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孤僻、易怒、不好相处……
正读高中的小寒本该是个积极、阳光的少年,却被同学们贴上这样的标签。
他经常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发呆,不愿和人交流,性格也十分敏感。老师或同学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会让他感到自卑。
心理问题的长期困扰,让小寒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和小寒一样,读初中的苏珊也在痛苦中挣扎。
焦虑、失眠、压力大、脾气暴躁、成绩下滑,看什么都不顺眼。妈妈唠叨了一句“写作业”,苏珊就像被点燃的炸药包一样和妈妈大吵了一架,随即“砰”一声关上门,把自己反锁在屋里。
如果你觉得像小寒和苏珊这样的学生只是个例,那你就错了。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2年最新数据,我国中小学生约有6000万名孩子(约40%)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也就是说,平均每5个中小学生就有2个存在心理问题。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当家长的总觉得孩子生活在蜜罐里,什么也不缺,应该像花朵一样健康快乐成长才对呀。
然而,事实上,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长期困扰我国青少年的普遍问题。
“阳光少年”为什么频频出现心理问题?
孩子考试没考好,本来就情绪低落,家长噼里啪啦一顿臭骂和指责,让孩子受伤的心灵雪上加霜,感到自卑和无助;
孩子沉迷玩手机,半夜不睡觉,家长怒气冲冲强行没收手机,孩子感到束缚和压抑,渐渐出现逆反和叛逆心理。
当孩子出现问题,一些家长的应对方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创伤。
“孩子成绩不好,就得批评!”“孩子玩手机,就得没收!”“孩子叛逆,就得教训!”
这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恰恰暴露了家长对于孩子内心感受的忽视,和对于家庭教育知识的欠缺。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14岁现象”,说是孩子到了14岁左右,身体、心理、社会认知等各方面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和抑郁、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如果孩子正处于这个敏感时期,家长又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式,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
因此,孩子走进青春期,家长的角色应该从“管家”变成“顾问”,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关爱,而不是和孩子“硬碰硬”。
我身边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一个初中男生上课总是睡觉,被老师责令叫家长。妈妈来到学校,在走廊里对着儿子破口大骂,最后狠狠地扇了儿子一记耳光。当时,身边同学人来人往,儿子愤怒地瞪了妈妈一眼,转身从5楼跳下……
悲剧的发生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父母:
青春期不可怕,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没有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孩子陷入无边的黑暗和迷茫。
想改变孩子,不如先改变自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孩子不听话难管,问题不在孩子,在于父母。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也说过:“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曾经有心理咨询师统计过,他接待的上千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无一例外病根都在家长。
其实,每个家长都很爱的自己的孩子,只是爱的方式需要改变。
看到孩子不对劲,很多家长也知道必须和孩子“沟通沟通”,只是沟通到最后变成了单方面的“训斥”。
因为,我们在人生几十年的阅历中,积累了太多自认为正确的社会经验,会不自觉的用“想当然”的方式去教导孩子。
最后,孩子不但不理解,心理问题还越来越严重。
家,本来应该是爱的港湾,结果,却成了孩子心中的炼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
有人说,孩子看不见天使的模样,但是家庭中要让孩子听到天使的声音。
想让孩子早日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家长不如早日改变自己,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陪伴孩子,让他重新变成“阳光少年”。
那么,家长学习家庭教育会带哪些改变呢?
1、孩子会变得自信阳光
学习家庭教育,可以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成长需求和心理特点,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会让孩子变得自信和阳光。
2、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学习家庭教育,家长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激发他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同时,家长在心理上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逐步提高成绩。
3、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
学习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引导孩子激发潜能。帮助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想法,学会尊重、理解孩子。
4、帮孩子养成积极的社交习惯
家长学会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更加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家长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让孩子更加愿意与人交往。
教育孩子,不是让他们变成你想要的样子,而是帮助他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
愿你早日走进家庭教育的课堂,点燃起孩子心中的那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