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努力攀登,只为在高处与你相逢
上午九点多,我正端坐在家中电脑前备课,手机振动,快递上楼敲门了,递给我一个大信封,拆开后,是《河北教育》德育版第10期,又是编辑曹振坡老师寄来的。
第三页《一言读编》栏目:标题:《荣誉与好人的抉择》,下面写着我的名字:徐水小学王亚男。
匆匆浏览全文,这是我上月中旬公众号一篇感悟,文章的标题和结尾都经过了曹振坡老师的精心润色修改。
面对意外的惊喜,我虽心生惭愧,但是倍感鼓舞:除第2期和5期外,这是自2020年以来我第三次接到该刊的样刊。谢天谢地,几经挣扎,我终于慢慢突破写作的瓶颈,感恩曹老师,我一定笔耕不辍,好好写下去。
然而,即使做梦,我都不会忘记,那不堪回首的往事……
一、 连个职称都评不上?你还乐此不彼写个啥劲?
都是自卑倦怠惹的祸。
连个职称都评不上,你还乐此不彼写个啥劲?盯着镜子里的自己,我曾问个不休:眼镜片越来越厚,头顶白发也渐渐爱我没商量,说到评职称这一痛点,更是一把辛酸泪。
我爱好阅读写作,从2005年开始发表文章增多。记得2006年底,有一家《教师教育》杂志要刊登我两篇文章,但前提是每篇要交400元版面费。我兴冲冲地告诉我的老师这个好消息,她看了一眼,淡然地说:“我从来不花钱发文章。”
在她眼里,花钱发文章对于爱读写的人来说是一种亵渎。明明是自己呕心沥血、千辛万苦生出来的孩子,拱手送人还得贴钱一样,让人内心不爽。
那时我写作欲望正浓,也没有过多在意这事。万万没想到2007年、2008年暑假晋职,我都以微弱的差距没有入围。那时哪怕多一篇救命的文章也好啊,好多教语文的教育同仁十有八九都是花钱买的论文,可人家却顺利晋级了。
我沮丧、自卑、失败,一涌而来,我心灰意冷,怀疑自己不适合当教师,不该误人子弟。
我在乡下工作十几年,因调入城区后我没有支教经历,晋职依然不能突破瓶颈期。自卑、迷茫如同恶魔折磨着我好多年,终于主动下乡支教。
夜深人静,我自怨自艾,瓶颈期,中年倦怠,陷入未老先衰的消沉状。
“王老师,你的文章没有通过复选,谢谢你的参与。”
“王老师,因版面紧张,要交版面费用……”
大概从2013年左右,我进入写作的颈瓶期,平时懒懒散散,兴趣一来急功近利投稿,可是任凭我怎么精雕细琢,遣词造句,就是进不了编辑大人的法眼;也不管我怎么精心打扮,标新立异,也艰难嫁出一篇文字,真可谓屡投屡败,屡败屡投。”
老实说,我虽天生愚钝,却发自内心热爱学习,喜欢读书写作。这源于我从小就幻想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写下去,就能洋洋洒洒,就能妙笔生花,就能给我的教育生涯添砖加瓦,更会给我的人生锦上添花。不仅能赢得他人的慕羡,说不定还能赚取白银花花。
教书育人这么多年,我一直期待着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有思想、有成就感的优秀教师,梦想着妙笔生花,结出丰硕的果子,写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就像十年前同学荣鼓励我争取下一枚“金蛋”一样。
20年过去了,“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写作也遭遇瓶颈,越来越不易见报刊开花,在媒体上安家,腹中扁扁未曾“育卵何谈生蛋”?
二 我努力攀登,只为在最高处与你相逢
1.觅光而生,心暖神爽
曼德拉曾说,“人生可怕的事情,不是你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是没有看到自身所具有的巨大潜能。
作家莫言说:“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机会永远是留给最渴望的那个人,学会与内心深处的你对话,问问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静心学习,耐心沉淀。”
感恩曼德拉,感恩莫言,他们的话令人兴奋,更令我震撼,给在我继续坚持阅读与写作的道路上打了一针强心剂,增添了无限勇气。
郝晓东老师说:“写作是人能力的放大器,拥有写作能力相当于在网上安了一个喇叭。写作是高效链接他人的一种被动手段。越是不靠写作为生的人,越要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写作是高效交付自己的工具。”
“为了丰盈生活,圆我的写作梦想,突破写作瓶颈期,克服倦怠,云开月明。我不要成为快奔五的老阿姨,我不能得过且过地开启万事休的老年生活模式。”
对,迈出重新写作第一步:“不是学技术,而是调整心态。”我攥攥拳头,内心像打了鸡血一样顿时变得坚定起来。
我先加入了郝晓东老师的啃读者写作营,成为新网师这个卓越大家庭的一员。本学期我选修了李镇西博士的《教育写作》和陶新华博士的《教育学中的积极心理学》两门网课。在这个藏龙卧虎的优秀平台,鲲鹏与凤凰齐飞。
若隐老师一句话给我很大的内心触动:“向世界描述你的存在,不只是以一个动物生命活着,而是以价值生命体存在着。”
在啃读者写作营高品质写作平台,我犹如踏上一艘写作远洋巨轮,在“弄潮高手”的引领下启程远航、乘风破浪。在“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简书300天,我至今已经是111天,相信“阅过千山万水”,我写作的小船就不那么容易被“搁浅”。
我暗自庆幸战胜了内心的犹豫纠结,在黑暗的洞穴中,抓住了洞口外的这一束亮光,帮助我跳出了自卑自怜的“心牢”。
2. 我笔耕不辍,只为充盈人生
只有老师不断成长,才能影响学生成长。自从2007年有幸认识陶继新老师、张文质老师、刀哥以及孙明霞等名师大咖以来,无论他们的书也好,他们课也好,我线上线下不知听了多少遍。每次阅读、每次聆听,那亲切的声音,熟悉的文字都令我精神振奋。
“认真,用心,爱孩子,生活处处是资源。”我有近20年的读写经历,也曾发表于各级刊物20多篇文章,有一定的写作基础。
手捧散发油墨清香的杂志,我想起去年那令人纠结的往事,眼泪不禁流下来。耳边响起行知教育集团的杨瑞清校长铿锵有力的声音:“好老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是良师。”
去年我没能获得优秀支教教师,对于学生宇我却问心无愧。也许我可能一辈子也成不了名师,但是我一定做一位真正的“良师。”
仔细琢磨明霞老师的话,给我很大启迪:“写作促进思考,只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才能对教育的深入理解。写作可能会让有些老师成名,也可能会让某些老师成功,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副产品,不是追求的目的。
最关键的是通过不断写作促进老师们思维能力地提升,促使老师素养的提升,更深刻地去发现教育,在教师专业成长路上越走越远。让生命更有价值,更充实,眼界更开阔。”
“写作促进生命成长,在写作中获得幸福。”如今,我每天手不释书,笔耕不辍,不再是急功近利地为发表而发表,为挣点稿费沾沾自喜。
而是我手写我心,真实地记录我的阅读感悟,或是经过观察思考后的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却无比幸运地得到了郝晓东老师和曹振坡老师不断提携和鼓励,编辑部不断传来意外的惊喜。
精心打磨的文章陆续发表,极大地鼓舞着我坚定地行走在为梦想赋能的道路上,感恩陶继新老师、郝晓东老师,曹振坡老师和孙明霞老师等各位教育专家大师指月的手,指引着我不断精进修炼,创造精神食粮,生产出更多“金蛋蛋”。
我努力攀登,日益精进,只为在最高处与您相逢!亚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