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素养与理科教学
(一)何谓科学素养
所谓“科学素养”,就是借助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科教学,所应当培育的公民素质。有六个范畴:概念性知识、科学的理智、科学的伦理、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技术。
(二)理科课程改革运动早期的科学素养论
(三)理科课程改革运动的展开与科学素养内涵的变化
(四)科学素养的特点与理科教学
科学素养内涵的渐渐扩充,其原因有两个:一是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二是科学技术的研究活动本身进一步渗透于社会机构之中,因此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多侧面把握科学的需要日益增长。
现代科学素养观囊括了如下三个观点:
1.学习科学知识——概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
2.学习关于科学的知识——理解科学的性质和各种方法,尊重科学的历史与发展,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产生的复杂的交互作用
3.实践科学——结合科学研究与问题解决的专业见解,展开科学探究活动。
理科教学的设计要满足下列条件:
1.要考虑每个学生的知识、信念、价值、态度、动机、个人经验。
2.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提供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教育加以政治化、融合健全的人类环境的价值。
3.向所有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和借助自主选择并设计的技术,从事问题解决作业的机会。
二、理科课程构成:分科与综合
(一)从分科理科课程到综合理科课程
历史的回顾课程的形式,大体反映了两种课程观,即学问中心和儿童中心。
(二)学问中心课程的局限性
1.过分偏重智育——偏重学术性,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缺乏社会适切性,忽略了整个课程同社会间的关系。
3.忽略学生的发展阶段,导致了教学内容的深化
4.实验的非指示性。教学的非指示性与开放性,还得充分考虑到教材的难易度、学生的智力标准及经验背景。
(三)综合理科课程的必要性
一是培育具备社会适应性的公民。这种公民不仅应当拥有解决直面的任何问题所必须的知识技能,而且应当是身心和谐发展的理智的人。
二是强调普通教育中的理科教学。
三是自然科学的科际性。自然科学的发展本身谋求综合化、协同化以展开跨学科的研究。这就必须在学校教育中使学生获得能够适应这种要求的科学方法论与认识。
四是自然本身的综合性。自然本身是一个统一体,因此课程编制不能受既定的学科框架的限制,应当反映出它的综合性。
(四)综合理科的类型与特点
五类综合理科课程1.概念体系中心综合理科
课程;2.探究过程中心综合理科课程;3.环境科学综合理科课程;4.应用科学中心综合理科课程;5.主题中心综合理科课程
共同特征为:1.强调在普通教育中的作用;2.以综合的主题与话题、概念为中心组织内容;3.避免内容的重复;4.不受既有教材领域的束缚。
三、理科教学的评价与改进
(一)目标设定
(二)诊断性评价
(三)评价计划与单元构成。教学过程中渗入评价活动。
(四)教学与形成性评价
(五)终结性评价与课程的改进
确立起教学与评价活动一体化的观念恐怕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所谓一体化,是指借助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及学生相互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探讨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为修正和改进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