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转载,请私信告知)
首先我要问一嘴,大家为什么觉得多吃水果有益健康呢?
有人会说,水果富含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够保证营养平衡,抗氧化,防衰老,有益健康。
有人会说,水果能补充身体的水分,可以让自己的皮肤更加细腻有弹性。
有人会说,很多水果的纤维素含量高,吃了之后能让大便通畅,一泻千里。
有人会说,多吃水果能增加饱腹感,这样一来就能减少卡路里的摄入,有助于减肥瘦身。
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有些人如果一天不吃水果,心里就会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焦虑;无数奔波在减肥瘦身路上的人,把水果当成了自己的最主要的食物;很多大夫在病人出院时都会嘱咐一句「多吃水果」;某些健康媒体和养生权威一股脑地宣传多吃水果能预防各种疾病;就连医院门口,见得最多的也是水果摊和水果店……
事实上,很多人都是被水果这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了,却忘记思考藏在后面的诸多弊端。
中医在提到水果的时候,大多会在前边加个形容词:生冷。也就是说,我们平时吃的水果,是未经加工处理的、没有达到烹饪意义所谓「熟」的、入口温度较低的食物。另外,市面上常见的水果,比如苹果、梨、香蕉、柿子、西瓜、橘子、橙子、柚子、猕猴桃、火龙果、草莓等等,都是寒凉之物。即使有些水果是平性或者偏温热的,可所有的水果均会助长湿气内生。寒与湿皆为脾胃所忌,因此水果多食并无益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贪食冷饮、过度享受风扇空调,再加上滥用清热去火药、抗生素等,导致大多数人处于阳气相对不足的状态。当我们把这些生冷的水果吃进肚子里之后,脾胃为了消化,必然要调动更多阳气去温煦这一坨冰冷的东西。如果连脾胃的阳气都不够用,就只得借助消耗肾阳来帮忙。吃水果虽然解除了很多心里的「当下之急」,但损耗的却是体内珍贵的阳气。一阳弱而百病生,长期保持对水果的不节制,必定会麻烦重重。
另外,由于我们种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得正常的脾胃功能受损,运化水湿的能力相对较弱。基于这种情况下再贪食水果,必定会导致体内大量湿邪积聚,无法顺利被排出。大量的水湿不仅影响了脾胃的正常功能,更阻碍了阳气的生发和运行。
久而久之,祸从口入,很多人会表现出脾肾阳虚的一些常见症状,更有甚者,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比如严重便秘。
说到水果通便,大家最先想到的便是香蕉、猕猴桃、火龙果等寒凉之物,虽然着实能够看到效果,但这却是以损伤脾胃为代价的。很多体弱体寒的人,由于脾胃中气不足,导致食物残渣无法被顺利推动排出体外;或因为过多地摄入寒凉之物,使肠道收缩过度,肠蠕动变慢。这样的便秘,通常是三五天才能解一次大便,而且每次都要努力很久才能挤出来。另外,家长如果一味迷信水果能够促进宝宝排便,极有可能会使孩子的免疫力、消化功能受损,影响生长发育。
比如感冒咳嗽的反复。
《难经·四十九难》曾提到「形寒饮冷则伤肺」的说法,贪食水果,还有冷饮、凉菜、凉茶等等,都会导致大量寒邪侵犯身体。张仲景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中说起外感病的忌口,最先讲的就是生冷瓜果。因为它会让上焦的心肺阳气不能很好地宣发,导致邪气滞留体内,且抵抗力降低,因此就会反复感冒咳嗽不愈。
比如女性的少经和痛经。
月经是个傲娇的东西,得温则行,遇寒则凝,在温暖的体内环境下,月经方可运行自如,顺利流动。而在历代多部医药著作中,都认为过量食用生冷瓜果会「弱百脉」「束百脉」「闭百脉」,百脉不通,那么月经自然也不会顺畅。因此这样做,寒邪会使血脉运行出现阻碍,少经、痛经乃至闭经就不是意外了。
还有过敏性鼻炎、子宫肌瘤、宫寒不孕、下肢静脉曲张等等因寒邪积聚导致的疾病,在临床上调查发现,许多患者都有一个共性——贪食水果。
徐文兵先生在自己的微博里也曾提到过吃水果带来的负面作用:
如何吃水果?
1、儿童、老人、体虚体寒的人群应当尽量减少水果的摄入,特别是寒凉性质的水果。
2、如果担心每天摄入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不够,或是想通过补充纤维素改善排便情况的,可以减少水果的占比,选择适当多吃熟的蔬菜。一来减少寒邪之物入侵体内,二来经过适当烹饪的蔬菜能够更大程度地被脾胃肠道消化而不至于造成负担。
3、将水果切块后,可以在上面撒一些梅子粉或陈皮粉,如果十分寒凉甚至可以选择辣椒+盐粉。这是我在广州上学的时候发现的。这三种食物均为温性,具有健脾燥湿的功效。用它们来佐食水果,不但不会影响水果本身的口味,反而能够中和水果的寒性和湿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果的副作用。
4、实在嘴馋但体质偏弱偏寒的人,让你们一步,可以把水果用开水泡几分钟或者下锅煮熟,能够制约一小部分水果的寒湿之性。但这样做依然无法改变水果本身的性质,所以少食为妙。
5、注意水果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尽量不吃反季的、不当时令的水果。比如西瓜本身是夏季和初秋才会自然成熟上市的,它在这时出现就是为了通过自身消暑生津、利尿消肿的性质来帮助我们度过炎夏。又比如海南盛产的火龙果,大寒之性,对于全年处在潮热气候的海南人来说,吃个火龙果恰好能够中和暗生的内热而不至于给身体带来伤害,但给北方人吃效果就大大不同。只有在适当节令、适当地域适当食用,才不至于被水果的偏性反伤。
写在后面
水果虽然被研究证明富含多种营养,但大家应该认清这样一点,食物的好与坏并不能只通过各项指标来衡量。营养的前提,应该是这个食物能不能最大程度地被脾胃顺利消化吸收利用。否则,吃得再多,补得再勤,最终也只是给脾胃造成负担,还可能会被食物本身的偏性所伤。
聪明人养生,是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纠正身体的偏性,以达到「平人」的状态,而不是盲目听信所谓的权威和专家毫无区分标准、千人一方的万金油语录,做「伪养生」「伪健康」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