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垃圾,大家随口就能举起不少例子,比如废纸、果壳、剩饭剩菜等。但是,你知道垃圾怎么分类吗?垃圾又是怎么处理的吗?当一些物品用完被丢弃之后,它们永远就只能是垃圾,而不会再通过新面貌为我们服务吗?这些问题,我们成年人也不一定搞得明白,更别说小朋友们了。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在全社会营造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也应该从娃娃抓起。“我爱大自然”环保系列丛书的《分好的垃圾去哪儿了》很好满足了普通民众的需要,为我们讲述了垃圾的前世今生。家长带着小朋友一起阅读,既可以养成共同阅读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书本中了解到垃圾的相关知识,养成正确处理垃圾的好习惯。
作为一本科普读物,《分好的垃圾去哪儿了》从认识身边的垃圾入手,详细介绍了不同垃圾降解的不同时间。如果说一个苹果核被微生物分解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还不够让你吃惊的话,那么一个塑料瓶被分解需要的时间居然会超过450万年以上!看似一个小小的塑料瓶,如果不采取人工处理的办法,而是任其自然分解,恐怕有一天人类将会被这些废弃的瓶子埋葬!
所以,垃圾处理十分有必要,而且势在必行。处理垃圾的第一步,是垃圾分类。这是因为不同材质的垃圾需要不同的分解方法,精准的垃圾分类有助于高效处理垃圾。而且,垃圾分类又涉及到每一户家庭、每一个人,只有全社会都积极配合,垃圾处理工作才会顺利进行。
因此,本书从城市生活垃圾怎么分类切入,详细列举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四大类。书中插图虽然没有穷尽每一类垃圾的包括哪些,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都被展示出来。这对小朋友直观了解身边垃圾的分类,基本上已经足够了。
分类好的垃圾又去哪里了呢?我家小朋友只知道去了垃圾桶,再问,只是说去“外面了”,“外面”在哪里是不知道的,也是没有概念的。这时候,我指着书中的四辆不同颜色的垃圾车,告诉孩子它们拉着不同的垃圾去了垃圾回收站。在这里,垃圾将要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而这段旅程,也往往是我们所不熟悉的。
本书区分四种不同类型的垃圾,分别介绍了它们的“命运”。厨余垃圾一般会被用来堆肥、焚烧或者发酵,可回收物经过拆分处理送往不同的工厂加工再利用,有害垃圾的处理比较复杂,它需要专门的车辆直接运送到危险废物处理厂,再细细分类进行安全处理,其它垃圾经过初步筛选和处理后送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了解了不同垃圾的不同处理结果,是不是对垃圾的价值有了重新认识?垃圾也不仅仅是垃圾,只要经过科学处理,还可以变废为宝,实现再利用,也是垃圾处理的最终目标,当前,垃圾处理已经成为一项产业蓬勃发展。
从循环经济产业园到可循环社会,折射的是全社会对垃圾处理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是普通民众对垃圾分类的积极参与。虽然一些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积重难返,但只要人人都参与其中,人人都为绿色发展尽一份力,打造青山绿水美丽家园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梦。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时至今日,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发展环境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在加速在普通民众中普及推行。上海市率先实行的垃圾分类,就是国家推进环境治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孩子们是国家的未来,青山绿水既是为他们创造,也需要他们亲身参与进来。《分好的垃圾去哪儿了》是个很好的契机,它为孩子们重新认识身边的世界打开了另一扇窗。从这里,他们远跳世界,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