩。他们离动物园很远,足足有2小时的车程。慢慢地,小朋友们开始不耐烦了。
一个小朋友开始嚷嚷「怎么还不到动物园?我要看大狮子」,他心里只在乎什么时候能到动物园,什么时候能下车,心情越来越烦躁。
另一个小朋友也不耐烦,哭闹一会儿后,他开始摇下车窗,好奇地看看路边的行人、风景。虽然他也很想看到大狮子,但在这趟旅途中,他的收获更多。
(这两个小朋友就像悉达多和商人收稻谷的故事一样)
生活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快点达到目的,快点摆脱烦恼,这都很正常。
然而,事情的改变,有着自己的规律。这些苛刻的要求往往不能加快进程,反而会阻碍改变的发生。当我们尊重这个客观规律,带着耐心去重新投入事情本身,也许会获益更多。(资料来自暂停实验室 正念基础和情绪日记)
我的今日练习:
我的活动 1:洗衣服
幸福感受 1:娃去约会,帮娃洗衣服,心情复杂,昨晚睡得都很晚,头晕乎乎的,影响了情绪,不影响干活
我的活动 2:做早餐
幸福感受 2:外甥小两口昨天过来,早上做了杂粮粥鸡蛋饼,煎了牛肉,煮了汤圆,人多力量大,累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