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的电影市场,两部电影将国产片推向了高潮。一部是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一部是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
在国人眼中,陈凯歌和冯小刚是除过张艺谋外家喻户晓的大导演,巧合的是,这两部电影都在做一件大事——还原历史,也同样争议极大。
当冯小刚把70年代的文工团变成了嬉戏泳池的时候,陈凯歌正在用六年的时间重建一座恢弘唐城。
完全1:1打造,小到一草一木都特别注意相互间的透视关系。
这是导演的匠心。
而大唐盛世,是每一个国人内心的骄傲,我们常常说,梦回大唐。
彼时,内百姓安居,外四夷臣服,太宗被尊天可汗。
文化璀璨,唐诗绚烂华美。
思想开放,不拘一格,可容外国人在本朝做官。
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凯歌呈现给我们的大唐,全部的繁华聚集在一场极乐之宴上。
这场极乐之宴是玄宗皇帝李隆基在花萼相辉楼为贵妃杨玉环举办的生日宴。
太液池内注酒七千斤。
花萼相辉楼外,牡丹种了十万株。
万人空巷,杨贵妃一袭白衣,踏上特制的秋千,飘荡在高空,引来四野八荒的目光。
盛宴一直持续到晚上,灯火辉煌,漫天烟火。
大明宫内更是风光旖旎。
杨贵妃换上华美的红色霓裳,回眸一笑百媚生。
万邦来仪,歌舞升平。
幻士作法,亦真亦幻。
白衣少年,面容灿烂。
何似在人间。
此情此情,高力士脱靴,李白写下了: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盛世之下,却出异事。
一只会说人话的猫,搅动了长安城,很多人因此丧命。
癫狂诗人白乐天与仰慕大唐风采的僧人空海联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
整个故事的结构和讲述,和故事背后的东西,人们对此褒贬不一。
我想说说电影背后的东西。
这部电影,可谓东方美学的极致。
从视觉上来讲,看《妖猫传》就是一种享受。
一般华丽背后,紧跟着两个字,空洞。
但是《妖猫传》在精神上,也传递了东方哲学。
是什么让一位母亲在海上大风大浪,行船颠簸之中,只说一句,孩子睡着了,我就很安心。是什么让人可以那样平静?
是什么让白龙偏执成魔?
是什么让杨玉环甘愿帮李隆基一起完成骗局?
而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爱。
陈凯歌说,“你的电影中间倘若有一条河流的话,在这条河流中间流淌着什么,就是爱和美。”
陈凯歌做到了。
在故事的把控和推进中,得承认电影存在缺陷。
电影的前半部分,一直在引起观众的好奇,不断抛下疑点,氛围渲染到位,节奏也算明朗。
到了后半部分,开始拖沓和吃力,感觉一下把观众抛到很高的一个点,最后却没有接住。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但总体而言,从演员的选角,到场景的再现,这部电影都已经值回票价。
在商业化的浪潮之下,有这样一种说法,电影不应该具有意义,电影只是高度的、纯粹的娱乐而已。
陈凯歌在《人物》采访里这么说。
“我觉得电影是国之重器,就是所有重要的电影国家,都是把电影放在国家文化的一个最前列的位置,这个电影的文化水平、电影重量级的作品是可以代表它自己的本国的文化的。”
我相信这不是陈凯歌的夸大之言。只有一个把电影等同于文化的人,他才真的会对电影虔诚。
陈凯歌30年的时间只拍了14部电影,这在电影界算是低产了。
我们不该总是把陈凯歌定在《霸王别姬》和《无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