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是最有内涵和表现力的线条。它既没有方形的那种沉重与呆板,也没有菱形的生硬和尖锐,更不像直线那样看上去单调,还没有曲线那样显得极不稳定,园是饱满的,中庸的,和润的,当我举起...
园,是最有内涵和表现力的线条。它既没有方形的那种沉重与呆板,也没有菱形的生硬和尖锐,更不像直线那样看上去单调,还没有曲线那样显得极不稳定,园是饱满的,中庸的,和润的,当我举起...
总的说来,无论外面有多少美味,我还是喜欢自己在家里做做这样的家常味!朋友们晓得这是些啥菜吗?
我之所以喜欢上食物摄影,就是因为即使是最普通的食物它都可以成为艺术品。我坚信食物是自带美学因子的,每一种色彩和造型都是生动而有生命的。一盘小菜,在我的眼里,它不尽是食物,更是...
现在的这些小器物真的很好,出差在外也亏待不了自己。以往出长差在外,最头痛的就是吃,最孤单的是在闹热的饭店角落一个人吃,最无趣的是吃饭仅仅是不要胃疼的无奈的任务。现在好了,在外...
肝腰合炒是川渝很普通的家常菜,各地条口虽有所不同,但炒法大同小异。猪肝去筋切薄片,猪腰去膜除骚下十字花刀切条,加姜葱水、胡椒粉、酱油抓揉入味,上淀粉抓匀,热锅冷油滑散定型,滤...
突然想吃鱼。明天要出差,下午做完核酸,忙着给老妈备菜,顺便在超市顺了三条金鲳鱼。这鱼是冻鲜的,很新鲜,一包清油火锅底料炒香,熬汤滤渣,豆腐切条,鲳鱼花刀稍腌,加啤酒一锅煮,勾...
花好明月夜,月是故乡明。举杯邀明月,桂花酒正浓。
这个中秋节就这样了,没吃月饼,却吃了和果子:没有咸鸭蛋,也没黄鱼、黄鳝、黄瓜、雄黄酒,却有彤彤的烤鳗和滋滋作响的和牛。传统节日,以老小为大,吃什么不重要,只要一家人合满开心就...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脍是什么?看过汪曾祺老先生的《切脍》方才得知:“鲙,即今之鱼生、肉生”。更多指鱼生,脍的繁体字是“鲙”。 切脍是古代很常见的吃法。切脍何时而起无从考证,但...
罗非鱼好像是外来物种,形色似鳜鱼,有花斑和一大溜背鳍,但不如鳜鱼漂亮。罗非鱼没有鳜鱼的那种蒜瓣肉,却有似鲫鱼肉般的细嫩。罗非鱼在重庆的餐桌上地位不高,难入宴席,多见与江湖菜,...
重庆人吃面从来都不只是小面。我想要奉劝那些天天在网上煞有介事地把重庆面食统而概之打上“重庆小面”标签的的人该闭嘴了。 不了解一个地方的人,不了解那里的习俗和文化,不懂得那里人...
别重庆人嗜麻辣如命哈,共实我的口味还是很广的,粤菜、鲁菜、淮扬菜、西北菜,甜的、咸的、酸的、香的、臭的,无论什么,只要好吃,都通吃,不管对不对口味。我喜欢这精致小样的吃食,它...
在重庆茶园奥园时代超市旁的一个旮旯里我吃到一种不同寻常的姜丝兔。说它不寻常,不是说他的做法有什么独特,而是说其用料不同他家,成菜的味能更存其本味。我属兔,几乎不太吃兔。只因陪...
最近突然对云南菜在重庆的话题感了兴趣。这一是因为重庆江湖菜与云南菜的渊源很深,一是因为总感觉现在重庆的云南菜的存在方式很有意思,想有所探究。说云南菜与重庆的江湖菜渊源很深,是...
今天看见相册平台上推送的“过去的今天”我曾经发表的动态,让我想起了我在中国柑橘城七彩生态蔬果园的那些日子。 那时的蔬果园满是生机,无论室外烈如何肆掠,棚内都是凉爽的。蔬果园坐...
今天外面又是回十几度,只好躲在房间里。随手翻开汪曾琪先生的《风味人间》,看他写的果园记事和昆明水果,看的我嘴里直浸口水。昆明的酸角泡水极好,就生津而言,绝不比熬煮的酸悔汤逊色...
这个夏天是吾辈有生以来遭遇的最爆裂,最有灼烧感的夏天,身在“火炉”之城,惯常的抗伏之法已无效用。空调过载,开启“恒温模式”:车行高速,两边山丘难见葱绿,一片枯黄。窗外往日翠绿...
有些重庆人真能吃折耳根!几个人下馆子,还没坐下点菜,先问有没有折耳根,仿佛有无折耳根是入座点菜的前提。我有一同学,重庆人在北京,多年后荣归故里,我请他吃火锅,还没落座就大声喊...
今天我是走狗屎运了,车刚交给我,眼瞅着要下暴雨,赶紧赶回忠县,路上就大雨倾盆,没想一到城边,天空竟是如此云景,忍不住赶快停车,坐在车上抓拍。但愿没有违停遭开罚单
经过了快一个月的梅雨,重庆终于是开启了炙烤模式。昨日车牌限行,逼得我只好漫无目的的在解放碑转悠,尽管已是后午,落阳仍在西边高挂,像悬在天边火红的炉盘,烤的人头皮冒油,嗓子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