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敬爱的朱老先生:
    您好!
    近日拜读了您的大作《谈美》,借用他人之言作结,您的作品的确是:
    中西贯通,古今相融
    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清新自然,如话家常
    晚辈才疏学浅,但您的文章启迪了我的思考,文中有几个观点我与您见解不同,这里晚辈想向您讨教一下。
    我与您见解不同的主要矛盾在于,晚辈认为您将各个概念分得太过明确,如:艺术与实用大相庭径,美感与快感截然不同,艺术与人生必须要有适当距离。
    一·艺术与实用并艺术与实际人生
    「艺术本就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能将人从实际生活的牵绊中解放出来。」
    「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美感经验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在聚精会神、物我两忘之中的往复回流、交感共鸣,它和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

    (一)艺术与实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艺术的由来:个人认为,艺术其实是人类精神寄托的一种表现。
    远古时期人类还在与自然作斗争时,何曾有艺术的体现?直到后来社会逐渐稳定,人类慢慢有了空闲的时间精力,慢慢不愁吃穿之后,才有了诗词歌赋、礼乐射御书数、舞蹈等艺术形式。
    而对于您文中说“韩昌黎的文以载道,现代文学革命以文学作为宣传工具”,这一切是“将艺术硬拉回实用的世界”。不可否认,如果您的观点里艺术只是与表达美感,而不能用于实际的话,那么这句话您完全正确。可是艺术创造出来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难道您只是描摹一下已经存在的,所谓美的事物就足够了吗?只是无病呻吟般叹一句“真美”,“我不能将此良辰美景拖入‘实用’的污泥”就达成目的了吗?
    总而言之,个人认为艺术与实用实际上是有因果关系的,因为追求实用,所以才创造艺术,因为追求精神寄托,所以才产生艺术,并不能将艺术与实用完全隔绝开,使用“硬拉”一词也稍欠妥当。

    (二)艺术与实际人生。

    「艺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于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了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我不太能了解您的感受,
    艺术回到实际人生就不能欣赏形象本身的美了吗?如果您所观察的事物,所观察的美的体现,远离了生活实际,与周围的环境彻底孤立,它还美吗?一滴露水如果远离了衬托它的花瓣,远离了使它晶莹剔透的阳光,它也不过是一点化学物质而已;太阳远离了衬托它的蓝天,远离了我们“主观的视线”,它也不过只是一团火球而已;黑夜里的星星远离了它们的夜幕,远离了我们的观察,也不过是一颗颗表面凹凸不平的天体。
    本人自知有偷换概念的嫌疑,但也只是想尽量将个人看法阐述清楚。而您著书时也曾写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您是否也入局了呢?
    人都是利害的动物,尤其是在当代这种物欲繁华的生活中,您所说的,带有一定理想化的“美”其实对我而言有一些距离感的。但我十分认同“距离产生美”这一与您观点不谋而合的俗语。
    「人一看见它,不免想到它在实用上的意义,发生许多实际生活的联想」。
    「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
    江南水乡羡慕北国风光 ,大漠孤烟向往碧波万顷。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躁动”,距离的确能产生美,只是不知这种美向往的成分占多少呢?

  • 120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书笔记

    这是一部令人热血澎湃的励志书籍。无论是初读,还是再读,我都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手不释卷地读完了,所以,我也想趁着心中未散的这份热烈,以极快的速度把读书笔记及时整理出来。 诚如译者...

  • 寒假精读一本书 【培根随笔集】
    史颜恺
    第一部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匠——培根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百度百科
    培根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对后世的影响,更多在哲学的思辨和认识方式上,而这些是身为高中生的我难以理解的……幸好,培根在他的随笔中并没有着重于哲学学术方面,大多是对生活问题的思考,生动细腻。
    第二部分:关于本书
    培根随笔主要是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散文,共58篇,每一篇针对某一个特定话题,文章大多短小精悍,而富有培根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第三部分:书 评(代有鲜明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关于读这本书的感受:对于非小说类的文学作品,我一向是敬而远之。这一次读培根随笔算是脱出我“舒适圈”的一次尝试。一篇一篇精读完,受益匪浅,相比于对写作的帮助,我的许多价值观更是得到了升华。然而毕竟年代久远,书中不少的内容和现代也是相去甚远。所以,理性吸纳即可。)
    初读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于我也算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培根随笔集虽名为随笔,写的却是一点也不随意,书中每一篇文章无不是经过精心雕琢,雄辩滔滔让我不得不yy培老哥和孟子大战三百回合。文章围绕诸多话题(友谊,爱情,读书,远游,野心……)进行了全面而客观的论述,字字精简常有道德劝诫之箴言,再艰深的话题在善比喻者如培根的笔下也是浅显易懂,漂亮圆润。然而全书五十八篇,培根终不可能对每一个主题都很有见地,所以,读者尽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篇目细读即可。
    论述文非小说,没有那么多情节可供玩味,在此也只能对一些我印象比较深的篇目稍作简析。与我最受用的当是【论嫉妒】了,“无德之人必会嫉妒有德之人。因为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作为养料”现在来看这句话,就不得不让人想到抓着公众人物缺点不放的所谓“键盘侠”,对成功者横施嫉妒吹毛求疵的同时,暴露的却是自己内心的虚无和溃烂。靠着嘲笑别人缺点的满足感过活,显然是无耻而卑微的,所以与其嫉妒他人,不如完善自己而超越他人,这样无论是从物质还是精神上,都远胜前者千倍万倍。而最精妙的是后面一句“其实真正聪明的人倒宁愿给人类的嫉妒心留上点余地,有意让别人在无关紧要的的事情上占自己的上风”。讲的是实力与人心的一种平衡,颇有些伦理意趣。其实有时太锋芒毕露往往会遭受嫉妒的白眼,有意留些空白和弱点,于人于己反而更得心安。再优秀也要给别人点自我安慰的空间不是?【论财富】也让我印象颇深,“事实上,过多的财富是无用的。因为一个人的需要有限,超过这种需要的钱财,便是多余之物”。我认为在当时阶级分化严重的欧洲,身为贵族的培根可以有这样的体悟,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而这句话即便是在四百年后的当下,对于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社会,也还有着现实意义。
    而这本书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以下个人看法)。手法上,培根最擅长的,但也是最让我生厌的,则是书中无处不在的辩证法思想,因为仿佛是语文写议论文的手法,可恨之处在于他把话都说圆了,后面的人也就无话可说,给人一种圆滑、世故的感觉,而这是我在其他论述名作之中所未见的。比如他论放债,先说放债对商业有害,然后笔头一转“话说回来”,放债对商业也有促进作用。太多的辩证让文章几乎变成了纯粹说理的机器,不容置喙,让人没有参与感。
    再者就是文人的通病,培根的说理有时也显得做作,比如“遗产的馈赠,最好是在生前,而不要等到死后,因为活着送人礼物是一种恩惠,而死后留给别人的东西,只是自己不能享用的东西”,令人不知所云。谁会有闲情逸致到行将就木了还要“送人礼物”??而且一个人得癌症躺在病床上分遗产,和死后遗书分遗产,好像没什么分别(毕竟你不是知更鸟)。诸如此类的句子之刻薄,令我这个放荡不羁的理科生费解。
    总之,【培根随笔集】是一部不错的论述文集,但毕竟是欧洲早期文坛的作品,自有一定局限性。可见此书最大的作用乃在于上流社会沙龙清谈的时候以资妙语的参考书,在这个大家都下流的社会,还是省省吧。

  • 120
    瞬间即永恒——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有感

    综观全书,在“神明的神秘作坊”中,作者茨威格的安排设计颇具匠心,展现出个人或历史进程中的生与死、贫与富、偶然与必然、实现与失败等对立面,造就瞬间的永恒,永恒的瞬间,这抑...

  • 120
    读书随笔‖《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人类历史的“短暂时刻”

    人类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以色列“旷世奇才”尤瓦尔·赫拉利看来,人类不过是“属于‘智人’这一物种的生物”,不过是“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在史前“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见得比大猩猩、...

  • 120
    小人物改变了大世界,你能改变自己吗?|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往往系与一个日期、一个小时,常常还只系于一分钟甚至一秒钟。这样一些充满戏剧性的时刻,是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也是人类群星闪耀时。” -1- 《人类群星闪耀时...

  • 120
    自律的人是多么可怕,让韩雪与彭于晏来告诉你

    自律给你自由,仅仅是自由吗,显然不是的,给你的东西多的可怕。 韩雪更火了,参加几档几档综艺节目后,人气蹭蹭上升,众多粉丝都被她的自律和才华深深吸引了。 《声临其境》第四期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