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习惯概论
什么是习惯?我们每个人都有什么样的习惯?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那样的习惯?习惯是怎么样养成的?有时候要想改变一个习惯特别不容易,那该怎么做呢?
习惯——“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在这一环扣一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习惯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和起到的作用。
本书中将习惯定义为“知识、行动、意愿”三项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知识指导我们该怎么做,行动就是具体的技巧和方法,但如果没有意愿,你就根本不会也不可能去采取行动,只有三者达成一致,共同作用,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如果你只是改变自己最终的行动,往往达不到改变坏习惯的目的。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现在学习了很多情感类课程,看了很多情感专家的书籍,掌握了知识和行动,但是我现阶段从心底里不愿意接触他人,更希望享受自己一个人独处,所以我依然养成不了和别人建立情感沟通的习惯。
成熟模式——“依赖”—“独立”—“互赖”。熟练掌握这七个习惯的过程,也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人从出生时起就处于“依赖”的状态,不论是在生理、智力还是在情感方面,享受他人对我们的照顾。我们常常说一些已经成年的人需要断奶,其实他们仍处于“依赖”状态。慢慢地,我们进入到了“独立”状态,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在任何方面都可以自己为自己负责。最后,我们进入了“互赖”的状态,这也是高效能生活的终极目标。
注意,互赖绝不是依赖,互赖必须是在独立的基础上。虽然在生理、智力还是情感上都可以自己搞定一切,但是互赖的人更明白团队合作更高效,在情感上也明白需要付出和经营,在智力上也更清楚分享的益处。
掌握了习惯一至三,就是从“依赖”状态发展到了“独立”状态;掌握了习惯四至六,就是从“独立”状态发展到了“互赖”状态。习惯七就是针对习惯一至六不断更新。
效能——高效能是我们读这本书要实现的终极目标,七个习惯就是实现目标的技巧。那么效能到底是什么,它既不单纯等于高效,也不只是能力,而是产出/产能的平衡。打个比方,我们放在银行的本金就是产能,那么得到的利息就是产出。一味追求高产出高收益,可能会伴随着高风险,最后反而得不偿失。
效能体现在三类资产上,物质、金融和人力资源。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处理事务,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使用时间,不能一直运行下去,否则只能缩短电脑的使用寿命。同样的,人的身体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充足的睡眠、良好的饮食、适当的锻炼虽然需要耗费时间,但事后我们的工作生活可以达到高效能的状态。此外,效能的原则不仅仅针对个人,同样适用于团体,要注重整个团体的产出/产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