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匆匆,无论年岁增长,我们都始终渴望爱与被爱。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找的亲密关系是什么?是一季三餐的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长相厮守?是志同道合的兄弟情、趣味相投的姐妹意?是与上司领导同事的并肩作战情、苟富贵勿相忘之谊?亲密关系的建立又会历经多少磨难阶段?
2020年,我收到《亲密关系》赠书时,激动不已,那年是新冠疫情的元年,很多事与物都乱了节奏,我手捧书,渴望通过它掌握通往灵魂的桥梁,改善和一些人的关系。可惜并未坚持读完。2022年末、2023年元旦之交,值疫情三年防护结束之际,重拾并读完《亲密关系》,由是感慨没有尽早读毕,现如今分享一二,愿你我往后都能弹奏一曲曲亲密之歌。
在两性关系中,你会否曾经一度怀疑自己所爱非人?日渐相处的TA和初次相识时的TA仿佛判若两人,不免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在成长友谊里,曾经亲密无间的我俩,也许因为接触日渐稀少而淡薄了情分,也许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出现了分歧与裂痕。又如“贵圈”中曾经笑靥如花相互帮衬的姐妹花出现了后来连同台相站都尴尬万分的时刻。虽然我们没有明星光环,但其实也在平常的日子里捡一地凌乱的鸡毛。
在职场环境内,你是否还追捧着只要勤勤勉勉,便能被目光如炬的领导万般赏识的“至理”,抑或在万般讨好中失去了航行的方向,摸不透“领导心、海底针”的玄妙?
由此及彼,我们都渴望与生命中重要的人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方式看似不一,原理却有相通之处。《亲密关系》一书中便揭示了一个真理——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人的成长过程,就好比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灵魂的历程,通过和他人的接触,逐渐丰满自我。
月晕:坠入情网的,谁不是一见钟情?
“月晕现象”代表不实的光彩,使人分心而看不到真正的光源,它是亲密关系建立的第一个阶段。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许多电影巨星受无数影迷仰慕,而事实上他们也只是凡人,不过是象征人类宏伟、强大或美好的一面罢了。这些影星的私生活其实也像我们普通人一样有许多问题,但影迷们被绚丽的光彩所迷惑,看不到这个事实,几乎把明星当神一样来崇拜。
而在亲密关系的建立过程中,不管被灼伤过多少次,我们仍然被热情的火焰所吸引。这是人类七情六欲中最强的感情,我们心甘情愿为爱盲目,被爱吞噬,从童稚的少年到迟暮的老年,每个人都向往在遇到一生真爱时的那种心动感觉,我们是如此深信爱情的力量,以至于两个“找到彼此”的人的邂逅,成了无数著作与电影的灵感。
早在2013年,曾先生便向我推荐了“爱在”三部曲(《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每部电影相隔九年,讲述了一对男女从旅途邂逅到错过约定,从再度重逢到共同生活的漫长经历,展现了爱如何穿越时空,贯穿他们从青年至中年的人生,诉说着不是每一份爱情都会因时间而消失殆尽的故事。
“爱在”系列被誉为最美的爱情系列电影,但是故事的设计让他们巧妙地躲过了所谓的“痒期”,就好像童话故事里的结局,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可是之后呢?往后的相处成了谜。
幻灭:不再被错觉所迷惑
随着愤恨的到来,我们进入了亲密关系的第二阶段——幻灭。
人类是尊重并渴求真相的。如果无法赶走错觉,就看不到真相,那我们就像是被禁锢的囚徒,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平静与满足。亲密关系能够驱散我们对爱的错觉。这个过程的开始,是在我们感到失望,并觉得自己似乎错了的时候。或许,我们身旁的这个人并不是我们快乐的源泉。一开始我们也许会觉得选错了伴侣而再度开始寻觅。但是,只要有期望,就有失望。最后,就连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也会明白我们快乐的源泉并不在别人身上。幻灭是灵魂给我们的灵魂,让我能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
然而,幻灭的过程可能需时甚久,就像从一砖一瓦开始拆除一座大教堂一样。在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对伴侣的改造计划又全都不起作用的时候幻灭就到来了。这时,我们就会做出一些“偏差行为”,如引起注意、权力斗争、报复心理和自我放逐等。
而幼儿时期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贯穿整段关系的始终,稍处理不当,一方就会沦为“因为讨不到糖果而捣蛋的小孩”。
经朋友同意,匿名分享她的一段失败的两性关系——成为“捣蛋的小孩”的遗憾。她敏感地察觉,一旦两人有误会,他总是会花成倍的时间开导与宽慰她,她甚至引用徐静蕾那句经典告白“我时常有病,他总是有药”。有一次夜半,还逼得他驱车而来详尽解释个中误会,而翌日他便要一早启程赶往另一座城市公干。久而久之,她养成了一个习惯,隔三差五挑刺般地与他展开争辩。时间一长,积淀的“捣蛋”习惯成了压垮关系的稻草,他开始厌烦,她却乐此不疲,甚至责怪对方缘何不复初见般善解人意、关怀备至。
殊不知,亲密的关系经不起折腾,即便不能同频共振,也求细水长流。只是幻灭过后的内省已不能帮助她重拾关系,她再也遇不到像他那般的人儿。
内省:我对镜中人说话,问TA能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
在生命中,我们早晚有一天会了解到,与知名电视剧集《X档案》的台词相反的,真理“并不”在“外面”。没有人会满足我们的需求,没有人会让我们快乐,也没有人该为我们所受的伤负责。在外四处寻找之后,我们终于了解到,我们所有生活经验的因和果只可能存在于一个地方——我们心中。在灵魂的演化过程中,经历幻灭之后,我们要经历的下一步就是“内省”阶段。
在传播学中,内省是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内传播形式。一种是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一种是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称为“自省式思考”。从横向来看,内省式思考的过程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周围的社会环境、与周围的他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重新构筑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过程。纵向来看,是将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通过象征符全部调动起来,对它们的意义重新进行解释、选择、修改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与新的状况相适应的新的意义和行为。
如果彼时关系进入“幻灭”阶段,不妨听从克里斯多福·孟的建议:写下初遇时,你在对方身上发现的所有优点,相处至今新发现的优点也加上。然后,另外拿一张纸,把你现在从对方身上看到的缺点写上。两张表放在一起,第一张表上列的每一项得十分,第二张表上列的则扣十分,看看你的亲密关系是正分还是负分。许多人在做了这个练习之后会惊讶地发现,虽然他们的亲密关系经历过许多困难或危机,但对方的优点其实还是多于缺点的。只是他们忘了当初被对方吸引的原因,而只注意到对方不好的地方。
而从我个人经验来看,也可以通过阅读、聊天、梳理等形式完成“内省”的过程。
写在最后:既然要爱,就要爱TA的全部
在《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和胡适的“情感纠葛”耐人寻味。
为着你那“二十年不谈政治”,我飘洋过海回来找君。犹记得文字书信中的“一见钟情”,见面那刻的相见恨晚。然而“五四“过后,你推翻了信仰,大谈主义……
1925年12月,胡适在给陈独秀的一封信里说道:“我们两个老朋友,政治主张上尽管不同,事业上尽管不同,所以仍不失其为老朋友者,正因为你我脑子背后多少总还同有一点容忍异己的态度。至少我可以说,我的根本信仰是承认别人有尝试的自由。如果连这一点最低限度的相同点都扫除了,我们不但不能做朋友,简直要做仇敌了。” 他们这种难舍难分的友谊,一直持续到1942年陈独秀去世。
大抵,“爱”便是亲密关系建立和长久维护的良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