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
作者是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这个名字你或许有点陌生,不过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可是举足轻重。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是这么评价他的:“斯宾诺莎创造了现代哲学的一个试金石,你要么是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要么就根本不是个哲学家!”黑格尔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斯宾诺莎创造了一个精妙、严谨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深深影响了之后一百五十年的哲学发展。这本《伦理学》就展现了他的整个哲学体系,包括神学、形而上学、认识论、心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各个方面,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哲学大厦。
不过,斯宾诺莎展现自己哲学体系的方式非常独特——他是用几何学的方法来写作的:每一章都从定义开始,然后是公理、命题,还有对命题的证明。这样写哲学著作,在整个哲学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葩。
你大概能想象得到,这本书一定特别难懂。确实如此。记得我当年学西方哲学史的时候,最让我觉得困惑的就是斯宾诺莎和他的《伦理学》,里面的很多内容简直就像天书一样。不过,如果了解了这本书,你就会发现斯宾诺莎最终想要解决的问题,其实跟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那就是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是伦理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以斯宾诺莎给他这本包罗万象的书起了一个看起来非常不起眼的名字“伦理学”。
为了回答“人应该如何生活”,斯宾诺莎做了非常复杂的工作。下面我会把他的工作分成四个部分:
首先是准备工作,我们来看看斯宾诺莎怎样用几何学方法来写哲学著作。
接下来,斯宾诺莎详细讨论了他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问题:神,这个概念是理解这本《伦理学》里所有问题的基础。
后面两个部分,我们从神转换到人,看看斯宾诺莎怎么看待和人有关的两个基本问题:人怎么认识世界,又该怎么生活。这里面认识世界的问题还是在为如何生活的问题做准备。
第一部分
好,我先来说说斯宾诺莎的方法。
《伦理学》的副标题是“用几何学顺序证明”。斯宾诺莎用这样一种奇特的方法写哲学著作,是因为数学语言和日常语言完全不同,它更精确、更毋庸置疑。
斯宾诺莎这么做主要是受到了“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启发。笛卡尔曾经说过:欧几里得使用的几何学证明方法,也可以用在哲学上,这样可以增强哲学著作的说服力。不过笛卡尔虽然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却没正经这么干。斯宾诺莎作为笛卡尔的粉丝,不仅把这种设想变成了现实,而且还推到了极致。用他自己的话说,几何学方法有着铁一般的说服力,甚至可以迫使读者接受他的观点。
我用《伦理学》的第一章“论神”作为例子,给你简单展示一下用几何学的方法来写哲学是什么效果。
这一章里,斯宾诺莎一共讲到了8个定义,7个公理,36个命题以及对这些命题的证明,还有一些推论、注释和附录,形式跟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如出一辙。
“定义”,就是对基本概念的界定。比如说,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一上来先定义了“点”是“没有部分的东西”,“直线”是“没有宽度的长度”,等等。“点”和“直线”都是最基本的几何学概念。
斯宾诺莎也用这样的方法界定了他认为最基本的哲学概念。这里,我给你介绍两个跟我们下面的解读密切相关的定义:“实体”和“属性”。
生活里,一般我们说“实体”指的是“实际存在的东西”,比如“实体经济”。而斯宾诺莎的“实体”要严格得多,指的是“在自身之中存在,并通过自身被认识的东西”,就是说它的存在不依赖任何其他的东西,你也不需要借助其他的东西来认识它。再看“属性”。我们通常说的“属性”,是一个东西的各种性质,比如颜色、形状、气味,等等,但是斯宾诺莎的“属性”意思比这个窄得多,指的是“理智可以把握的、构成实体本质的东西”。
斯宾诺莎给他用到的每一个基本概念都下了这样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这就像写一个程序,先写好最基本的代码。接下来,他就要更进一步,给出一些公理,也就是在他的哲学世界里不证自明的基本原理,就像欧几里得的公理“相等的东西加上相等的东西,总量相等”。斯宾诺莎给出了一些公理,比如“任何确定的原因都会带来确定的结果”,这条公理我下面的解读中也会用到。
说完了定义和公理,最后就是“命题”。斯宾诺莎说的命题,其实就是他想要得出的哲学结论,《伦理学》这本书的主体部分就是在用定义、公理去推论和证明这些命题。
你可以设想一下,除了专门研究斯宾诺莎哲学的人之外,有谁能受得了这么写哲学书啊?但是斯宾诺莎就生生用这种方法,写了两百五六十页的一本书,要不说这本书是整个哲学史上的奇葩呢!
不过你肯定想问,这么写书真的就特别有说服力吗?我们必须得承认,虽然斯宾诺莎想要制造出铁一般的说服力,但这种方法只是给人一种很有说服力的感觉,实际上并不像几何学那么毋庸置疑,否则在斯宾诺莎之后就没有别的哲学了,就好像今天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依然是我们都要学的基本几何学体系。不过,这个独特的形式确实帮他说明了很多深刻的、违背常识的思想。
接下来的三个部分,我就撇开斯宾诺莎独特的写作方法,来给你讲解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第二部分
我先来说说《伦理学》的第一个核心主题:神,这也是全书最重要的主题。
斯宾诺莎给“神”下的定义是“绝对无限的存在,拥有无限多属性的实体,他的每个属性都表现了永恒和无限的本质”。在斯宾诺莎看来,神是唯一的实体。我在前面说了实体是“在自身之中存在,并通过自身被认识的东西”, 神就是唯一凭借自身存在,凭借自身被认识的东西,而其他的一切都是依靠神存在和被认识的。这么说还是有点难懂,我来打个比方帮你理解一下:假设有一只灰色的短毛猫,灰色和短毛是它的两个性质,你能够认识到这两个性质,都要依赖这只猫。没有了这只猫,也就没有灰色和短毛的性质。那按照斯宾诺莎的说法,你就可以说,这只猫就是“凭借自身存在”的,而“灰色”和“短毛”都依赖这只猫才存在。这只猫也是“凭借自身被认识”的,认识“灰色”和“短毛”也都依赖对这只猫的认识。这只猫就相当于是斯宾诺莎说的神,“灰色”和“短毛”就相当于其他依赖神存在的东西。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在斯宾诺莎看来,猫显然不是实体,只有神才是唯一的实体。
那么神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呢?斯宾诺莎认为,神拥有无穷多的属性,而且每个属性都是永恒和无限的,但是我们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只能认识神的两种属性,一个是“物质性”,另一个是“精神性”。神的物质属性就是广延(广泛的广,延长的延,英文就是extension),这是个术语指的就是长、宽、高的三维性质,我们下面还会反复提到这个词。神的精神属性就是思想。广延和思想作为神的本质属性,永远伴随着它。我还是用猫来帮你理解:假如我们用那只猫来代表神,那么这只猫有两个本质属性,一个是它有一定的大小,这就是广延;另一个是它有自己的思想,饿了想吃了,困了想睡。
在斯宾诺莎看来,世界上其他一切性质,都是神的这两种属性的表现。比如说形状、颜色、硬度、运动等等都是广延的表现;而感觉、想象、推理等等都是思想的表现。
现在假如我们不提“神”这个概念,只是说这个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构成的,其实不难理解对吧?但是,物质和精神是什么关系呢?斯宾诺莎提出“神”这个概念,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在斯宾诺莎看来,物质与精神这两个方面最终统一在“神”那里。这样看来,神就是宇宙里面一切存在的终极原因和创造者,斯宾诺莎说,这个神就是整个自然。
明白了神这个概念,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很重要的推论。我前面提到过一条公理,“任何确定的原因都会带来确定的结果”。现在,神就是这个确定的原因,所以它必然会带来确定的结果。宇宙里的一切都要按照必然的因果关系构建,没有偶然的事情,就像在几何学里面没有偶然一样。
到这里,你还得注意一个特别重要的点,斯宾诺莎说的这个“神”,和各种宗教信仰里说的神都不一样。这种把神看作自然的方式在斯宾诺莎所处的17世纪非常独特。教会人士把斯宾诺莎看作危险的无神论者,说《伦理学》这本书“在无神论方面超越了所有其他著作”,这本书自然遭到了教会的禁止。但是更多人把斯宾诺莎看作一个有神论者,把他这种将神等同于整个自然的学说称为“泛神论”,也就是说把神泛化,不是某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说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神的体现。
斯宾诺莎把神等同于自然,这跟传统宗教相比有哪些重要的差别呢?要我说,起码有三点:
首先,传统宗教都认为神是超越自然的、外在于自然的;但是斯宾诺莎的这个神却是与自然等同的,是在自然之内的。
第二,斯宾诺莎明确反对各种宗教信仰把神说成是像人一样拥有自由意志,会按照自己的好恶去奖赏和惩罚人,还会创造出各种违反自然规律的“神迹”,比如从天上掉下食物、让死人复活等等。斯宾诺莎坚信这些都是迷信,是恶劣的教士创造出来奴役人的工具。斯宾诺莎说的这个神只是按照必然性行动:我们可以说它是自由的,但它的自由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自由”,而是指的不受外在条件的约束,只遵循必然性。
第三,斯宾诺莎反对把整个世界的运行看作是有目的,比如说传统宗教信仰里经常说到,神创造出眼睛就是为了观看,创造出动物和植物就是为了让人能够使用它们。在斯宾诺莎看来,这种思维方式是颠倒了因果关系,把结果放到了原因之前。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照必然性产生的,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只能这样,神的行动没有任何提前设定的目的,那些看起来像目的的东西都是人赋予的。
好,到这里我就给你解读了斯宾诺莎对神和宇宙万物的理解。在他看来,神等同于自然,是唯一的实体,拥有广延和思想两种本质属性,它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但是这种创造不是随意的,而是按照必然规律进行的。你很快会看到,斯宾诺莎对神的这个独特理解,主导了他的认识论和伦理学。
第三部分
说完了斯宾诺莎对神的理解,我们转向人,来看看斯宾诺莎对人的理解。他对人的理解又可以分成两大主题,一个是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另一个是我们应该如何生活。这部分,我们先来看认识论,因为我们如何生活的问题,最终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和看待这个世界。
你肯定听说过笛卡尔的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他用这个命题给之后的哲学家提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是把物质和精神对立起来的“二元论”问题。物质和精神看起来是彼此独立的,它们怎么发生关系呢?具体到人身上,人的思想怎么认识到思想之外的物质世界呢?
斯宾诺莎想要解决笛卡尔留下来的这个难题,而他给出的回答,我们在前面讲“神”的时候其实已经有过暗示了。在斯宾诺莎看来,只有神这么一个实体,物质和精神根本就不是实体,它们表现成广延和思想,就是神这个实体的两个本质属性,在神那里天然地统一。
在斯宾诺莎眼里,神的两种属性处在两条平行的轨道上,所以他的这个理论,也被叫作“平行论”。“平行论”里有一个非常违反常识的地方。你不是因为看到一只猫,所以才有了关于这只猫的观念,眼前这只猫和你关于这只猫的观念,是分别产生的。这只猫是在广延的轨道上产生的,这只猫的观念在思想的轨道上产生。不是这只猫的客观存在导致你产生了关于它的观念,而是这只猫的客观存在和对它的观念,本来就是同一只猫的不同方面。
很难接受是吧?但这就是斯宾诺莎从他对神的基本设定里推论出来的结论。就像在神那里,广延和思想是统一的,在其他事物那里也是一样,其他事物的广延和思想都是神的这两种属性的表现而已。斯宾诺莎这么做,确实化解了笛卡尔留下的“二元论”问题,让思想和广延不再对立,而是成为同一个东西的两个不同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把二元论变得更加极端,取消了物质和精神这两者之间的直接联系。
斯宾诺莎的这个解决方案虽然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但是如果按照他的思路下来,却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好处,那就是彻底解决了人的认识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所谓的“认识”,无非就是我们的思想把握对象和它的性质。如果像笛卡尔说的那样,物质和精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实体,我们的思想怎么能够认识思想之外的物体?这种认识是不是准确?就都是很大的问题。但是,根据斯宾诺莎的“平行论”,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思想之中的观念和思想之外的对象本来就是天然吻合的。别忘了,在斯宾诺莎看来,猫和猫的观念其实是一回事,只是通过广延和思想这两种不同的属性表现出来而已。那么,想要充分认识到猫的本质,我就只需要在思想中把握它在自然世界的因果链条中的位置就可以了。只要我认识了这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就是达到了斯宾诺莎说的理性认识。
到这里,你已经弄懂了斯宾诺莎的认识论。斯宾诺莎把广延和思想统一在神这个实体上,解决了笛卡尔留下的二元论难题,他的这个解决方式叫“平行论”。平行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我们为什么能够非常可靠地认识外物。
第四部分
准备了这么久,斯宾诺莎终于可以探讨这本书标题里说的“伦理学”了,说的再直白点就是,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是我们应该过的。斯宾诺莎的答案也很简单:自由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不过,斯宾诺莎说的“自由”,跟我们通常的理解又不一样了。在斯宾诺莎看来,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必然的,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不例外。所以他强烈反对传统哲学和宗教里面说的人有自由意志。这些思想认为,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决定是不是要做某个行动。比如说加热一块冰它就会融化,这是自然规律,不可能因为冰不想融化就不融化;而人的行为不是这样,比如说我看到了一个小孩落水,我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是不是去救这个孩子。
这么说非常符合我们的常识。但是斯宾诺莎认为,这就相当于把人和整个自然世界割裂开来,他不能接受。神都没有自由意志,完全按照必然性创造万物,人就更不可能有自由意志了。在斯宾诺莎看来,人之所以觉得自己有自由意志,完全是一种幻觉,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选择背后的原因而已。
人虽然没自由意志,但是斯宾诺莎认为,人还是可以在另一个意义上享有“自由”。这里的“自由”指的是没有受到外在的约束或者妨碍。就像他说神是自由的,因为神虽然总是根据必然性行动,但是不会受到任何外在的约束,所以还是自由的。人和神不同,总是要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一定会受到某些外在的约束和妨碍,因此人不可能实现像神一样达到绝对的自由,但是可以实现有限的自由。
那么人会受到哪些外在的妨碍呢?除了我们周围那些有形的妨碍之外,斯宾诺莎认为,最妨碍我们获得自由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情感。我们因为外在世界的影响产生情感,比如对考试的结果充满期待,因为台风将至感到恐惧,因为被人冒犯感到愤怒,因为别人交了好运产生嫉妒,等等。这些情感的产生都是被动的,如果我们被这些情感控制,那就是过一种被动的生活,成了这些情感的奴隶,总是处于焦虑之中,就像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随波逐流。
那么人怎么才能从这种被情感奴役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呢?能够让我们摆脱情感枷锁的东西就是我们上一部分说到的理性认识。人可以通过理性认识世界的必然规律,认识到世界上的一切都必然按照现有的方式发生。这样我们就可以用理性克制情感,不会产生那么多的期待、恐惧、愤怒和嫉妒,没有了这些产生焦虑的原因,我们也就更容易实现自主和自由了。
我们前面说过,理性认识就是认识一个事物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中如何产生。不过斯宾诺莎认为,这还不是最高认识。理性的认识最终会将我们引到神这个一切的最终原因那里。如果一个人可以跳过中间的步骤,直接达到对神的认识,这就是最高的认识,斯宾诺莎把它称为“直观认识”,就好像我们用理智的眼睛直接和神面对面了。有了直观认识,我就不需要推理,直接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在斯宾诺莎看来,宇宙中的一切都可以通达神,所以斯宾诺莎说:“我们越是理解某个东西,就越理解神。”直观地认识神,就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如果认识了神和宇宙运行的必然规律,自由的人不但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 而且不会在意死亡,因为死亡就像世界上的其他东西一样,都是必然的,我们没有办法左右它。斯宾诺莎说:“自由的人最少思考死亡,他的智慧是对生命而非死亡的沉思。”斯宾诺莎本人就最好地践行了自己的学说,虽然在45岁时就离开了人世,但是他始终保持着思想的自由和豁达,极少和朋友谈论死亡,也从未惧怕过死亡的来临。
好,这就是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也就是人应该如何生活的学说。在他看来,“自由的人”就是幸福的人,但是他说的“自由”是认识神和宇宙运行的规律和必然性,并且按照这样的认识生活,不受到内在情感和外在条件的妨碍。斯宾诺莎提出了一种对人类生活的深刻认识,我们不是靠获得多少东西实现幸福,而是靠理性地看待世界,理性地节制我们的情感获得幸福。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也还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除此之外,斯宾诺莎关于“自由”的理解,对今天关于自由意志的讨论也很有意义。我们通常说的“自由”都是指有不止一种选择对我们开放,但是这样的理解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内心自由。比如说一个好人总是会做好事,做坏事的想法根本没有在他头脑中出现,我们难道会说,因为做坏事的选择没有对他开放,他就不自由了吗?在这个方面,斯宾诺莎将自由等同于自主的看法,反而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这个好人的自由。
总结
到这里,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就为你解读得差不多了,最后,我用四个“违反常识”来给你概括一下斯宾诺莎这本书的观点。
第一,《伦理学》这本书的写作方式非常违反常识,斯宾诺莎用几何证明的方式来展开自己的哲学体系。
第二, 斯宾诺莎对神的看法非常违反常识,因为在他看来这个神就是自然,是唯一的实体,是宇宙中一切的原因和创造者,但是这个神没有意志,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照必然性发生的。
第三, 斯宾诺莎对人类认识的看法非常违反常识,他不认为思想中的观念是由外物引起的,而是认为广延和思维是神这个实体的两种性质,有着天然的统一。
第四,斯宾诺莎对自由的看法也非常违反常识,在他看来自由并不是有不同的选择,而是认识神以及世界运行的必然规律,并且按照这些认识来节制自己的情感。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很好奇,能提出这么违反常识的思想,斯宾诺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说起来,斯宾诺莎在西方哲学史上绝对是品格高尚的典范,我们可以用中国形容大丈夫的三个短语来概括他的一生,那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斯宾诺莎1632年出生在阿姆斯特丹一个富裕的犹太商人家庭,但是在23岁的时候被当地的犹太教权威革除了教籍,因为他对于上帝和《圣经》持有非正统的看法。那之后,他的家庭也跟他断绝关系了。但是他不为所动,坚持想法。这是他的“威武不能屈”。在被革除教籍之后,斯宾诺莎就靠磨望远镜和显微镜的镜片为生,同时进行哲学思考,一生清贫,终生未娶,还因为磨镜片吸入了大量玻璃粉尘,得了严重的肺病,在45岁就英年早逝。这是他的“贫贱不能移”。斯宾诺莎一边磨镜片,一边思考和写作哲学,他拒绝了很多贵族提供的资助,还拒绝了到大学任教的邀请,坚持过虽然清贫,但是独立自由的生活。这是他的“富贵不能淫”。
最后,我必须承认,想要理解斯宾诺莎的思想非常困难,想要达到斯宾诺莎的人生境界更加困难。但是就像在《伦理学》的最后斯宾诺莎说的:“一切卓越的事物都是困难而稀少的”,在哲学史上,像斯宾诺莎这样卓越的思想和卓越的人格也是非常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