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大家苏秦
苏秦是战国时期着名的纵横家、外交家,联合山东弱国以抗秦,身佩六国相印,曾是战国中期轰动诸侯的风云人物。为求富贵刻苦读书,留下“锥刺股”的典故。时人对其毁誉参半,现录其事,列位自行斟酌。
苏秦,(?—前284年),姓秦,苏氏,字季子,东周洛阳人。他兄弟姐妹众多,家道殷实,是小康之家。兄弟几个自小都受过教育,倒是这苏秦不太喜欢置产业、做买卖,一心要另辟蹊径求富贵。
他听说齐国的稷下学宫延请诸子百家开坛讲学,吸引成千上万的学子,于是他离开洛阳到齐国去,跟随鬼谷先生学习纵横之术。这鬼谷先生精通百家学问,精于心里揣摩,尤其擅长纵横捭阖之术。几年后,深得鬼谷先生真传的苏秦决定出山,寻求富贵。
秦国偏居中华大地西部,在位君主为秦惠王,沿袭商鞅之法,国力最为强大。苏秦决定到秦国去。
一、初出江湖
苏秦逶迤而行抵达咸阳。这咸阳宫殿矗立在两丈高的夯土台基上,东西长二十丈,上下两层,蔚为壮观。苏秦得见秦王,踌躇而谈:“大王之国乃天下之雄国也,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土地肥美,物资丰富。战车万乘,奋击之卒达百万之众。以大王之资,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唯愿大王稍稍留意我的话,向您奏明效果。”
秦王望着侃侃而谈的苏秦,心生厌烦:这些辩士只会高谈阔论,蛊惑人心,何能执一兵获一卒!遂平静说道:“寡人听说毛羽未丰满的时候不要想着展翅高飞。先生不远千里而来,鞍马劳顿,还是异日再庭教吧!”
秦王的反应本在意料之中,苏秦哪能放过这个机会,继续说道:“大王想想看,古之黄帝神农,尧舜汤周,哪一位不是由攻战而有治理。今天大王要想并有天下,威制四海,臣服诸侯,非用兵不可。如若只是悯于教化,并吞天下的大业绝难实现。”苏秦还要再说,秦惠王摆摆手“先生休息去吧”。
苏秦多次上书秦王,皆如泥牛入海不闻音讯。盘桓数年,苏秦资用乏绝,黄金百斤殆尽,黑貂皮大衣皱巴巴的,袖口、领口处泛着油亮,随从跑得一个不剩。苏秦只好离开秦国,一个人,担着行囊,脚穿草鞋,打着绑腿,一身尘土和满面的憔悴,行色匆匆赶往洛阳。
大困而归的苏秦,低着头溜进了家门。原指望他能轻车驿马带来富贵的家人,竟然没事人一样各忙各的。妻子只顾在织机上忙活,大嫂不为饮食,老父老母也把脸侧过去,没一句问寒的言语。嫂妹妻妾几个妇人在一边悄悄地说“瞎混了几年,两手空空地回来了!”“买卖再小也能养活人,季子不务正业,总想着凭口舌求富贵,活该这般穷困!”
听着家人的牢骚,苏秦羞愧不安,心中万匹大马驰过青草地,不禁长叹一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都是因为秦王不用我的计策啊!”
其实和秦王有关系吗。
又羞又怒的苏秦于是闭门不出,打开书箧,一本本检视,嘴里嘟囔着“数年读经,却不能靠它获取尊崇和荣禄,又有何用!”突然看到《黄帝阴符经》,遂伏而读之。有时困倦极了,就用锥子刺向大腿,血流至足。分析各国的人口、地理、经济等,对阴阳变化、彼此消长详细揣摩、领会。当读到“天之至私也,用之至公,禽之至在气”,连呼“善哉!”参悟了一年有余,苏秦觉得可以去说服当世的国君了。
二、约从六国
再次修炼的苏秦请求拜见周显王,以约从之术说周天子。天子左右的文武大臣对苏秦了若指掌,哪里瞧得上出游数年大困而归的他呢。
苏秦来到赵都邯郸打算说服赵肃侯,此时肃侯弟赵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不喜欢苏秦。苏秦就到燕国去。
燕文侯二十七年,苏秦到达燕国都城蓟,多方结交、投拜,盘桓了年余的苏秦方得拜见文侯。文侯,姬姓,前361年—前333年在位。苏秦揖拜文侯,说:“燕国是天府之国,土地方方圆二千里,带甲士卒数十万,车六七百乘,骑六千匹,米粟足以支撑数年。长久以来燕国未遇到战事,因为有赵国在其南边为其屏蔽。秦要攻燕,必须越过云中、九原,经过代和上谷,虽得攻燕,秦亦不能守也。若赵攻燕,不到十日数十万大军抵达东洹(今河北沧州肃宁),然后渡滹沱,涉易水,不到四五日大军即可抵近国都。大王您听说过不忧百里之患,而忧千里之外的兵患的吗?希望大王与赵国合从相亲,燕国真的就无忧外患了。”
保全弱小的燕国是他日思夜想的大事,闻听此言,文侯眼睛放光:“先生说的太好了,但我燕国弱小,西有强赵,南临齐国。先生如能与各国合从相亲,我愿倾国以从。”
什么是约从连横?约从,集众弱以抗一强也。连横,结一强以抗众弱也。自此开始了苏秦的纵横捭阖旅程。
于是文侯资助苏秦车马钱财约从赵国。此时赵相奉阳君已死,赵肃侯握有实权,苏秦立即拜见赵侯,侃侃而谈:“尊敬的君王,天下卿相人臣及布衣之士,早就想当面听从教诲,向您陈述忠言。君王新近任事,因此我才敢向您陈述愚见。”
赵肃侯微笑着,苏秦继续说“我为君王谋划的,无不是使百姓安定,国家太平,而安民之本在于选择邦交国。请允许我为王说说赵国的外患:若赵与秦、齐敌对,则百姓永不得安宁,所以君主不要轻易断绝跟别国的关系。君王如能听从臣的谋划,则百姓安集,父兄贵戚都能够受封王侯,这是古之汤、武汲汲追求的呀。”
肃侯微微欠身,示意苏秦说下去。苏秦起身,继续道:“若赵与秦交好,就会削弱韩魏,与齐交好,必削楚魏。韩魏弱就会割让河西和宜阳,而楚国衰弱,赵会失去援手。这三个方面不可不仔细考虑啊。”
“若秦攻下轵道(今河南济源),南阳就危险了。劫韩包围东周,赵国就得拿起武器自卫;如秦占有卫国攻取卷(今河南南阳),那么齐国就会向秦国靠拢。秦国甲兵渡过黄河,越过章水,再占据番吾(今河北平山),赵国不得不在邯郸城下与秦军开战了。这是我担心的啊!”
“赵国乃千乘之国,然而秦却不敢举兵伐赵,那是担心韩魏断其后,如韩魏不能抵抗秦国,一定会臣服于秦。如此一来,缺少了韩魏的制约,兵祸必结于赵。这又是我所担心的啊!”
赵肃侯听闻面露惊惧。苏秦略略停顿,继续说“我曾考察过天下的地形,诸侯之地五倍大于秦,估计诸侯的兵力十倍多于秦。如果六国一体,并力西向,秦国一定会被打败。君王想想看,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不能同日而语吧。那些主张连横之人,总想着以诸侯之地侍奉秦国,国被秦患却不能为国分忧,反而会以强秦恐吓诸侯再割地求得平安。因此,君王真的要深思熟虑这件事。”
“所以臣为大王计,莫如韩、魏、齐、楚、燕、赵为一体,从约相亲,共同抗秦。令六国将相会于洹水之上,刳白马歃血盟誓。不如约者,以五国之兵共伐之,秦甲兵必不敢出于函谷关。如此,王之霸业可成。”
听得赵肃侯热血沸腾,起身离开座位:“先生所言极是,只是寡人年少,不曾听过事关社稷的长久计策。先生有意保存天下苍生,安定诸侯,寡人愿意以国相从。”
于是赵王为苏秦准备了华彩之车百辆,黄金二万两,白璧一百双,锦绣千匹,由苏秦到诸侯国进行约从散横。
这时周天子把祭祀周文王、武王的腊肉赏赐给秦王,以示嘉奖,实际上有讨好的意思,因为秦国的实力日益强大,而天子之胙给秦惠王的面子上又涂上一层炫耀的光彩。
前330年,秦惠王派大良造犀首率军进攻魏国西河地区的重镇雕阴,守将龙贾驻守该地几十年,经验丰富。可是一战而龙贾被俘,魏军被杀四万多。雕阴失守是魏国继马陵之战、桂陵之战后的又一败绩。
秦乘雕阴之胜打算向东继续用兵,六国从亲的事刚刚有点眉目,苏秦担心秦军进攻赵国,打乱约从的计划,就激怒张仪,使他投奔秦王。
苏秦率领团队至韩国都城新郑,拜见韩宣王。韩宣王,姬姓,韩氏,名康,前332年—前312年在位,是韩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宣王以隆重之礼见苏秦。苏秦说:“尊敬的大王,容我向您禀告,燕文侯、赵肃侯皆有意结盟共同抗秦。天下的强弓劲弩都出自韩国,韩卒被坚甲、带利剑,以一当十决不是夸张。以大王之贤明和韩卒之劲勇,再西面事秦一定会为天下人所耻笑。唯愿大王细细思虑。”
“大王让我说下去。”苏秦看向宣王,踌躇而谈,“大王若交好秦国,秦王一定会要求韩国把成皋、宜阳献给它,明年又会有新的欲求,以有限的土地对秦无尽的贪欲,这是不战而地已削矣,不久就会市怨结怒。俗谚有云宁为鸡口不为牛后,西面交臂而事秦,何异于牛后乎?臣窃为大王羞之。”
这苏秦真敢说,韩王勃然作色,举起双臂,握紧拳头,睁圆了一双怒目,随即又按住佩剑,仰天叹息:“寡人不肖,但绝不会投靠秦国。感谢主君的诏告,寡人愿奉社稷以从。”
说服了韩王,苏秦又赶往魏国,此时魏襄王在位。秦昭王以来,秦不断攻魏,失地割城的魏国顾头不顾尾。苏秦拜见魏襄王说:“大王之地方千里,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我觉得魏的国力不下于楚国。可是那些连横的人,引诱大王攀附虎狼一样的秦国侵扰天下,一旦遭受秦人的反害,诸侯谁也不会向您伸出援手。因此,挟强秦之势劫持君王,没有比这更大的罪恶了。而今大王有意西面事秦,言称秦之属国,为其筑公室,春秋祠之,我都为大王感到羞耻。”
一番话说得魏王面皮微微泛红,苏秦转而又道“大王,我听闻越王勾践驱三千敝卒,擒夫差于干遂;周武王率三千士卒,臣服纣王于牧野。此二者,卒非众也,诚能奋其勇。大王之卒,六七十万,却听信群臣的谗言,是兵未发国力却亏损了。所以群臣再有事秦者言,皆是奸人,欲割其主之地,以求贿赂秦国,是挟强秦以迫其主的行为。唯愿大王细细考察啊!尊敬的大王,依臣之计六国从亲,专心并力西向抗秦。这是臣奉赵王明约,诏告大王。”
魏襄王方才转忧为喜:“寡人不才,不曾得闻如此高论,主君把赵王之诏告诉我,我定以举国之力相从。”
苏秦又奔赴齐国,时齐宣王在位,稷下学宫最为盛大。苏秦在齐都临淄拜见宣王:“齐国乃四塞之国,带甲士卒数十万,以大王之贤能和齐国强大的国力,诸侯谁能奈何。而今大王却要西面事秦,臣私下为大王感到惭愧啊!”
齐宣王乃有为之君,国内谋臣武将众多。闻听此言,似有不快。苏秦继续说:“齐和韩、魏不同,与秦战,胜则兵折半,败则国势危矣。这就是韩魏很谨慎地与秦作战,却很容易臣事于秦的原因。我齐国则不同,秦若攻齐,必借道卫之阳晋,历亢父之险阻,虽欲深入,又担心韩魏断其后路。因此秦对齐不构成什么威胁是明摆的事。群臣之过错,在于没有深入思考,就欲西面事秦。请大王稍微留意,谨慎抉择。”
齐宣王说:“寡人笨拙,齐国偏居东隅,未曾有机会受教。现在您用赵王诏告告诉我,我会以国相从的。”
约定了燕、赵、韩、魏、齐五国,苏秦马不停蹄立即南下楚国,拜见楚威王。
楚威王,芈姓,熊氏,名商,求贤若渴,积极治理国家,在位期间,出现成建制的骑兵,号称骑万匹,主要采取连秦制衡齐晋,但是楚秦的冲突也越来越多。
苏秦说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骑万匹,此乃霸王之资,再以王之贤能,天下莫能抵挡。现在却要西面事秦,那么还有哪一个诸侯敢不朝拜在秦章台宫之下呢?秦楚,天下之强国也,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力。此种情况下,不如六国相约从亲孤立秦国,则楚之霸业可成。”
“秦国是虎狼之国,久欲吞并天下。连横者都是割诸侯之地侍奉秦国,这种外挟强秦之威,迫使国君割地求和,简直是大逆不忠。”
“所以说,六国相约从亲抗秦与割地依附秦国二者天地迥远,大王如何选取呢?赵王派臣效愚计,奉明约,要的就是大王旗帜鲜明的一句话。”
经常处在横秦和约从诸侯两端的楚威王,慷慨激昂:“秦是虎狼之国,不可亲附,寡人深有体会。韩、魏两国受秦祸害最重,不可与之深度谋划,以免泄露。寡人估计凭借楚国之力未必能战胜秦国;与群臣商量也鲜见高明的见解。每每想到此处,寡人是卧不安席,食不甘味。现在主君欲天下诸侯一心相亲,寡人愿以整个楚国听从召唤。”
在苏秦的游说撮合下,燕、赵、韩、魏、楚、齐六国国君同意为共同的利益,摒弃前嫌,约从相亲应对秦国的威胁。苏秦是从约联盟的秘书长,主持联盟的工作,佩带六国相印。
三、衣锦还乡
完成结盟任务的苏秦赶回赵国向赵王汇报。途经洛阳,车辆辎重,浩浩荡荡,诸侯送行的使者,冠绝道路,盛状如天子出行。周显王听说此事,心生恐慌,他当然记得当年斥退苏秦的情形,派人清扫道路,并到郊外慰问。
一个苏秦就让周天子如此恐慌,可知天子非春秋时的天子。此时的东周蜗居在黄河南以洛阳为中心的一块狭长区域里,东不至大梁(开封),周围环伺着七八个诸侯强国,打来杀去,无一宁日,他们对周天子只是礼节性的尊为天子,其实还真不当回事,有时天子还要讨好诸侯。前不久,周天子就致文、武之胙于秦惠王呢。
富贵必还乡。到得家门,苏秦的兄弟妻嫂都低头斜着眼,面有愧疚,俯低身子恭迎苏秦进门,嫂子取来茶水饭食,恭敬送上“叔叔请用茶”。苏秦笑笑,对嫂子说:“嫂嫂,前一次您可不是这样啊!”嫂子立刻两膝触地,伏身爬行,脸贴近地面,嚅嚅致歉:“兄弟不要见罪,您现在是位高权重且多金,不得不如此啊!”
苏秦不禁仰天长叹:“人啊,富贵了兄弟姐妹都畏惧他,贫贱时却看不起他,更何况是他人呢!假如我在郊外有两顷田地,又岂能身佩六国相印!”
嫌贫爱富,乃俗世常态,借用胡适先生的话“恨你有,笑你无,嫌你穷,怕你富”很能勾描世态的凉薄。此一刻苏秦的体会沁入肌肤,不免要回报贫穷时帮助过自己的人。于是,拿出千金赏赐给宗族和朋友。当初,苏秦远离妻子赴燕国曾经向人借一百钱,此刻偿还百金。
苏秦的随从中唯有一人未得报答,憋闷了好久,忍不住上前说明。苏秦看一眼此人,淡淡地说:“我怎么会忘记你呢,当初去燕国到了易水河时我们极度困顿,你却再三要离开我,这就是最后赏赐你的原因。既然话已说明,你也可以获得补偿。”
发达了的苏秦“一粥之饭必偿”,亦显厚道,人品上强似范雎。
苏秦游说山东六国从约联盟已成,返回赵国,向赵肃侯汇报,被封为武安君。于是赵王派使者向秦王递交六国联盟条约。此后,秦国不敢兵出函谷关侵扰六国达十五年之久。
战国时期被封为武安君的有苏秦、白起、李牧、项燕,可惜这四个人都不得善终。
四、从约失败
秦国一直密切关注六国的形势,寻找机会拆散从约联盟。后来派遣大良造犀首秘密出使齐、魏,相约共同讨伐赵国,攻下的城邑归自己所有。齐、魏为利所诱,忘记了十数年前六国相亲的誓约,决定出兵。
赵王责备苏秦,苏秦害怕获罪,请求出使燕国,一定联合燕国报复齐国。苏秦一离开赵国,六国从约联盟轰然解散。
秦惠王继续实施连横之策,把女儿嫁给燕国太子,以此密切秦燕关系。这一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是为燕易王。齐宣王乘燕国举行国丧出兵伐燕,攻下十座城邑。易王对苏秦说:“往年先生得到先王的资助相亲六国,现在齐国先攻赵,再伐燕,从约之盟成为笑柄。然而先生能否为燕国要回被侵占的十座城邑?”苏秦听后十分羞愧,仍奋然说“请为王出使齐国,讨回失地。”
苏秦至齐都临淄拜见齐宣王。第一次叩拜,他俯下身子对宣王说:“恭贺我王得十城。”第二次叩拜起身说:“臣此来又为哀悼大王。”宣王差点笑出声:“一会恭贺,一会哀悼的,先生你搞什么名堂?”
苏秦整整衣襟,回复道:“燕王新立,可他是秦王的女婿啊。大王乘变攻其十城,表面看是得到了利,实际是与强秦为敌啊。燕国虽小,却有强大的秦国作后盾,如果精兵骤至,不如同饥饿的人食用有毒的乌喙一样吗?”
齐王一下子变得凄怆而严肃,忙问:“事已至此,如何是好?”苏秦才从容对答:“善于处理事情的人,往往能转祸为福。臣为大王考虑,归还燕之十城,则燕必喜;秦王以己之故亦必喜。大王再以虚辞附秦。夫以十城而取天下,此霸王之业也。”说得齐王转忧为喜,遂归还燕之十城。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在齐王面前说“苏秦左手为云,右手为雨,是反复多变之臣,只要他在齐国将会出大的祸乱。”苏秦赶忙辞别齐王返回燕国。
完成使命的苏秦回到燕国,却没等来易王为他恢复官职。苏秦拜见易王,说:“臣来自东周洛阳的偏僻之地,虽无尺寸之功而王拜之于庙礼之于庭。现在我为大王却齐之兵而得十城,照理大王应该更亲近臣,一定是有人在大王面前以臣不忠信来诋毁我。即使臣不忠信,也是大王之福。我把老母亲弃之于东周而不顾,本就无意树立忠信之名,只为他人求得进取。如今臣把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的三个人推荐给大王,怎么样?”
燕王说“这样三个人足够了。”苏秦说,“请允许臣说道说道。孝如曾参,就不会离其母一宿于外,王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弱燕?廉如伯夷,坚守正义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下,岂能步行千里赴齐为王要回十座城?假如信如尾生,与心仪的女子期于桥梁之下,女子不来,大水漫至,最终抱柱而死,又岂能行千里却齐之兵哉?由此看来,臣是以忠信获罪的。”
燕王说“你只是不讲忠信,又岂能因之获罪?”苏秦对答道:“不然,有妾假装跌倒而弃毒酒被鞭笞五十下,反而上存主父,下存主母,难道不是因忠信而获罪吗?臣与此不幸而类同啊!”燕王说“寡人明白了,为您官复原职”,并更优厚地礼遇苏秦。
只身在诸侯间游荡十数年的苏秦,难免寂寞。恰巧易王母亲文侯夫人新近丧夫,两个寂寞的人走到了一起互相慰藉。易王知晓后,不但没有加罪苏秦,反礼遇更厚。宫闱之事一败露,苏秦恐慌万分,担心被诛杀,连忙禀明燕王愿意出使齐国,使燕国更重要。燕王就说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吧。
于是苏秦假装得罪燕王逃到齐国,受到齐宣王重用,被拜为客卿。
不久宣王卒,愍王即位。苏秦极力劝说愍王要盛大隆重地安葬宣王,以表明愍王重孝道,此后更是建议愍王大兴土木,建造高大的宫殿楼宇,兴修大片园林,以此彰显齐国的东方大国地位,满足愍王志得意满的贪欲。其实,这都是苏秦的小九九,想以此削弱齐国的国力。
外来者受到齐王的宠幸,引起齐国大夫们强烈的不满,纷纷与之争宠,他们竟然安排刺客行刺苏秦。身负重伤的苏秦拼命逃脱,齐王命全城缉拿凶犯。苏秦在垂死之际,告诉齐王“臣之将死,请把我在闹市车裂以示众,明告说苏秦是齐国的叛徒,为燕国作乱于齐,那么刺杀我的贼子一定会被擒住。”
果如其言,刺客露头了,向齐王请求封赏,齐王因而诛之。
新即位的燕哙王听说这件事,感慨道“齐王为苏先生报仇的方式不免太过分了!”
苏秦死后,他谋弱齐国的一系列操作渐渐败露,齐王对燕国自然是恨怒交加,燕哙王惊恐起来。此前苏秦的兄弟苏代、苏厉见苏秦以纵横术扬名显贵,都去习其术。此时,苏代求见燕王,欲袭兄长故事。以后这兄弟俩活跃在燕、齐、宋的外交舞台上,得到燕王、齐王、宋王的善待,虽然比不上苏秦时期的轰轰烈烈,但也名显诸侯,最后都寿终正寝。
司马迁评价说“苏氏三兄弟,都以游说之术扬名于诸侯,其起于陋巷,使六国从亲,一定有过人之处”
(借用网络图片,如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