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新采194:奔丧·“丧”缘何是人伦大务 关于“丧”,《论语》中多次提及,归结起来其大意无外乎三层。 在回应林放关于“礼之本”的提问时,孔子讲:“丧,与其易也,宁戚。”...
《礼记》新采194:奔丧·“丧”缘何是人伦大务 关于“丧”,《论语》中多次提及,归结起来其大意无外乎三层。 在回应林放关于“礼之本”的提问时,孔子讲:“丧,与其易也,宁戚。”...
《礼记》新采193:缁衣·“人无信不立”的深度价值 《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两千...
《礼记》新采192:缁衣·“过得去”还是“过得硬” 关于“为学”,于今天而言,有着详细的细目划分。就领域而言,有德、智、体、美、劳之分,就类别而言,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礼记》新采191:缁衣·“居其所”还是画地为牢 孔子描述自己的一生,自“十有五而志于学”而始,到“七十而随心意,不逾矩”为终。老人家最看重的就是以终为始,善始善终。所以,“...
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 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 子曰:“...
《礼记》新采190:表记·敬慎的最高境界 孔门学问,修身是第一位的。所以,孔子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孝悌、谨信、爱众、亲仁...
《礼记》新采189:表记·同频共振是怎样发生的 《论语·子张篇》中,子贡讲:“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说,商纣王的不善,也许并不像传...
《礼记》新采188:表记·孔子到底照亮了什么 宋儒朱熹讲:“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那么,于人类而言,孔子到底贡献了什么?于此后的千秋万代而言,他又到底照亮了什么? 于孔子...
《礼记》新采187:表记·君子何以为天下表率 君子“内归因”以“自强不息”,外“明明德”以“止于至善”。 《论语》开篇即记录孔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之言。君子是不会忧...
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甫刑》曰:‘敬忌而罔有择...
《礼记》新采184:坊记·“为民父母”的另一面 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 子云:“小人贫斯约...
《礼记》新采186:坊记·有子的逻辑 有子应该是最为参与编纂论语的孔门弟子所尊重的一个人。《论语》开篇记完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上就记录有子的“其为人也孝弟”——...
《礼记》新采184:坊记·“为民父母”的另一面 如果说《礼记·孔子闲居》回答了在上位的君子如何主动承担起“民之父母”的天职的话,《礼记·坊记》则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如何通过礼...
《礼记》新采183:孔子闲居·“我”之世界才是最好的世界 孔子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讲“思不出其位”。圣人之所以要强调,就是因为世间人常在这些方面犯糊涂。放着眼前的事情不...
《礼记》新采182:仲尼燕居·言而履之,行而乐之 真正的开悟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体悟到“平平淡淡才是真”。另一种是撞了无数个南墙之后,终于开始相信最...
《礼记》新采181:哀公问· 谁是孔门最好学的“小学生” 依照钱穆先生所整理的《孔子年表》,鲁哀公执掌鲁国国政元年,孔子五十八岁,当年孔子尚在卫国周游,值“卫灵公问陈”,孔子...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