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一年将至,作为成年人的我,对年已没了过多的期盼。而我的孩子如同我小时候一样期盼着过年,只是与我小时候不同,她期盼过年可以放假,不用上课,守着电视看动画片,抱着手机玩游戏、抢红包、拿压岁钱等。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期盼,不同的需求,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年味也越来越淡了,平时想吃什么买什么,衣服喜欢什么样买什么样的,一切的需求无须再等到过年才能拥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南京生活多年的我们,基本忙到过年前两天才放假,随意贴个春联,年夜饭在家或在饭店准备一桌饭,没有烟花爆竹和任何仪式,与公婆一起吃完饭后,各自回家洗洗坐被窝里抱着手机各自玩游戏,刷微信、抢红包发红包等,丝毫感觉不到年的气息。
还是很怀念儿时年的记忆,儿时的我很期盼着过年的,因为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拥有喜欢的新衣服,还有少许的压岁钱,这些都能给予我莫大的幸福。虽然那是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但人们全都遵从着传统春节的习俗,有着隆重的仪式与内容。
一般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大人们开始给孩子们准备新衣服;有的家人把辛苦养了一年的肥猪宰了,请大伙们吃上一顿热闹热闹。到了腊月初八这个好日子,一般嫁娶或喜庆的事都会选在这一天,还有吃腊八粥的习俗。然后就是腊月二十三小年节,那时候也比较重视,该有的仪式都不会少。
从腊月二十四到年三十前都在为春节最后准备阶段,这期间人们打扫屋子、洗衣物、写春联(记得那时家里开店,爸爸会一手毛笔字,写了好多对联拿店里卖),还要杀鸡、买菜、做圆子,酥鱼炸肉、蒸供馍(包子)等,忙忙碌碌直到二十九晚。
年三十那天(那时还是在之前未拆迁的老房子里,村上就爷爷和几个叔叔家几户人家,屋子连着屋子距离很近),孩子们开开心心的一起这家玩到那家,各家大人们在家忙着贴春联和准备年夜饭,孩子们则走来串去,时不时报道:“我家贴好春联了,我家准备做饭了,我家开始做鱼了等等。”
那时,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快乐,仿佛家里在做国宴,都盼着大人们赶紧做好饭菜端上桌,烧香,点蜡烛,放供馍、敬各路财神等各种年的仪式,大家再轮流放完鞭炮后,开始吃那些美味的佳肴。然后,孩子们一起去爷爷奶奶家给爷爷奶奶辞岁,爷爷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发压岁钱。
那个时候的压岁钱很少,记得我是比较大的孩子,最多拿到的是1.5元,有的孩子是5毛钱,但孩子们都很开心。
那时没有空调,每家都会弄一炉炭火,拿到压岁钱后,我们围着火炉陪爷爷奶奶唠嗑,听他们聊天。奶奶准备的有红枣水,还有很多小麻花,糖果,荸荠,花生,瓜子,水果之类的零食给我们吃。玩一会后,各自回家陪父母在家守岁,到夜里十二点放完鞭炮后我们才休息……
如今,过年人们物质丰富,压岁钱也越来越多,但是幸福感却没多少。在我的老家还依然保存着传统过年的习俗,但是也不再是儿时那种单纯幸福的年味。
我想,无论时光如何流逝,物质如何的丰富,儿时的年味是记忆里抹不去的风景,也是生命里最珍贵的幸福与怀念。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活动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