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借助字理识写“攀”等生字。
2.学会运用“六要素”把握写事文章,明白按一定顺序写作让文章更清楚。
3.借助情境研读“爬山过程”部分,学习通过抓“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方法把过程“写清楚”,并利用情境支架进行言语实践。
【教学过程】
一、明目标——提出“写清楚”
1.导课。揭示单元语文要素。
师:同学们很精神,非常好。来这里上课,知道今天要上的是哪个单元的课文,听清楚我的话,哪个单元的课文?
生:第五单元。
师:对,第五单元很特别,没有园地,什么单元?
生:习作单元。
师:对了,习作单元是教会我们怎么学习写作文的,咱们来看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谁来读一读?那个女孩子。
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师:读得很好。那么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呢?这是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的一项写作本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著名的作家黄奕波爷爷去学习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第 17 课读——。
2.设境。如果你来写,会怎么写这篇作文?
师:下面我们这样想一想,如果让我们来写这个课题,你会怎么写呢?男孩子你说说看。
生:就是先写爬山前,然后再写爬山的时候情绪,再写爬上去以后。
师:这是他的思路,非常有想法的一个同学。其他同学分享一下。
生:先写在山脚下,看山上的是什么样子的?然后爬上去,爬到中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然后爬到山顶的时候往下看是什么样子的?
师:注意到了山脚、山腰、山顶,你是按这样的一个顺序来的。好,再请一位,如果是你写,你会怎么写?
生: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
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的聪明,都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这篇作文。
3.定标。这节课,让我们跟随黄亦波爷爷学习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
师:那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黄爷爷走进他的文章去看看他是怎么写的,好不好?来,我们先做一件事,放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开始吧。
二、理文序——初感“写清楚”
1.自由朗读课文。学习抓“六要素”把握写事文章。
师:读完的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先练一练,没关系的啊。好,那个男孩子你来说一说。
生:写了我爬天都峰前,看到一个老爷爷,然后爬天都峰就增长自己勇气,然后爬了上去。
师:好的,大致没有错。还有谁想来说一说?你说说看。
生:就是作者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一同爬天都峰。
师:讲得很简洁,其实简要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一件什么事?是有方法的?我们抓住几个关键要素来说,就能够把握住文章大意。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比如这篇课文说到一个时间,你们说说看是什么时候?
生:假日。
师:大家很会读书,一下子找准了关键词,那么地点发生在哪里呀?
生:天都峰。
师:人物都有谁?
生:爸爸、我、老爷爷。
师:那么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么?戴眼镜的男孩,你说。
生:起因是我爸爸带我到黄山去爬天都峰,路上遇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所以跟他一起爬天都峰。
师:是起因吗?再想想看,你认为。
生: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师:爬天都峰交代了事情起因,是因为我一开始感到害怕,不敢爬,对不对?那经过呢?你说。
生:我和老爷爷一起往上爬。
师:说对了,碰到了一位老爷爷,相互鼓励,最后爬上了山顶,对不对?那结果大家应该都清楚了,爬上去了,最后到了山顶,我们还在上面拍照留念,相互致谢。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我们要把握一件事的主要内容,只要抓住这 6 个要素。我就能大致了解这件事的主要内容。来,我们一起说一说这篇课文大致讲了。
以后学习写事的文章,也可以通过这 6 要素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梳理写作顺序,理清课文是按“爬山前、爬山时、爬上后”的顺序来写作。
师:那么课文黄爷爷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件事的呢?大家再翻一翻课文,看看刚才同学们自己写这个文章的构思的时候都有一定的顺序,那看看黄爷爷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嗯,女孩子你说。
生: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
师:来,我们一起把它写下来。
三、研过程——深悟“写清楚”
师:的确,先下写爬山前,再写爬山时,最后写爬上后。那我们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前的?你说女孩子?
生:爬山前是1- 5。
师:第一站段是交代的时间、地点和这个事情,对吧?那真正写爬山前,我们可以从第二自然段开始算 2- 5,那写爬山时的一起说。
生:6-7。
师:那爬上后的是。
生:8-10。
学习任务1:
默读2~5自然段,想想:“爬山前”部分都写些什么?
完成后和同桌说一说。
师:好的,那么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先走进课文爬山前和爬山时的部分,去感受一下黄爷爷是怎样把这两个部分写清楚的。请同学们先看屏幕,来,我们一起读一读学习任务一。
预设1:点拨“怎么想”
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抓天都峰的“高”“陡”,体会“怎么想”带来的表达效果。
预设2:点拨“怎么说”
指导朗读“我”和老爷爷的对话(3~5自然段),体会“怎么说”带来的表达效果。
师:来,我们一起聊一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放松一点。你们说说看都写到些什么呀?这个男孩子,你说。
生:我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看到天都峰的样子,
师:很好,这是你的发现。那文章哪一个自然段写到这个部分的内容啊?
生:第二自然段。
师:那我们不妨一起先走进第二自然段,看一看天都峰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好不好?
师:读了这段话,你觉得天都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实话实说。
生:天都峰很高很陡。
师:你抓住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高,一个是陡,会读书啊。接着说那男孩子。
生:似乎很难爬上去。
师:你能结合具体的语言说说看,从哪里看出很难爬?
生:峰顶那么高,在云彩上面,峰顶高耸入云,感觉似乎很难爬上去。
师:他用了一个非常精准的词高耸入云。真会读书,从这个词我们仿佛就可以看到这个山峰都穿过了云霄,是不是挺难爬的那种感觉,还有谁想分享啊?你来谈谈看。
生:巍峨。
师:用到了一个词,巍峨。你结合课文谈谈从哪里读出巍峨的感觉。
生: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师:也是抓住这个高让你感觉到巍峨,对吧?很叫人发颤。就是这个峰顶很看起来很让人害怕。
风高又陡,所以才让人发颤,对不对?你们想不想看看真实的天都峰的样子?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课件,我带来了网络上的这样几张照片。瞧,这就是上天都峰的石级和这个道路。
我们再来欣赏一段视频。好的,欣赏完这个视频有什么想说的呀?
生:天都峰太高了。
生:天都峰很雄伟壮丽。
生:天都峰看上去太巍峨了。
生:看着那狭窄的小路,感觉特别险峻。
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把这段话读出来,把它的高、陡、险放进去,读出来。学生朗读。
(3)课文中有两这个短句讲述了文中的我看到天都峰时的感受,你看他是这样说的,我们一起读。
学生朗读。
师:这两句话是抓住文中的我当时心里的感受和想法,对不对?那么这就是抓住文中的我怎么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写清楚了?那李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如果老师把这两句写怎么想的句子删除掉,你觉得好不好?你谈谈。
生:就不能看出作者很害怕,很恐惧。
师:是呀,如果没有这两句,感觉不出他的那种害怕、胆怯。
生:不能显示那个害怕,感觉天都峰没有那么雄伟壮观。
生:要是没有了这两句写天珠峰,这石级的笔陡这种感觉就没有了。
说得很好,看来写清楚不仅要把自己爬山前能看到的写下来,还把自己当时怎么想放进去就更好了。【板书:怎么想】
师:那么爬山前除了写我看到的、当时怎么想,还写到了我碰到了一位老爷爷,对不对?来,我们看看我和老爷爷说了些什么。
(1)这样吧,同桌两个人一起配合着把 3- 5自然段我和老爷爷说的话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开始。
(2)好,谁来愿意当老爷爷?谁来当文中的我?还没有发过言的同学踊跃举手啊。这个女孩子,那我们帮他读读旁白。好不好?准备啊。
学生分角色朗读。
谢谢你们,读得真好,哎,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老爷爷和我对话的时候有两句话很相似,看出来了吗?是不是这两句啊?
那请同学们想一想,他们用同样的表达方式说这样一句话,当时说的时候心里又会分别想些什么呢?
生:这么个小朋友也来爬天都峰,他会不会爬不上去?
你把老爷爷的心里话说出来了,你说。
生:老爷爷心里想这个孩子会不会在半路途中累倒呢?
师:对他表示有点担心,对吧?好的,那么同学们,你们说小朋友看到老爷爷时说的话,心里会怎么想?那男孩子,你说。
生:年纪这么大的爷爷都可以爬上去了,我小孩子怎么可能爬不上去呢?
师:你也是感到很吃惊的样子。嗯,这个同学,你说。
生:既然这位老爷爷也来了,为什么我也不试一下呢?
师:同学们看来都读懂了这样两句话,那下面我们就挑一个角色,试着把这两句话背后的想法和感情读出来,好不好?自己练一下。
生:这样,我请男同学读老爷爷的话,女同学读文中的我的话,好不好?准备看着屏幕来。
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你看,这么一读,我们就发现了同样一句表达的形式相同的句子,两个人说出了他们各自的那种吃惊、惊讶和鼓舞的这种感觉。那么大家发现了没有?
这个部分课文抓住了他们怎么说,把爬山前相互鼓舞的情景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说清楚了。【板书:怎么说】
到了鼓舞,对不对?
学习任务2:
读读6、7自然段,圈一圈动作的词,并自己做一做动作。
预设3:点拨“怎么做”
指名边读边演,着重点拨动作“攀”,相机识字、写字。
小结写法:黄爷爷通过“怎么想、怎么说和怎么做”的方法把爬山过程写清楚。
那么爬山前除了写我看到的、当时怎么想,还写到了我碰到了一位老爷爷,对不对?来,我们看看我和老爷爷说了些什么。
(1)这样吧,同桌两个人一起配合着把 3- 5自然段我和老爷爷说的话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开始。
师:好的,同学举手真快。好,谁来汇报一下这一部分写到他们怎么爬的,都有哪些动作的词?这个女孩子,你说说看。
(1)他写到了两个动词,一个是爬,一个是攀。爬有五个,有一个攀。
那我们刚才还说自己得做一做这个动作,爬,大家应该都会吧?那关键是攀谁会做?那这样,我们请几个同学来演示一下啊。你来吧。
学生演示。
抓着铁链,这样叫攀,有没有不同的展示方式的?你来。
学生演示。
(2)对吧?那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里说到攀这个字?请同学们关注一下这个字,这个字恰好又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个生字。李老师查了一查这个字的来龙去脉。你看。
攀这个字的上面部分是个樊,在字理上面它表示篱笆的意思,你看中间两个叉,左右各一个木,像不像篱笆?然后下面一只手,唉,就像手抓篱笆往上爬,就是攀。
那么这个字也比较难写,请同学们看,老师把这个字写一写,攀,上半部分左中右,写得要紧凑。中间大撇捺要舒展,下面一个手略扁一点点。
下面我们拿起笔,试着把这个字也写一遍,写好请坐端正。
(3)好。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读这一段话,发现抓住这个攀字,我们感受到爬山的过程其实是比较艰难的。那其实从写清楚的角度,我们发现爬山时课文是抓住了我和老爷爷怎么做来写的。【板书:怎么做】
你看全文就是用上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把爬山前和爬山时写清楚。
四、用方法——实践“写清楚”
学习任务3:
写一次比赛。可以是运动员,也可以是拉拉队或小观众。试着用上“写清楚”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仿写一次比赛
1.其实在生活当中我们也有很多事情也需要写清楚,那下面我们就小试身手,比如我们要写一次比赛。你看李老师找到了你们的照片,比如我们参加运动会比赛时。有些同学是当运动员,有些同学是当拉拉队员或者是小观众,那我们如何把这个比赛写清楚呢?其实我们就可以学习今天黄爷爷的这篇文章。
我们从爬天都峰这篇课文里边明白了,写一件事情要清楚,首先要按一定顺序写,比如这篇课文就是按这样的顺序,然后写的过程当中可以把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放进去,那这样就清楚多了。那咱们来看看如果我们写一次比赛,我们可以按什么顺序比赛?
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
哎呀,真聪明,我们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顺序。
那么在每一个阶段里边,我们也可以融入这三种方法,比如比赛前你是运动员,心理怎么想?对不对?你又跟边上的这个队员说了一点什么悄悄话,或者又做了些什么事儿?做了哪些准备,对不对?如果你是边上的拉拉队员,你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不是啊?那我们接下来就抓住这样的顺序选择一个片段,你可以写比赛前,也可以写比赛时,也可以写比赛后,写一个片段,可以用上这样一种方法,两种或三种都用上。哎呀,真聪明,我们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顺序。
那么在每一个阶段里边,我们也可以融入这三种方法,比如比赛前你是运动员,心理怎么想?对不对?你又跟边上的这个队员说了一点什么悄悄话,或者又做了些什么事儿?做了哪些准备,对不对?如果你是边上的拉拉队员,你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不是啊?那我们接下来就抓住这样的顺序选择一个片段,你可以写比赛前,也可以写比赛时,也可以写比赛后,写一个片段,可以用上这样一种方法,两种或三种都用上。
预设4:迁移实践
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爬天都峰》写作思路,迁移实践“写一次比赛”片段。学生练笔5-6分钟后展示片段,借助评价支架开展自评自改。
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老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完成学习当中的第一题,开始。
2.好,同学们,我们暂停一下手中的笔,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同学写的片段,来,你给我们读一读比赛时的情景啊。
开始比赛时,只见运动员好像一只离弦的箭一般冲出去,可是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放掉了。我想,快捡起来,快呀!可下一个运动员正好是最慢的那一个,同学们都在一旁呼喊加油。
你看这个同学是哪一个角色?你把自己当做运动员,拉拉队,还是小观众?
小观众。
你看,从观众的角度写比赛时的情景。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只见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他抓住了运动员的比赛时的情景。接着他又写了自己是怎么想的,把自己作为观众观看比赛时,情景写得非常清楚,这个时候看到一个同学跑得比较慢,那可能是你们班的,对不对?然后你就在一旁喊加油,这就是通过“怎么说”把这个片段写得很清楚,非常好。你今天用上了老师教的方法来,还有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没有?
3.那好,同学们,那么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爬天都峰》爬山前、爬山时这两个部分感受了黄奕波爷爷抓住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想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那下一节课呢?我们跟你们的石老师一起学习爬上后的部分,再去研究一下黄爷爷是怎么把爬上后的部分写清楚的。
4.最后老师在学习单的后面附上了一张评一评的表格,通过自评单,我们来对照检测一下自己这个片段写得怎么样。
你写的是哪一个部分?是用上了哪几种方法?你觉得自己写清楚了吗?其实写好一个片段,写完之后要多修改多读,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那这样我们的作文就会越写越好。
那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五、归纳小结——总结“写清楚”
这节课向黄爷爷学习了如何“写清楚”,下节课继续学习。
【执教者说课】
老师们,大家好,根据 2022版课标精神,围绕学习任务群理念,今天我执教了《爬天都峰》一课。下面我就结合这一课,在落实习作单元精读要义:指向“表达”的“阅读鉴赏”这个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精准解读,合理定位。
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和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是对新课标第二学段写清楚的直接转化和体现。那么我在想,怎样才算写清楚?写清楚和五六年级的写具体又有什么样的区别?结合课标精神和统编教材的习作编写序列,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的理解,写清楚指的就是把内容写得让人容易了解明白,而写具体就是把内容写得具细致生动。从写作功能上看,写清楚就是为了让人读明白,写具体是为了把内容写细致,让人喜欢读。基于这样的解读,我在把握写清楚这一要素的过程当中,力求合理定位,坚持不拔高、不越位,努力实现中段的写清楚,成为高段写具体的一个台阶,为学生后续习作能力的培养做铺垫。
二、紧扣需求,创设情境。
新版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基于学生的真实需求,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发生。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爬天都峰》一课我认为至少为学生提供的两个方面的需求:一个是基于学生习作能力的需求,比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抓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想,来把事情写清楚。第二个是基于学生生活表达的需求。生活中总有很多事情要记录下来,那么学会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记清楚就是一种真实的生活表达需要,这也是实用性表达的体现。为此我创设了两个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一个就是像黄奕波爷爷学习写作文的情景,从课的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对课题做思考,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么写?然后我们再读课文去研究黄爷爷怎么写。另一个情境就是课的末尾创设了一个试着写一个比赛片段的一个情境,因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当中,这样的情境我认为是真实的、有意义的,而且是他们最需要喜欢的一个情境。通过迁移本课的方法由学转用,既让学生得到的语言实践,又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的体验。
三、构建任务,指向表达。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我认为是具有双重任务的读与写,因此平衡好阅读鉴赏与习作的示范这两个方面的价值显得就尤为的重要。那么在这一课当中,我构建了三个学习任务,以研读爬山前、爬山时的部分,指导学生鉴赏文本的语言,发现表达的密妙。关照了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阅读和习作的双重功能,开辟了一条由读转向写的最佳路径,把握了习作单元的精读要义。
以上就是我执教爬天都峰的一些粗浅的想法,有不当之处欢迎老师们批评之正好,谢谢大家。
《爬天都峰》听课笔记 执教者:李求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听说特级教师张学伟老师要在北二分讲课,特意起了个大早坐公交赶到北二分,来听他的《爬天都峰》。这篇文章是统编...
- 又轮到两周一次的共同体上课。学生们上公开课总是很专注,我上课轻松,他们学得也很轻松,效率比平时的课堂高。 今天上《...
-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时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