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的学习,已尽尾声,畅然若失。1个月的坚持,历历在目。总是懒于将读书的感受分析清楚、条理分明,这次的学习,让我克服了这一障碍。学习弄懂,反思梳理,归纳整理,体悟着学习...
![240](https://cdn2.jianshu.io/assets/default_avatar/14-0651acff782e7a18653d7530d6b27661.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imageView2/1/w/240/h/240)
传习录的学习,已尽尾声,畅然若失。1个月的坚持,历历在目。总是懒于将读书的感受分析清楚、条理分明,这次的学习,让我克服了这一障碍。学习弄懂,反思梳理,归纳整理,体悟着学习...
傲 先生曰:“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故象与丹朱俱不肖,亦只一‘傲’字,便结果了此生。诸君常要体此。人心本是...
学而思 曰:“此亦有为而言,其实思即学也,学有所疑,便须思之。‘思而不学’者,盖有此等人,只悬空去思,要想出一个道理,却不在身心上实用其力,以学存此天理。思与学作两事做,故有...
是非自在人心 先生曰:“孔子有鄙夫来问,未尝先有知识以应之,其心只空空而已;但叩他自知的是非两端,与之一剖决,鄙夫之心便已了然。鄙夫自知的是非,便是他本来天则,虽圣人聪明,如...
不动心 先生曰:“孟子不动心与告子不动心,所异只在毫厘间。告子只在不动心上用功,孟子便直从此心原不动处分晓。心之本体原是不动的,只为所行有不合义便动了。孟子不论心之动与不动,...
立志 “汝辈学问不得长进,只是志未立。”对曰:“珙亦愿立志”先生曰:“难说不立,未是‘必为圣人之志’耳。对曰:“愿立‘必为圣人之志’”。先生曰:“你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无不...
无适也,无莫也 先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乃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著。且如受人馈赠,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受的...
着实用功 又曰:“诸君功夫,最不可助长。上智绝少,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今却不济,便要矫强做出一个没破绽的模样。这便是...
修道 人的天赋资质不同。有能修道的,有不能修道的,有自然而然能得道的。“率性之谓道”属圣人分上事,“修道之谓教”属贤人分上事。 先生曰:“众人亦‘率性’也,但‘率性’在圣...
理想的教育方式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 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对比我们今天的孩子,本已少的可怜的体育课、音乐课,被缩减到...
真诚恻隐 文蔚谓“致知之说,求之事亲、从兄之间,便觉有所持循”。 先生说,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坦便是他本体。 故致此良知之真诚恻坦以事亲便...
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 这句话,先生说得何其谦逊。对于天下的责任感,何其强烈。 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孟子辟杨、墨至于“无父无君”。二子亦当时之贤者,使与孟子并世而生,未必不以之为贤。墨子“兼爱”,行仁而过耳;扬子“为我”,行义而过...
不逆不亿而先觉 不逆不亿而先觉,此孔子因当时人专以逆诈、臆不信为心,而自陷于诈于不信;又有不逆不亿者,然不知致良知之功,而往往又为人所欺诈,故有是言。非教人以是存心,而专欲先...
真乐何在 家里无论尊长、幼童举杯相祝,往往是,祝你天天快乐、祝你天天有个好心情,快乐是长者对孩子的期许。也是孩子自己的期许。真正的快乐在哪里呢?生活日益富足的国人,无...
《答陆元静书》 陆元静:就是陆澄,字元静,浙江吴兴人。正徳12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是阳明先生的重要弟子。先生的《传习录》发端于徐爱,第二个记录整理的就是陆元静。朋友们看了以后...
今天开始学习《答陆原静书》,陆原静,就是前面的陆澄。 一是大自然没有变化也没有静止,有静止必有变化,整个世界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动、不...
妄心,照心 妄心则动,照心非动。 陆元静问:“下手功夫,觉此心无时宁静,妄心固动也,照心亦动也。心既恒动,则无刻暂停也。” 他的困惑,我想,很多人都有,我也有。...
答周道通书,一共七段。细细读来,认真体会,仅就一段谈点个人的体会。 不有益于他,必有益于我也。 来书云:“今之为朱、陆之辨者尚未已。每对朋友言,正学不明已久,且不须...
惟以成德 先生长篇大论述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要务是惟以成德。然后,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各具所长,各安所长, 各用所长。这些观点,几百年以后的今天读来,也是令人耳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