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学习《答陆原静书》,陆原静,就是前面的陆澄。
一是大自然没有变化也没有静止,有静止必有变化,整个世界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动、不变的。事物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气的聚散流转,由于“阴阳刚柔相胜”,阴与阳、此与彼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普遍存在的。彼消此长,此消彼长;此胜彼败,此败彼胜。其结果,总是一方压倒另一方,绝不会双方同立并存,所以才有生死、贫富、得失、枯荣、盛衰等变化。
二是此说也是根据朱熹的“太极只是一个理”,“太极只是一个而无对者”而提出来的。朱熹认为,理与气是一而不是二,它们之间无彼此、无间断、“未尝有异”。阳明先生在这里强调“精一”之说,其内涵与朱学实则大同小异。
三是 阳明先从“精”和“神”、“阴”与“阳”两个方面再次论证“良知唯有一个”的论点。他认为,良知就是“心”,亦即“天理”,是一个无形象、无方所、超时空、越古今的绝对本体,它在人心之中,又是“天地鬼神的主宰”,万事万物的生成者,因此天下万事万物及其变化,都“不出于此心之一理”,都统一在良知之上。人是万物的“心”,万物听从于人心,并为人所用。这种“万物一体”,心即理,理即良知的观点,把良知和致良知从个人延伸到天下万物,从个人的道德修养领域扩充到整个社会生活之中。
四是“动、静”是历代名家学者的共同课题。儒家学者中也各持己见。朱熹认为,无动无静的是太极,太极是万事万物的根源;然而,一切事物的动静,生灭又都是太极作用的结果。他还认为,“动静无端,阴阳无始”,“那动以前又是静,静以前又是动”,“一动一静循环无端”,犹如白昼与黑夜;动与静是互相联系的,彼此不能孤立。“无静不成动,无动不成静”;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静与阴阳不可分;太极是本然之妙(自然之理),动静是所乘之机(理乘气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