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首章中说无,名天地之始。本章再次出现天地二字,七章中说天长地久,天地因为守道不自生,故能长久保持。本章说天地不仁,天地不假行仁义,对万物一视同仁,因其内在自有规律,所以无需加以干涉。圣人得道,也便不仁。老子认为大道废,有仁义,仁居其次也。
第二段应该与第三段放一起理解,首先是一个名词-橐龠,风箱也。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比喻,天地封闭成箱,人在其中,虚为道虚,动为人动,虚为不仁,动为仁,虚为守中,动为多言,愈出即数穷。这样就可理解后两段为:天地组合起来就像是一个风箱,看起来空空的实际充斥各种规律,一旦动起来破坏了这些规律,便出现各种动乱。统治施政也要遵从这些规律,如果频繁施政便可能加剧统治的衰败,所以施政者需要守道,不妄为。
本文第三次出现圣人二字,圣人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