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冬季一贯阴冷潮湿,并不适宜年迈之人居住。下雨的时候更教人心中憋闷,总想到那些被草草掩盖在泥层下的尸骨——他们或许还没有完成各自的使命就死了,死得那么可惜,那样憋闷。想来...
南方的冬季一贯阴冷潮湿,并不适宜年迈之人居住。下雨的时候更教人心中憋闷,总想到那些被草草掩盖在泥层下的尸骨——他们或许还没有完成各自的使命就死了,死得那么可惜,那样憋闷。想来...
杨万里荷花六首,品读他爱荷一生,荷花一生 杨万里真是一个奇特的人物。从他的生平来看,出生在江西农村极其贫寒的耕读之家,不算地主家庭,按道理这样门第的孩子多半进士及第后,就是凤...
中国古代最爱荷花的是谁?有人可能立即会想到周敦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以花自喻,多么高洁的品性啊?! 但是,最最痴迷荷花的,却未必是他。而应该是写下那...
夏至在我国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古人非常重视夏至,在古诗词中,历来也不乏有关于描写“夏至”的诗词。放眼古代诗坛,众多诗人中,宋朝的杨万里恐怕是最喜欢夏天的。他曾经写过三首描写夏至...
龚自珍(1792- -1841), 初名自遇,小字阿珍,更名自珍,字理人、爱吾,号定庵,又名巩祚、易简,字定伯,别号羽涔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自珍是清代思想...
辛弃疾的志意理念跟苏东坡、陶渊明比起来差别在哪里?陶渊明、苏东坡他们都准备了一个“退”,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辛弃疾实在是一个无法“退”的人,“葵藿...
不知不觉中,春天又过得差不多了。 今天和大家一起读一首词,貌似和春天有关: 摸鱼儿(南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
1、 公元1181年,辛弃疾带着家人搬到了江西省上饶市城外的带湖附近,他在这里修了一座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当时的辛弃疾已经意识到南宋朝廷并没有恢复失地...
中国诗人故事 NO.67 谢灵运自公元422年开始集中写作,可惜他死得太早,后期又频繁涉入口舌官司,因此流传下来的诗作只有百余首,其中较为完整的山水诗只有不到40首。但其对后...
谢灵运和陶渊明 谢灵运和陶渊明是中国艺术史上真正的大师级人物,他们二位甚至可以说是中国诗歌里最负盛名的山水题材和田园题材的开创者。尤其是陶渊明,他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古典士...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
2022年的会议结束了,在北京度过了难忘的10天。这可能是秘书生涯最后一次到北京了。 下周一,就要去心得部门报道了。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新的完全未知的岗位,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实习日记 一、第一周 1、2018.7.3 星期二 天气晴转多云 今天是我第一天实习的日子,早晨我7.00从家出发,8.20到实习地点,正好遇见了我的校外指导老师,和他一起进...
学校要求整实习报告,也借机会给自己一年多的实习经历做个小结。 从大三开始步入公司实习,回头细数已经经历了4家公司了,至大有阿里巴巴,至小有仅3人的创业团队。长长短短的...
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红高粱的小说解读,有些读者留言质疑这是莫言通过小说对现实世界的映射,其实自己的读书专栏并不是那些博人眼球的读书栏目,而是一种试图通过文学角度解读的方式,进行...
读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是很不舒服的,书中有些内容描写的比较血腥,残忍,不太符合人的审美。比如在写罗汉大爷被剥皮的场景,简直是太过残忍。这种反传统的描写手法正是莫言的风格之...
“女中魁首戴凤莲,花容月貌巧机关,调来铁耙摆连环,挡住鬼子不能前”小说一开头作者就用一段快板高度概括了奶奶戴凤莲这一个和红高粱一样有着蓬勃生命力的女性。我认为,作者对人物的外...
小说开场拿驴子搞气氛,挺神秘挺怪异,颇有莫言及阎连科之风,是那种神秘乡材的“魔幻现实”的写法。但是人物不是特别生动,或者说人物根本不可爱。塑造人物这件事,是个大工程。我有时候...
【1】 读书越多,发现越多好书,这辈子也难以读完。 缘于笔友砍柴的推荐,始知刘亮程。1962年出生,新疆沙湾县人。他劳动之余,用文字写着他生活多年的新疆小村庄黄沙梁。被誉为“...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传统中国是农业社会,土地孕育了我们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