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何为“典型而深刻”?即鲜明集中、直抵素养发展的作业,体现优质、高效。“双减”以来,浙江省重点推动“三减三增”,即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双减”背景下,要改变语文课堂的“少、慢、差、费”,更要把优质作业融进课堂。
这里的作业包括课后习题和作业本中的关键题目,将其引进课堂,目的是作为学习活动设计的依据,并着力在课堂中完成,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目标导引的“选用”。一堂课时间有限,必然要集中目标,“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导致繁杂低效,课后习题和作业本中关键题目的有效选用就是服务目标的达成。一位教师执教《忆读书》,选用作业本第六题(即课后第3题)进行教学。学生先独学,想想自己是否赞同作者的读书方法?联系平时的阅读经验,用关键词列出自己的理由;随后合作学,进行小组辩论交流,提供句式“我赞同(不赞同) ,因为 ”。接着全班交流,正反两方互辩;在此基础上,联读作业本第六题和《秦牧谈读书》片段,印证辩论主题,梳理信息。
观察这节课,教师直接选用课后习题这一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清晰、紧凑,句式的提供也支持了学生观点的更好表达,活动目标指向“个性化读书经验”及审辩式思维的发展,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重点突破的“化用”。浙江省编《语文作业本》的编写原则体现“紧扣教材,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立足课堂,体现导学助教功能”等,是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课堂中,对作业本的“化用”就是把作业题作为设计学习活动的载体,设计作业题的导学过程,起到重点突破的功效。一位教师执教《海上日出》一课,借助作业本第三题“给句子排序”讨论作者如何写太阳的变化。排序后,先请学生自主圈出描写太阳变化的关键词,接着展开小组讨论,梳理关键词,请组长写在词卡上板贴;然后引导纵向看板贴的关键词,发现作者是从“形状、颜色、亮光”三个角度来表达,从横向看发现一个时间点上,作者写太阳的形状、颜色、亮光等方面,可谓精彩;随后安排小练笔“多角度写海上日出时海水的变化”;最后联读刘白羽《三峡日出》,比较日出景象异同,感受自然伟大。
这样设计,用作业本第三题这一支点撬动整个板块,全时空聚焦“怎样写出变化”,重点突破。课堂几个逻辑关联的学习活动起承开合、张弛有度,使学生学习更生动、深入,体现作业设计的“典型而深刻”。
学情指向的“创用”。所谓“创用”指的是辩证对待作业题目,作业本上的部分题目既不能因为完成不了“置之不理”,也不能“照单全收”。“创用”就是根据学情出发进行有机使用。《盘古开天地》作业本第四题融合了课后第一、第二题,题目设计不是简单让学生抄一抄、选一选,而是建立在学生真正理解“神奇想象”和“神话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这恰恰就是这个单元语文要素2“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体现。温州一位教师执教这节课时,从学情出发创造性分解、重组、融合,师生先共学第二自然段,理解“神奇想象”和“神话人物形象”,然后让学生合作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进行微课小助手示范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组员分工,认领任务(组员1说说神奇的想象,组员2读出神奇,组员3想象画面,说人物形象,组长则组织小组交流与展示)。
课堂合作学习后,组长主持小组汇报展示,我们看到每个孩子学有路径、学有梯度、学有支撑、学有展示,取得了良好效果。
实践创造的“拓用”。“随着学段升高,作业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新课标对作业设计赋予了新理念、新功能。一位教师执教《蟋蟀的住宅》一课,学生在学习蟋蟀住宅的特点后,设计了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是“鲁班奖”,今天蟋蟀的住宅要参评“鲁班奖”,请你为其参评写“竞选宣言”,可以从多个角度(包括蟋蟀的精神)来表达。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教师也为学生提供了支架:“……它慎重选址……住宅的外部特点是……内部构造和装修……蟋蟀投入了……”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积极为蟋蟀参评“鲁班奖”发布宣言,气氛活跃。
上述课例中,教师实际上是落实课后第二题“用自己的话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想想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教师创造性搭建“鲁班奖”这一实践情境,将阅读与社会生活联结,用“竞选宣言”把零散信息进行统整,不仅学用语言,也是发展思维,体现了“素养作业”的设计要求。
(作者系特级教师、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3年02月22日第7版
作者:俞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