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一以贯之🙏
力求一以贯之🙏
相信很多确诊癌症的患者都会提出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是我?”潜台词就是“凭什么就是我呢?” 是啊,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就是我呢?几乎每一个确诊的人都不甘心,都觉得委屈,愤怒,...
【15】 “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 专心读书、沉迷声色、醉心游戏、钻进钱眼,本质上都一样,都属于“逐物”,不是“主一之功”,儒家从孔子的“一以贯之”,到荀子的...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养生先养心,养心是根本。养心亦养身,才是真正身心健康之人。 我们都应该懂得:比众多的钱财更重要的是强健的身体;比强健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理。 平时,每每...
格物致知,朱熹解读为穷理知天,探究万物之理以知天;王阳明则认为是正物致知,在具体的事例中,修正不正之心,以达良知(天理)。 《论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是朱熹格物致知...
徐爱在记录了阳明先生的14条问答之后,又写了一段总结性的文字,可以算作跋吧。文中出现了许多“工夫”,而前文用词都是“功夫”。 “格物”是“诚意”的工夫,“明善”是“诚身”的工...
随着心学这一门学问越来越多被大众所熟识,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经过也不断的被人们所神话。至于他为什么能够在龙场悟道?反而没人关注。 我们知道,王阳明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无论是他本人还...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语录、论学书信的简集,为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流传甚广。《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是我们读懂王阳明,感悟心学大智慧必读的一本经典。 此心光明,...
原文 爱问:“先生以‘博文’为‘约礼’功夫,深思之未能得,略请开示。” 先生曰:“‘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
徐爱录(七) 原文 先生又曰:“‘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即是穷理。...
徐爱录(六) 原文 爱问:“昨闻先生‘止至善’ 之教,已觉功夫有用力处,但与朱子‘格物’之训,思之终不能合。” 先生曰:“‘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
原文直解 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先生曰:“试举看。” 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
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一生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又接手频临破产的日航。短短一年,就让日航业绩从谷底飙升到顶峰,在全世界航空业内名列第一,且遥遥领先,十年来持续保...
花了一周时间读完这本好厚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传》,最近发现看人物传记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学习方法。下面谈谈我那微不足道,浅尝辄止的一点点小理解。 阳明先生,姓王名守仁,字伯安,号...
原文直解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
原文直解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