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这一模块,不禁让我想起让我受益匪浅的教学设计两件事:一是创造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学习活动,二是有清晰明确的学习指令。当看到王瑀老师提出的“思考金三角”时,我也再次思考,教学设计中的第一件事——在数学课堂上怎样创造引起学生思考的学习活动,怎样启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我想,在数学课堂上,设计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数学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
探索性学习:给学生一个问题或情境,让他们自己探索解决方法。例如,给学生一些形状的卡片,让他们尝试组合出不同的图案或形状,并思考规律;问题解决: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例如,给学生一个购物清单和预算,让他们计算出能够购买的物品和剩余的金额;推理和证明:给学生一个数学命题,让他们思考如何证明或推理。例如,给学生一个等式,让他们通过变换和运算证明等式的成立;数学游戏: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和策略。例如,数独、数学迷宫等;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或完成一个数学项目。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视觉化呈现:使用图表、图形、模型等视觉化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例如,使用折线图或柱状图展示数据,让学生分析和比较。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数学的奥秘。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看见学生的思考,除了书中提到的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思维碰撞外,我想也可以有其他形式,比如:学生展示:让学生准备一个短暂的演讲或展示,分享他们的思考和观点。可以让他们使用幻灯片、图片或其他媒体形式来展示他们的思考结果;书面反思: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写下来,可以是一篇短文、一份笔记、一个思维导图或者一幅漫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并且可以作为后续讨论或评估的依据;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情境来展示他们的思考。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他们的思考。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的思考可以得以呈现,并且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这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