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主要不是看他有没有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基本道德。只要有了这些德行,即使他没有学习过,也可以认为他已经受到良好的教育啦,可见学问二字还是在修心,在天理上求得圆满。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认为一个人一定要达到爱父母,再次爱兄弟,然后爱朋友,其次是爱大众,亲近有仁爱的人,这些都做好了,这些基本德行都具备了,还有剩余精力的话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圣人都把一个人的德行品行看得很重,也就是说一个人要精通学问之道,首先是要从待人接物上着手。
这些与先生的心即理也的观点是相通的,要好好修自己的心,万事万物都从自己的良知出发。现在的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特别是近三十年的经济迅速发展,带动着人类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的精神生活,精神修养,却跟不上,确切一点是有些顾此失彼。从幼教开始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就是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再到小学中学,一路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以学习重要而忽略啦,更谈何修身养性,整个社会都浮躁啦,都乱啦!人们意识到了,但都埋怨是社会变了,很少有人从自身找原因。
所以人还是要修心为重,从本找答案,人之初性本善,守住本心,守住自己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