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一个版本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
说实话,我感觉这话是在拉眼球,并不是对书的诠释。
我承认,书中讲述的前半部分,主人公是有些另类,但不意味着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喜欢这个世界,眷恋这个世界,不想离开这个世界。
哪怕他看上去对这个世界是这般的淡漠。
这是我看过的最契合书名的一本书了,我们都是人群中的一份子,但同时又是独立的人,这本书就是自我世界里的独白。
就像面具下的我们,那个真真正正的那个自己。
觉得这一切别扭,是因为默尔索是一个没有面具的人。
在开庭之前,我都觉得默尔索是一个通透得远离尘世的人,仿佛他只是人世间的一个看客,周遭的一切与他并无太大的干系。
最后才发现,他并非完全的漠视一切,对于死亡,他依旧恐惧,对于世间,他依旧留恋。
对于母亲的离世,他用理智面对,人总会离开,这很正常,悲伤与否,是否流泪,说白了,与他人无关。
为何就必须得按照世俗的要求来做呢?一个个都活成了世俗的人偶。
看待爱情,舒服是最重要的。
我眷恋你的微笑,期待与你见面,渴望触碰你的身体,是因为心情的欢喜和愉悦,爱不爱的,也不过几个字罢了,究竟意义在哪,谁又说得清呢?
对待朋友,投机是,你问,我答,聊不到一块儿的,我就静静地坐着,任由你去长篇阔论 ,这是多少人想要,却又做不到的。
我们渴望得到关注,希望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自己的身上,以至于变得不自由,而默索尔,他自由的让人嫉妒。
他表现出的就像一个冷漠的人,没有情感的漠视别人,但事实上,他只是选择了一个不一样的方式生存于世俗。
而这,注定是不被允许的。
他可以选择以世人想要的模样存在,但他拒绝了。
正如他所说的,“我的命运被别人决定着,完全不征求我的意见。”
我们的命运,在被他人决定着,我们自己反倒没有发言权了。
这是一本好书,值得去看一看,至于要从中寻得什么,完全看自己。
最后,我想问:为何世人都不理解“我”?“我”没有哭泣并不代表“我”麻木不仁,“我”不说谎并不代表“我”承认你们给“我”定的罪,“我”没有按照你们的要求存在,并不以为着“我”该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