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关于德性是幸福所必需的论点似乎是对德性仅仅采取权宜之计的态度,意即我们应当行善,只是因为行善似乎可以带来幸福。但是,这里再次遇到 翻译问题。我们将希腊字Eudaimonia 译作happiness(幸福),它的意思不仅是指个人愉快的感受(亚里士多德自己所指出)”,它的意思是过善的生活,这包括了现代意义上的幸福,也意味着所获的条件是可以终身应用的、稳定的长期的事态。正如他在著名的已经家喻户晓的一段文字中所说,“一燕不成夏,一天也不能成夏。同样,也不可能在天之间或一瞬间获得幸福或上天赐福。”亚里士多德也把Eudaimonia看做是必要的公众义务,包括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适合其身份的角色。
亚里士多德的论点的下一步就是问,一个人的行为中什么行为最能表现完全意义上的德性,因而最可能带给我们长远的幸福。他的回答是theoria或英文中的contemplation(沉思)或追求理智上的悟性( intelletual understanding) ,这是人所独有的理智功能的最好证明(这也使我们回想起亚里士多德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因此,他的最终结论有点像柏拉图。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沉思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对围绕着我们的物质的可见的世界的理解而不是针对某种抽象形式的抽象世界。如果注意 到这两位希腊思想家和某些东方神秘主义者和其他把沉思看做最高尚的 最高费的活动的人们之间的联系,这是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