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有献于国君,他日,君问之曰:“安取彼?”再拜稽首而后对。大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有献。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告。君劳之,则拜;问其行,拜而后对...
《礼记》新采39:檀弓上·“哀敬”故事三则 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
《礼记》新采38:檀弓上·礼之接续四则 曾子每日“三省其身”的做法中,较为关键的一条就是“传不习乎”——从老师那里师承来的和自己所传诸于人的,我...
《礼记》新采37:檀弓上·孔子的“最后一课”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送死之礼,从根本上来讲是体察最后的生命庄严。孔子所谓...
《礼记》新采36:檀弓上·“活学”故事三则 《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可见,在孔门弟子心目中,强调“为学”是孔子最主要的特征。...
《礼记》新采35:“随心意”故事三则 孔子自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意而不逾矩”。 “随心意...
《礼记》新采34:檀弓上·曾子为什么能上榜 “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言说清楚的道,已经不得已偏向一隅,不是本质上的那个根本大道了。从这个意义上...
《礼记》新采33:檀弓上·孔子鲜明的边界感 大道是无边的,人生则一定是有边界的;大道是无形的,人生则一定是具象有形的;大道是无限的,而作为个体的...
《礼记》新采32:檀弓上·终死之礼故事五则 子路问死生,孔子直接以“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回应。由此,奠定了孔门弟子对生的庄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