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7】崔甜甜中原焦点网络初25+中25期坚持分享第130天(中级25期坚持分享第3天),第1周约练挑战第4次和第5次(box1—1) ,累计共5次(3来)次+(2box),读书打卡第130天:重读《建构解决之道》p6—11页(中级25期读书第3天)
一、说初心
有的老师说:“焦点适合跟孩子沟通和交流,观点特别好,从不同的方面来看,为了孩子们!希望通过学习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和家长,促使自己的成长!”
有的老师:“从不熟悉到熟悉,学习焦点是为了完善自己,完善好自己(扩大自己的认知思维,看到更多的面向,稳下来思考),才能更好的助人。”
有的老师说:“因为热爱,所以热爱。”
有的老师说:“通过学习完成自助,成长自己,陪伴孩子。”
有的老师说:“最初是自助,帮助孩子,有能力的话帮助他人。”
有的老师说:“为了孩子,为了自己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焦点的方法是个万金油。”
二、谈复盘
澡堂子的故事,告诉我焦点学习也是需要泡一泡,因为有时候思维方式的松动,才能改变。
穿着雨衣在洗澡,就好像带着自己的偏见、固执去看待周围的人,发现什么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再后来,带着接纳、理解去看待周围的人事物,发现自己有了缝隙,让光透下来。
聚焦正向,(爱与规则并行);聚焦解决(不去追问为什么)
做自己的喜欢的工作,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不做对方的差评师,自己想评判的时候,问一问自己,我怎么会这么想呢?万千世界,各有道理。
我们会被过去所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
三、活动box1—1:可能性征兆
1.建华主动来晤谈,说明对于自己的情况有所觉察,且努力想改变,是属于消费者的来访者,自己主观的想改变,改变的动机比较强烈。同时,男性的主动求助本身就更难得一些。
2.建华想讨论的主题是如何使自己可以不会生气,说明当事人对于自己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认知。不会生气是什么样子呢?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觉得自己可以不生气了呢?
3.他认为生气是不科学、不理智的反应,尤其对他这一位相当受器重的优秀主管来说更是如此。说明建华对生气有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思考,对自己有要求、有觉察、有修养,他怎么来理解不科学、不理智的呢?同时他是相当受器重的优秀主管,说明他是一个有工作能力的人,是什么让他做到受领导器重呢?是什么让他成为了一位优秀的主管呢?领导又看到了他的什么品质呢?微光时刻,高光时刻。
4.在平常的生活中,他给人的印象总是温文有礼、有条不紊,说明建华本身的性格很好,温文有礼是待人接物的礼仪,有条不紊是做事情的条理性,说明建华有能力处理好关系,管理好自己(情绪),他很在乎自己的印象和形象。只有在跟助理相处时,才会有生气的反应。说明这个是一个例外,是什么让他觉得只有跟助理相处时,才会有这个情绪呢?助理跟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呢?这个觉察对他有什么影响呢?
5.他和助理的冲突是:当他客客气气地告诉助理哪里该改进时,客客气气说明建华有可能是一个没有领导架子,跟前边的温文有礼的态度有关系,哪里可以改变说明他做事情有条理,比较细致,对于助理交出来的材料有可能是是认认真真看过的。他的助理会嬉皮笑脸地说“小事一桩”,然后岔开话题乱聊。嬉皮笑脸、岔开话题乱聊等说明他跟助理的关系有可能还不错,他怎么看待助理的这个态度呢?如果有可能的话,自己做了些可能会让助理有一点点的不同呢?
6.后来略有改进,但未全改。说明助理在这个过程中是有行动和改变的,建华怎么来看这个行动和改变呢?怎么看待这个略有改进,但未全改中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难得的呢?怎么看到略有改进这个例外呢?
7.于是,当助理再用类似的态度对待他时,他因为担心上级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责任问题,便直接指责他的疏失,摔助理的企划书,说他不负责任。说明在他客客气气效果不明显的时候,或者没有达到他的期待的时候,尝试了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助理的事情。
8.事后知道助理跟其他人在抱怨他,很想出面澄清,但又担心事情反而闹大,所以没有任何动作。说明建华有可能是一个顾全大局,细致谨慎的人,是什么让他想澄清又没有任何动作的呢?知道助理抱怨他,又没有澄清时,他自己有什么的感受呢?
9.他觉得目前自己这样的情况真的很不好!怎么来看待这个不好呢?不好具体指的是什么呢?自己这样的情况又是指什么呢?如果自己做了什么,有可能会不同呢?
【知识点】好奇三问:①是什么让他希望有这个变化?(探寻背后推动他的力量,他将会更明白他是为了什么,呈现了意义。舒服的事情往往是具有意义的。这也是在确认他的知觉。)
②这个变化可能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探讨背后的好处,看到背后的好处,才会有更多的期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聚焦未来。得到这个好处会怎么样?会有什么感受?别人怎么看?别人会有什么感受?越清楚,越有期待。)
③关于这个变化,你能说得再多一点吗?(探讨这个目标具体有哪些方面,哪些元素。清楚自己到底要干嘛,有方向,有目标了。允许他想不出来,想到多少是多少。能说话是难得的,不说话是正常的。)
评判转化为好奇,
当我们不自觉的想要引导来访者去到咨询师想要去的地方时候,要学会将评判转化为好奇三问,好奇他怎么会这样呢?看到自己的更多面向(一般化面向,助理,领导,自己的面向),有时候来访者最初的目标并不是他真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