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是一部顶天立地的活教材
原绿色
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2021年3月4日一天,我就被两件有关红旗渠的事情所触动,不由想起家乡那条永远的红旗渠的前前后后,那一部矗立在天地之间的活教材。
一件事是早上从微信圈看到,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安阳市教育局局长黄艳在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说,她提交给今年全国两会的建议是将红旗渠精神等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件事是下午我收到了老同学郭青昌从家乡快递给我的厚厚的著作《人民的红旗渠》。
红旗渠是林州人民上世纪60年代在坚硬挺拔的太行山腰用一锤一钎一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造出来的一项长达1500公里的伟大的水利工程,不仅改变了林州干旱缺水的自然面貌,还为巍峨壮观的太行山缠上了一条蓝色的腰带增添了美丽的风光,也在战天斗地的修渠过程中形成了让世人赞叹不已的红旗渠精神。可以说,在新中国最困难的时候修建红旗渠本身就是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修成红旗渠就是“人定胜天”的一部杰作,红旗渠带来的物质效益、旅游价值和精神财富不可计量,所以红旗渠一亮相就惊艳了世界,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教科书。不仅迎来了全国人民的参观学习,还接待了包括赞比亚共和国卡翁达总统在内的世界友人,甚至被伟人邓小平用纪录片的形式作为新中国的杰出成就带到了联合国,启迪和教育着世界人民。
上世纪九十年代,红旗渠被团中央、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确定为青少年教育基地,用心的各级领导和教育工作者都很重视和发挥红旗渠的教育作用。近几年,林州先后建立了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专门进行红旗渠精神和廉政教育培训,接待全国党员干部学习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深入人心,红旗渠也成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游的热点场所之一,不仅成为林州、安阳学子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也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来自国外数不胜数的学子和成人观摩学习。我自己曾经带着北师大庆阳附校的党员教师到红旗渠学习,不仅走上了千里长渠,还模拟了当年民工推车、抬石头、打钎等劳动情景,体会了修渠人的艰辛和不易,感受了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和意义。我想,中小学生在这样浓郁的现场实践氛围中,又会受到怎样深刻的熏陶和影响啊?
单就中小学教育的教材来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红旗渠就是中小学教材《毛泽东思想课》里的重要内容,后来学科分设以后,又被压缩改编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第八册《语文》教材里,成为一代一代小学生的启蒙学习内容,可惜本世纪开始没几年,不知道什么原因,慢慢被去掉了。新课程改革开始以后,我在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带领老师们开发《走近红旗渠》校本课程,围绕“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要做了不起的中国人”主题,对孩子们结合身边事例进行“林州了不起,林州人了不起,要做了不起的林州人”的红旗渠精神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立体式综合教育,致力于红旗渠精神代代传。我们当时的教育活动受到了各级关工委的重视,中央关工委的同志给予高度评价,安阳市关工委还在学校召开了现场会,全力推进红旗渠精神进校园活动。郭青昌同学编著的《人民的红旗渠》书里收录了我当年追寻课文《红旗渠》作者的长文,就是我当时了解红旗渠上教材过程的故事和思考。目前,在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教科书第32页“课后活动”栏目中还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就是这种风貌的典型代表。查阅资料,了解红旗渠的修建过程,谈谈你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黄艳局长觉得这远远不够,红旗渠精神是对学生进行爱国和奋斗、奉献等思想教育,立德树人,让他们受用终生的好教材,应该列入思政课,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作为林州籍的教育工作者,我不止一次地感慨,红旗渠不仅是活生生的教材,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宝库。站在红旗渠上,什么都不用说,它整齐的外观,它蜿蜒的形状,它在悬崖峭壁上的环境和生态,它就地而取的石材,它设计的奇妙,它宏伟的气势,它伟大的工程……山的坚硬,水的流动,环境生态的和谐与生机勃勃,给人的震撼,心灵的撞击,美的享受,就是无言的教育,直击人心的教育,全面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如果能再体验一把当年修渠的劳动,了解当年修渠的故事,唱响当年修渠的歌曲,研究红旗渠“长藤结瓜”的综合建设方案,经典建筑工程、生态保护与和谐长远发展……就不仅仅是思政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美术、地理、历史、社会学、经济学……甚至美学等各个学科都可以来实地教育教学,都可以学到其它任何教科书里都可能学不到的知识和智慧,不止于正能量的精神品质,还有科学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