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非常明白易懂的话,却道出了几乎人人都有的感觉。所谓“当时”者,指人生过去的某一阶段,处在这个阶段中,觉得过日子也不过如此,是很寻常的。过了十几、二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回头一看,当时实在有不寻常者在。
自女儿出生起,母亲就来奉化带孙女,女儿婴儿时的喂奶粉,幼儿圆、小学时的接送,女儿生病挂盐水时的陪伴,一晃女儿已经读高中了,老话说“孙女养出了”,可这一句话包含了母亲多少的付出,也许可从母亲满头的白发中得以体现。
我们这一代大多不是独生子,就我爷爷这边来说,我的堂兄弟姐妹有十个,基本都成家有孩子,近三十个人每年过年了可是热闹,按老规矩总要轮流到长辈家吃饭,现在想来几乎是啃老。
我爸是大舅 ,小辈们除去请假的,往往要开两桌,。我们兄妹只能应付自己家的日常菜,这种场面还得靠母亲,父亲也就打个下手,从开始计划采购到洗刷,尤其是客人到齐后的烧菜、上菜,忙得母亲几乎转不过来。
第二天,父亲说直不起腰,而母亲则是腿都酸了,我们好像都没有提议要上饭店,因为母亲肯定会说太费钱,可是看着他们一年年老了,动不了啦,春节聚餐开始成为负担,要么去饭店,要么我们小辈顶上来,毕竟岁月不饶人。
在养孙女之余,母亲其实一直给我们做饭,换房后把旧房给父母住,我们就从来就没有在自己家开火窗,母亲为了让我们吃得新鲜,又要考虑到经济实惠,买菜几乎跑遍了半个奉化城。
庄山菜场太贵,就去奉中菜场,女儿和我都喜欢吃海鲜,有时大菜场的海鲜可能更多,于是,从河头路出发到东门路再到大菜场绕一圈,需要不少时间,母亲还不舍得全部乘公交车,从奉中菜场到大菜场大都是步行过去的,当我们上班、读书结束回到家里吃上可口的饭菜时,都不会去想其实是母亲化大半个上午在奉城奔波,而我们有时还要在乎鱼、蟹是否新鲜,是上洋货还是下洋货。
母亲渐渐老了,年内在家不小心绊了一下,脚趾有轻度骨折,医生叮嘱至少要休养二、三个月,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让她专心养伤,我们晚上自己烧饭,中午各自吃食堂。
由于学校离家就五分钟路,母亲还是希望我去吃中饭,总是说自家烧起来更合胃口,开始几天因为冰箱里有过年备好的菜,亲戚送些蔬菜来,不用出门就可将就,可不知何时起饭桌上又有了新鲜的海鲜了,难道母亲又出门上菜场了吗?一问,说是乘公交车到庄山,少走几步买些我喜欢的海鲜,可是母亲的脚还未痊愈,我竟是一直当以前的母亲了,一切都由她承担了,而不知道她已老了,弱了、病了,为这个家快耗尽全部的精力,而我却浑然不知,因为是渐渐地,不知不觉的。
想着母亲从公交车站到菜场中蹒跚前行时,猛然一惊,不行,我不能再在母亲家吃中饭了,食堂、快餐、自家简单应付都行。
母亲这一辈子不容易,我们兄妹读书的时候需要供奉三个书包袋,我结婚成家时毫不犹豫地卖掉老家的房子到奉化买房,之后一直在奉化照顾我们。
当我们的孩子也开始成长的时候,我们总是把全部的心思花在了孩子身上,外出旅游、过生日、买喜欢的衣服、鞋子、电子产品等,就像母亲养我们时一样全力以赴,可是就没有想到母亲其实已经需要我们去照顾了,我们其实是真正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了,应该说现在这个时间段还是幸福的,根据生活规律,再过十几年之后,麻烦可能会来到,现在的我开始体会到每年过年时,年近九十的祖母总是念叨,平平安安啊!健健康康啊!
今天是重阳节,学校里安排退休教师到食堂过节,当我向老教师敬酒时,接到了父亲的电话,说烤芋艿送到了我家楼下,我愣了一下,我怎么没想到去父母家坐坐,不用送东西,那怕随便坐坐、聊聊,可是我就是没有想到,其实也不是,就当是寻常了。
可是,有谁能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当你廋了、累了,甚至气色不佳时,都会小心询问、叮嘱,不要太辛苦,要注意身体;当他人迫切地希望为其孩子补补课时,只有父母会劝导,不要太累,轻松点、快活点。
父母养育我一辈子,他们老了,虽然我的头发也白了,可仍是他们的孩子,他们全心全意地为我们付出,犹如我们全心投入为着自己的孩子。可是我们对待父母呢?
你养我长大,我很感激;我陪你到老,不知能否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