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这个词占据了我们每个人每天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有的人甚至超过二分之一。我们每天都看似很努力的上班下班,但是你真的知道如何正确地工作吗?我自己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听马东的《职场B计划》时我听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说法,为什么我们面对工作时经常感到迷茫但在大学毕业前不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从固定的线性游戏进入了自由的沙盒游戏。线性游戏是指设定好关卡和晋级流程的,只要一步接着一步按部就班的往下玩就一定能通关。但是沙盒游戏就不一样了,没有什么事情是你一定要干的,完全由你自己决定,这时候就出现了迷茫。
关于迷茫,很多人会让我们首先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这是主流的激情思维。但有时候光靠想真的想不清楚啊。
这本书提出的第一个观点就是:不要盲目追随激情。因为激情思维存在的前提是让人们相信这世上一定有某种有魔力的“正确”职业在等着他们去发现,而一旦找到了,他们就能立刻认出来。这种假设就和天上一定会掉馅饼一样可笑吧,但是他带来最大的危害是秉持这种观点的人会开始不断的寻梦之旅,不断的跳槽以及没有达到预期时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
我们确实应该认真的去思考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但是盲目激情所带来的恶果也是不可小觑的。
因此作者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工匠思维是一种以产出为中心的职业观,它和激情思维最大的区别是:激情思维只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而工匠思维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书中特别提到了很多初入职场的人多会用激情思维去思考问题,但这些初级职位一般不会被分配到太多有挑战性的项目和自主权,所以如果只关注于工作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就会总是注意工作中自己不喜欢的方面,从而导致长期处于不幸福的状态中。但工匠思维要求你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去看问题,不要去担心工作是不是刚好合适,而是要俯下身子、努力让自己真正优秀起来。
工匠思维主张的是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要自己努力去争取,但是这个争取的过程和让自己在某一方面变得足够优秀的过程一定不会一帆风顺,并且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时间。
而如何能成为一名“好工匠”?——唯有在制定目标后不断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第一步就是要走出舒适区之外,因为做我们擅长做的事情是令人愉悦的,但刻意练习通常是“令人愉悦”的对立面。但这只是第一步,刻意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接收积极真诚的反馈,即使它“摧毁”了你自认为优秀的东西,只有这些真诚甚至是犀利的反馈才能让你知道应该把注意力继续放在哪里,从而继续取得进步。
我想要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所以我积极的参加每一期演讲读书会,虽然每一次都像是把自己的缺点赤裸裸的暴露在大家面前,那种不适感和紧张感还有王老师每次“直戳痛处”的评论都是在刻意练习,在每一期的“摧毁”和“拉伸”里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改变和成长。
这是在工作之外我的刻意练习,那其实在工作中更应该运用这个方法去精进自己的技能。我不满足于现阶段只停在核算层面的会计处理,我想要做更深层次的经营管理方面的财务分析。但是以我现在的能力还不足以撑起我想做的事情,我应该做的是“强迫”自己去刻意练习,去培养并强化自己这方面的技能,积累自己的职场资本,直到这些技能变得宝贵到无法被忽视。
《幸福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幸福感,而《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告诉我的是不要仅仅执迷于去寻找真正的“天职”和“使命”,而是要去掌握稀缺而宝贵的技能,一旦你积累到了这些技能所产生的职场资本,你就可以运用它来换取自主力,以及用来找到并实现人生的使命。这些道理虽然不如”做你爱做的想做的事“来得充满激情,但是它却是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法论。
“正确地工作”有时真的胜过“找到正确的工作”,要想找到职业幸福感,也许我们需要的只是以一个更好的方式来对待现有的工作,还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