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英文标题: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
封面:
核心思想概述:
- 追求激情的工作思维不可取,兴趣爱好不能作为工作主导。不要执迷于寻找「天职」,不要迷信激情;
- 应该努力掌握稀缺而宝贵的技能,利用「工匠思维」去积累「职场资本」;
- 积累职场资本的方法是 刻意练习;
- 这些职场资本(技能)必须是稀缺而宝贵的;
- 明智地利用职场资本,换取「成就大事的特质」,包括创造力、影响力、自主力。
- 创造力:文章没有专门介绍;
- 自主力:
增加自主力的基本原则:有人为改变后的行动埋单; - 影响力:
拥有使命,可以掌控方向,并拥有名气;
拥有使命的方法:积累职场资本,关注相邻区间的可能性。不断通过小赌试探。
引言:没有人为你的梦想买单
很多人以前相信,要获得幸福,关键在于找到「真正感召自己」的事业,然后投入所有的勇气去追随它。
// 马驴注:这种事业就是,一看就有激情去做,充满动力和爱好。
但是,作者认为这种信念极其幼稚。
通往幸福的道路并不是简单回答,我的人生应当怎样度过。
在打造自己热爱的工作方面,追随激情的建议并不是特别有用。
作者希望能够摆脱「追随自己的激情」、「做你爱做的事」这类简单口号的影响。
正确的工作,不如「正确地工作」。
规则一:不要追随自己的激情
本章的核心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激情思维的否定。所谓的激情思维,指的是追随激情和爱好的职场思维方式。
- 我们越是关注于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最后越不喜欢去做。
- 在做所有事情之前,总是试图抽象地做出评判,这是一个可悲的错误;
- 对于自己想做什么,我真的很困惑,困惑到连自己付出了什么代价都没有意识到;
- 人们总是急于开始生活,但这是个悲哀;
- 要在某方面有所擅长,但这需要时间;
激情假设的定义:
作者举例指出,乔布斯的演讲中认同的是激情假设。
激情假设认为,要获得职业幸福,关键是首先搞清楚自己的激情所在,然后找到一份与这种激情相匹配的职业。但是,作者彻底否定了激情假设。
苹果公司的诞生不是出于激情,而是出于一个幸运的转机,是「小打小闹」结出的意外的硕果。
//马驴注:意思是,在某种其他东西的指导下,不断尝试小打小闹,可能做出大事;但激情并不能。
对大多数人而言,并没有一个事先存在的激情等待被发掘,然后去和某个工作相匹配。
不要急于寻找,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
// 意思是,精通之后自然就会有乐趣和激情。
在电影里,你应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但现实中的关键是,要强迫自己去完成工作、强迫技能形成。这是最难的阶段。
你很难提前预测自己最终会对什么产生热爱。
有建设性的目标应该是,坚持无论做什么都尽量做到最好。
有吸引力的职业通常都有着错综复杂的起源,因此不能简单认为只要追随自己的激情就可以了。
克里夫笔记的总结是,职业满意度受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但「使职业与事先存在的激情相匹配」这一简单概念不在其列。
对激情假设的三点结论:
(1)结论一:职业激情是稀缺的;
现实是,大多数激情都是爱好或者兴趣,与工作教育关系不大。
(2)结论二:激情需要时间;
工作:谋生的手段;
职业:使工作渐入佳境的途径;
成为天职的工作:是组成人生的重要部分,是个人身份的关键部分;
研究表明,最快乐、最有激情的员工不是那些将激情化为工作的人,而是那些做得足够久从而擅长于自己所做事情的人。
(3)结论三: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给出了目前最科学的回答:为什么有些追求可以给人动力,但有些不能。
如果想要获得动机,你都要满足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而这些需求是个人在工作中感受到内在动机所必需的,就好比工作的营养物质:
- 自主:感觉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控制力,并且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重要的;
- 胜任:感觉自己擅长于自己所做的事情;
- 归属:感觉自己能与他人建立联系。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真的重要吗?
鲍里斯的书《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出版并使激情假设获得追捧,而且帮助婴儿潮一代接受了以激情为中心的职业观。
年轻一代对工作的期望很高,希望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还是一种冒险,是一个可以自我发展而且自我表达的场合,以及符合他们对自身才能评价的某种事物。
激情假设最大的问题是,让人们认为有一种注定要做的工作,一种正确的职业在等着自己,而导致人们不断跳槽和自我怀疑。
激情的力量常见于有天赋的人身上,比如运动员。但大多数人是不行的。
而且,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使工作与事先存在的激情相匹配」对动机有多重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假如愿意为达到精通程度而付出努力,那么胜任和自主(前两条)在很多不同的职业中都是可以实现的。
规则二: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
本章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工匠思维,采用刻意练习的方法获取职场资本。
- 录音带不会说谎;
- 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且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 要是你一直在琢磨「我如何才能变得真正出色」这个问题,别人就会找上门来;
- 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花在紧急的事情上;
- 别转身逃离自己目前的桎梏,而是开始获取必需的职场资本,从而将自己从桎梏下解放出来;
- 伟大的成就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积累到如此大量的练习。
通过工匠思维,坚持提高,要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艺人马丁说,「要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要是你一直在琢磨「我如何才能变得真正优秀」这个问题,别人就会找上门来。
工匠思维:
作者将「以产出为中心的职业观」称为「工匠思维」。
规则二指出,不管从事哪种工作,工匠思维对于打造自己所热爱的事业都至关重要。
工匠思维包含着某些能使人摆脱束缚的内容,它要求你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去担心工作是不是「刚好合适」,而是要「俯下身子、努力让自己真正优秀起来」。
它主张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且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不管是什么职业,都应该有工匠精神,像真正的艺人那样对待自己的工作。
区别:
工匠思维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而激情思维则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然而,如果只关注工作给自己带来什么,会让自己注意工作中自己所不喜欢的方面,导致自己长期处于不幸福的状态。
成就大事的特质:
- 创造力;
- 影响力;
- 自主力。
这几条特质是成就大事、作出一番事业所必须的,但也是需要代价的。
工作初期,从事初级工作的人,往往得不到这三点特质,
所以有效途径是用其他珍贵的特质去交换,比如作者提出的「职场资本」。
作者提出的「成就大事的职场资本理论」:
主要观点包括:
- 成就大事的特质,是稀缺而宝贵的;
- 供求关系说明,假如想获取这些特质,你需要提供稀缺而宝贵的技能作为交换。这些稀缺而宝贵的技能就是一个人的职场资本。
// 意思是,为了获得成就大事的资质,需要自己提供代价,职场资本或者技能是可行的方案,而激情并不是。 - 工匠思维不断专注于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适合于获取职场资本。
简单来说,一个实用的角度是,要让自己优秀,从而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获得好处。
工匠思维是一种有效途径。
积累职场资本需要明确方向,并承担前期一定的成本。
比如为了积累职场资本,伯杰辞去了离电视这行太远的国际讽刺文社的工作,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找到了助理职位,把自己扔进了电视的圈子,在这里他可以搞清楚所有的一切都是如何真正运作的。
通过工匠精神,确保自己在每一次经历中都尽可能多地获取职场资本。
不适用工匠思维的工作的特征:
- 该工作无法让你有机会通过发展稀缺而宝贵的相关技能而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 你认为该工作关注的内容是无用的或者甚至可能对世界有害;
- 该工作迫使你与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人一起工作。
刻意练习,努力做一名好工匠
刻意练习,专注于拓展自身的能力范围,并获取即时反馈,构成了某种更普遍适用的原理的核心。
10000小时法则就是这样的数字基础。
只有刻意练习的终身积累,可以一次次解释人们表现卓越的原因。
关键是,拓展能力范围,执着地寻求反馈。
刻意练习的五大步骤:
1)判断自己身处哪一种职场资本市场:赢者统吃型,还是拍卖型。
前者是唯一通用的资本;后者是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资本特长。
而且,很多充分竞争的市场最后都成为了赢者统吃型的市场,要考验真正的内容能力。
2)识别出自己的资本类型;
赢者通吃市场,不需要判断就知道资本是什么;
拍卖型市场,要看自己能提供怎样的资本类型,方法是寻找已经向自己敞开的积累资本的机会。
3)定义优秀;
要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程度。
4)拉伸与摧毁;
刻意练习是愉悦的对立面。
5)要有耐性;
不用解释。
规则三:获取「自主力」的意义与方法
原标题:幸福来自于自主力;
- 没有成果,就没有工作,就是这么简单;
- 无论你如何投入地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也不意味着别人就得同样投入地支持你。
- 努力文化是不够的。
- 假如没人在乎你干什么,说明你可能没有足够的职场资本来做有意思的工作。
- 要做有人愿意买单的事情。
案例:瑞恩经营全职农场之前,已经积累了将近10年的相关职场资本。
更多自主力,更多满足感
// 马驴注:自主力(Control),看英文似乎更容易看懂。就是掌控的程度。意思基本上是控制权。
通过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赋予人们更多的自主力,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投入程度和满足感。
想要做大事情,步骤:
1)获取职场资本,
2)将这种资本投入到「获取成就大事的特质」上去。
//马驴注:成就大事的特质,指的是前面提到的 自主力 影响力 创造力 这些。
自主力,是值得投资的重要目标。
自主力投资的陷阱:
陷阱1)资本薄弱:
资本薄弱的意思是,职场资本还不足以获取自主力。
自主力有很多,但有些自主力不是因为职场资本而获得的,这些自主力就没有可持续性,也没有职场价值。
你必须首先让自己在某些「稀缺而宝贵」的方面有所擅长,从而生成这种资本,然后再将其投资于成就大事的特质上。
这里,「稀缺而宝贵」是关键因素,不稀缺的竞争力没有价值。
陷阱2)关键障碍:
拥有更多的职场资本以后,获取更多的自主力;
但是,有一个规律是,几乎每次利用自己的职场资本获取更多的自主力时,都会遇到阻力。
所以第二个陷阱表述为:当你拥有足够的职场资本来获取对职业生涯的合理控制时,对于你当前的雇主来说,这时候你的价值也已经足够大,以至于 要想方设法阻止你做出改变。
避开两个自主力陷阱的方法:
财务可行性原则(要做有人愿意埋单的事情)
作者提出,搞清楚鼓起勇气的最佳时机。
如果阻力是自己的能力,就放弃;如果阻力是别人而自己能力足够,就坚持。
做出改变的基本原则:财务可行性原则,简单来说就是要做有人愿意埋单的事情。
钱是中性的目标,而赚钱的目的是让自己有价值。
规则四:通过「使命感」得到意义与名声
马驴注:这个规则是对应于获得「影响力」的。
- 拥有使命是件棘手的事情(是不容易办到的);
- 困难会吓跑空想家和胆小鬼,但会留给我们更多的机会;
- 假如你掌握不了自己的事业,那么它就会让你吃尽苦头;
- 要么引人注目,要么默默无闻;
- 往小处想,往大处做(小目标,大努力)。
拥有使命(Mission),就是在事业上拥有一个起到统领作用的重心。
使命可以贯穿多个职位。
使命也是值得拥有的「特质」之一,而且也需要先积累职场资本。
使命,是一个强大的特质,值得被引入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它又是变化无常的,需要小心引导才能变为现实。
找到使命的方法:
在前沿地带,找到使命感
作者表示,使命创新的 相邻可能 需要先达到某一领域的前沿,然后这种相邻可能及其所包含的创新才能显现。
也就是说,只有到了前沿,才能发现使命。
// 马驴注:这里的使命看来仅限于创新类的使命。
达到前沿的过程,是积累职场资本的过程。
所以,想要拥有使命,首先要有职场资本。
找到使命的方法一:使命需要「小赌」
要找到不错的使命,首先要有职场资本。
拥有大量职场资本的人,可以在工作中找到很多的使命,但需要策略事先从想法到执行的跨越。
作者对此给出的措施是「小赌」,通过大量小的尝试探索出大致的方向,并通过对失败的总结分析找到关键信息。
找到使命的方法二:营销
想要打造一份持续发展的事业,必须生产「紫牛」,也就是引人注目,而且能迫使人们广为传播的项目。
需要的是营销能力和意识,比如几乎每个能去的用户群或者会议,都去发言;
// 马驴注:联系《自品牌》来看。
作者提出了「引人注目法则」:
- 引人注目,需要本身就很新颖或者独特,要有吸引力;
- 迫使人们广为传播,需要一个适合于评论出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