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给孩子买了一本《桃花源的故事》,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绘本版。对于故事当然已经很熟悉了,但之所以买这本书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读过的文言文中,让我最有画面感的一个是蒲松龄的《狼三则》,另一个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虽然距离作者的时代很久远,但我感觉讲述的好像是一个并不遥远的故事,好像我的生活里就有这样的事情存在一般。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作者是松居直先生,松居直先生的书我是极度信赖的。在我所读过的所有关于绘本的理论书籍中,他的论著就像一棵大树,后来者的著作不过是采撷了他上面的一片叶子而已,没有人能超出他的理论范围。
尤其当我了解到这本绘本的诞生过程就毫不犹豫的买下了,果然没失望!
绘本的诞生渊源是这样的,据“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讲他从小学起,就被他家里的一幅画所吸引,这幅画一到开春就被他父亲拿出来挂在壁龛内(记得小时候我奶奶家的土房子有壁龛,那里供着灶王爷)。这幅画就是源自我们中国的“武陵桃源”画。
壁龛在小孩子眼里本来就是一个神秘的位置,而这幅画中浮现的成片的桃花以及那一叶扁舟,深深印在松居直先生的脑海里。
后来在汉学课上他又学习了文章《桃花源记》,开始在脑海里幻想出那美丽隐居世界的意象。后来他有机会到中国,便亲自去湖南“武陵”去探寻“桃花源”,并写下关于它的游记。
就这样,松居直先生多年断断续续在寻找、完善给他心灵触动的那一片画面,最终机缘符合,在2002年便创作出了《桃花源的故事》。
写这么多“前言”是因为我真心觉得这是部匠心之作。从出版时间看,虽然是“老书”,但2015年才引进中国,无论是从装帧、设计还是绘图、文本,都堪称优秀之作。
还是先带大家随机欣赏几页吧。封面(下图)场景边缘模糊化处理,契合了“桃花源”梦幻的意象主题。
环衬(下图)用淡雅的肤色纸张,先勾勒了一幅“战乱”图,画面的布局,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把两页整合为一幅连贯的画面,像是一干人等被官兵押解着自远而近。
而且画面以浮雕的形式呈现,给人一股压抑的氛围,很好的呈现了整个时代背景。
好的绘本作品就是这样,即便不是图文主题也精雕细琢,从各个感觉通道连结读者。
绘本本身采用超大版本(889mm ×1194mm),两页画面仍然连贯,引导着读者视角自左上向右下蜿蜒而行,犹如电影的长镜头(下图),很有讲故事的感觉。
而且文字部分洗练、精准。对故事的感情色彩把握很准,可谓字斟句酌。不愧是松居直先生的作品。
渔翁越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下图)。
桃花源的人们杀鸡摆酒,款待渔翁(下图)……
渔翁回到家里(下图),采用自内向外的透视,全家老小的目光所向刻画出期盼之情。
世人再寻桃花源,未果……
整本书的画风大气唯美、意境深入,也许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自己的桃花源,而在这本书里,诠释的正好是我心目中的那片乐土。
让我更加欣喜的是,我本来担心女儿(6岁)太小而看不懂,没想到她非常喜欢这个故事。还是郝广才老师说得对,孩子并不是有吃有喝、大呼小叫就会快乐,他们其实有能力也有意愿思考复杂的问题、永恒的问题。
好吧,这本书推荐给6-99岁的儿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