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生命之书》一月三十一日“关系就是一面镜子”。 “关系犹如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自己。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无法在关系中去看自己,因为我们会立刻对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产...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三十一日“关系就是一面镜子”。 “关系犹如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自己。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无法在关系中去看自己,因为我们会立刻对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产...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三十日“你就是世界”。 触动我的几句话: 1.其实你就是这个世界。你的问题正是世界的问题。 2.伤害别人等于在摧毁自己。你便是这整体的核心, 3.我们在理...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二十九日“富有创造性的空寂”。 作者提出“心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投射及活动”,我想起自己时常把喜恶投射出去,自己在意的,以为别人也在意;自己认为好的,就以为...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二十八日“自我认识”。 作者指出的自我认识,指的就是去认识自己的念头、情绪、感觉等心智活动,了解自己,毫无拣择地觉察自己,不去诠释自我的活动,而只是观察念...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二十七日“安详的心,单纯的心”。 不断觉知,不断发现头脑的把戏。“若想让头脑安静下来,就不能继续累积、谴责、批判或衡量。只有一颗单纯的心才能了解实相是什么...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二十六日“借由自我认识来创造”。 作者提出“心里有了自由,才会有创造力。只有透过自我认识才能产生创造力。”心不自由,充满了评判,带着偏见和情绪,是不能有真...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二十五日“在当下进行自我认识”。 “缺少了自我认识,我们的经验往往会助长幻觉”,没有对思维模式的觉知,我们经常沉迷于过去,而过去的经验往往限制当下的体验。...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二十四日“无法限量的心”。 作者提出: 1.“个人产生转化才能带来世界的转变,因为自我就是人类整体存在过程的一部分。” 这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验证,例如以前我...
一月二十三日“自我认识只有过程,没有结尾”。 作者提出:“自我认识很显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若想真的认识自己,就必须在行动中、互动关系里觉察自己。” 是的,我原来以为借助某...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二十二日“我们能不能仰赖自己的经验”。 作者提出几个问题:“我有可能不仰赖自己的经验吗?然而我们真的能仰赖自己的经验、判断或分析吗?我能仰赖这样的(文化经...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二十一日“领导者与追随者都会被权威腐化”。 作者指出“自我觉察是非常艰难的事”,这让我留意到我的觉察也是处在对我信任和跟随的一些老师的盲从。我用我学习的观...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二十日“为什么要追随权威”。 为什么会渴望找到一个能指导我们的人?为什么要追随权威,接受他们的说法?作者提出的问题,正是我这些年做的——追随不同的老师,渴...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十九日“从无明和痛苦中解脱出来”。 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启蒙,好像点石成金,自己瞬间就改变、和过去彻底告别。但是一旦这个目的没有得到满足,我就想寻找另一个老师...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十八日“起步便是解脱”。 作者提出“我们既渴望操控别人,也渴望被操控”,乍一看,我同意“渴望操控别人”这个观点,而不认同“渴望被操控”。但仔细一想,的确有...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十七日“受制于权威的心”。 “心有没有可能不受制约一一从各种的宗教派别,迷信和恐惧中成长的心,能不能脱掉自己的局限,创造出崭新的心智?”我认为是可以不受制...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十六日“美德是不带有权威性的”。 “人心能不能摆脱所有的权威?”我以为答案是肯定的,一定可以摆脱所有的权威,但我目前还做不到,我的头脑还充斥着各种各样信息...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十五日“摧毁即是创造”。 作者说“如果你的心中一直冲突不断,能量就会遭到耗损和破坏。但若是能理解冲突的整个过程,便能止息冲突而变得精力充沛,然后就能拆掉那...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十四日“权威会阻碍学习”。 权威会阻碍学习,一是我们会形成崇拜心理,二是我们会产生盲信的观念,出现盲从的行为。 检视自己在学习时形成的思维模式。清除思维模...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十三日“学习是没有历史的”。 让我深受触动的是作者提出的以下三点: 1.智慧不是知识的产物; 这就是为什么积累知识不等同于有智慧。 2.认识自己和累积对自...
朗读《生命之书》一月十二日“学习不是一种累积”。 如果学习不是一种累积,那么学习是什么?作者告诉我们:学习是不断地在进行的一种觉察的活动。 而我们多数人认为学习就是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