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贵州
  • 名著,放开那少年

    晚上吃饭的时候接到上初二表弟的电话,听声音就能想象出他哭丧着脸的表情“姐,江湖救急,帮我写篇读书笔记” “什么书?” “《飘》....”他的声音听起来有气无力,“我都看了三周...

  • @梓依 我那本《纳兰词》是有注释和解读的

    读纳兰词

    在我买过的大全集里,有一本纳兰词,书名《一生最爱纳兰词》,是我在逛虹桥书店时买的,一开始没下决心买,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买书是一件很害羞的事情,又是一本大且厚的书,又是一本诗...

  • 结局出乎意料✓大大的赞^_^

    微博撕逼反人肉指南(无聊的时候我们就去翻妹子们的微博·第二季)

    文/希尔特杨 一切行为都会留下痕迹,只要留下痕迹就可以追寻,而其中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熟悉人的心理和行为。————沃·滋基硕德 (1)这个星期打LOL还一把没赢过,我几乎已经绝...

  • 120
    仪式感爱情

    电影里的爱情是残缺和扭曲的。它挖去了柴米油盐的部分,只把礼服和红酒浪漫的摊在你面前。不爱江山爱美人,烽火狼烟只为红颜一笑,戏剧化的情节,其存在意义无非是为了证明,男女主角之间...

  • 120
    伦敦博物馆杂游记

    作者:摇头摆尾熊 当你逛博物馆的时候,会想些什么?是因大量扑面而来的知识从而倍感压力的脑容量?是满眼的不知所云的发呆无聊?是倍感高大上并秀出清新优雅的自拍?还是在各种镇馆之宝...

  • 120
    问世间愁为何物?——且说古诗词中的愁

    愁是诗中的秋意。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意萧索时,最能勾起愁肠。就是那奔放不羁的李白,到此时都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了,而对于“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辛弃疾,到了晚年,“...

  • 120
  • 十一月的徽州等着十二月的慵懒,在冬日追寻日头,青墙黛瓦掩映在練江,青石板路上总有那么些老人,和和乐乐地说着家长里短。也许,此时,许国石坊正在镜头里诉说徽州的细水流长。

  • 120
    安徽没什么好,可我就是喜欢

    每个人都爱家乡,以至你的爱渺小到尘埃里,说出来会被淹没。直到吐出难辨真伪的乡音,用来证明,自己确实是安徽人,这片生你的故土,是你待过的地方,仅如此。 十一月的徽州,四季如常,...

  • 真正的朋友,让人感到舒服。即使两个人结伴而行一路无言也不觉得尴尬。跟这样的朋友在一起,既能相谈甚欢酣畅淋漓,也可享受静默的美好。即使长时间不联系但友情依旧。(^-^)

    好久不曾联系,谢谢你的不介意

    “你电话号码多少?”“150XXXXXXXX”“我手机恢复出厂设置了,所以....”“早点休息哦”“嗯嗯,好的,我刚忙完,你也是哦”“嗯嗯,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哦”“晚安” ...

  • 120
    琅琊榜上再无名——观剧碎碎念(二)

    { Chapter 2. 苍山洱海空许约。} 『又名、心疼到想让郡主失忆』 第一次心疼郡主,是她初入京时送冬姐出城,极目远眺,清清淡淡一句, “我穆霓凰十七岁披战袍上战场,铁...

  • @梓依 (^ω^)我要去复习物理了,明天物理考试。Bye,未来的爱因斯坦。

    论社会功利浮躁化与反智主义的出现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我”看到一个“是否要把数学排除出高考”的投票,通过率高达80%;一旁的朋友幽幽地说:“所以高考数学要干的就是把这80%的人淘汰掉。” “朋友”所说...

  • @梓依 会有机会尝试的,起码到大学就可以接触实验了。(^-^) 不过我们要先高考,先把理论知识学扎实,为以后的学业打基础。

    论社会功利浮躁化与反智主义的出现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我”看到一个“是否要把数学排除出高考”的投票,通过率高达80%;一旁的朋友幽幽地说:“所以高考数学要干的就是把这80%的人淘汰掉。” “朋友”所说...

  • @梓依 好吧。加油!!我应该以后不会选择物理系,但是我对物理很有好感,不是学业,可以是兴趣。了解过霍金,觉得他很厉害,看过他的记录片,不过只是了解个皮毛,涉及物理专业知识就……(完全看不懂╯﹏╰)

    论社会功利浮躁化与反智主义的出现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我”看到一个“是否要把数学排除出高考”的投票,通过率高达80%;一旁的朋友幽幽地说:“所以高考数学要干的就是把这80%的人淘汰掉。” “朋友”所说...

  • @梓依 没事没事,表示对网速卡很理解。*^_^*冒昧问一句,那你现在是在读物理系吗。

    论社会功利浮躁化与反智主义的出现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我”看到一个“是否要把数学排除出高考”的投票,通过率高达80%;一旁的朋友幽幽地说:“所以高考数学要干的就是把这80%的人淘汰掉。” “朋友”所说...

  • @梓依 呃……怎么说呢,中国的教育有优点也有缺点。中国的基础教育比较强,虽然应试考试是个硬伤,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比较而言,这也算是当下最公平的制度了。关键是自己不能变成学习机器,要有自己的思想,接受这个考试制度,但不被它束缚。至于诺奖,许多华裔科学家能获此荣誉,中国本土科学家却寥寥无几。中国比较支持能在三五年取得成果的科研,可是真正高含金量的重大发现哪能是一蹴而就的。曾看过一本书,书中讲“中国经济在发展,国力在提升,早已不是那个封建的年代,不过在某些制度上却依然残存封建时代的影子,有些真正的人才得不到国家的资金支持,而有些人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就可以挥霍国家的帮助。”制度的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估计出现“足以取代考试制度的人才培养制度”还很遥远。羡慕英美的教育,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宽松教育,恰恰相反,他们的优秀学生学习强度甚至高于我们。中国是摆明了一条路,你就只需埋头前行,而英美是有很多的分叉路口,你需要自己选择。他们的学生会接触社会,培养个性与才艺,注重人文教育,这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得更高。媒体大多只报道外国如何如何轻松,但那只是针对公立学校,却没看到私立高中的严苛的对成绩和能力的高要求,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么优秀。
    中国人确实有些“顺从惯了”。那是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这样不好,大多数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试想,你若生在封建时代,从小就被告诉什么“君为臣纲,夫为妻纲”,没有人告诉他们平等,只知道“等级森严”,估计你也不会想到去打破改变这一切。因为你可能会被“洗脑”,认为这一切理所应当。
    还有,比起找到那个培养人才的方式,更快捷的方法是尽可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布。这无法做到“平均分布”,但是可以做出改变,让学校之间多交流,提高教师的水平,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下一代。老师的言行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论社会功利浮躁化与反智主义的出现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我”看到一个“是否要把数学排除出高考”的投票,通过率高达80%;一旁的朋友幽幽地说:“所以高考数学要干的就是把这80%的人淘汰掉。” “朋友”所说...

  • 思考或许会让我们更疑惑,会让我们“自讨苦吃”,但是,这个思考的过程是有趣的,思考中不断获取资料的体验是新奇的,思考后偶尔与三五好友激励地讨论一番,酣畅淋漓,岂不快哉。是思考让我们的生活不那么单调,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为什么人们明明知道不思考就一定不会受困惑,却仍然自讨苦吃?

    为什么人们明明知道不思考就一定不会困惑,却仍然不放弃问题,努力的去寻找答案? 写在开头: 这是我在大学时代的低谷期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那段时间,我不断地在自我怀疑和怀疑世界中...

个人介绍
QwQ,我要离开简书啦~有缘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