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东周洛阳轩里人,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韩国人。
他是著名的外交家和谋略家,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他与赵秦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
他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01、穷困潦倒,发奋读书
苏秦出身农家,但他素有大志,不甘心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从小努力学习,他天资聪颖,博闻强记。
他早年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师,与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
苏秦学成之后在外游历多年,希望能够得到诸侯国重用,却四处碰壁,他没有人赏识他,身上带的钱也花光了,只好回家。
一路上他穿着草鞋,打着绑腿,挑着行李,晓行夜宿,忍饥挨饿。
等到了家,他又黑又瘦,面容憔悴,如同乞丐。他惭愧地低着头站在门口。
看见苏秦这样狼狈而归,父母背过脸去不和他说话。妻子正在织布,不停地推着梭子,根本不肯下机来迎接他;嫂子也不给他做饭吃。
家人和邻居都嘲笑苏秦,说:“周人风俗,大家安分经营产业,致力从事工商,或务农为生。
现在你不去经商赚钱、养家糊口,反而以搬弄口舌为职业,遭穷受苦,那是活该!”
苏秦听了这些话,心里很惭愧,暗自悲伤。他闭门不出,发奋学习。
他翻箱倒柜,把自己所有的书籍都拿了出来,还特地找出了姜子牙的兵书《阴符》,从此埋头苦读。
苏秦常常挑灯夜读,瞌睡了就用冷水浇浇头,再读。
冷水浇头不管用了,他就拿把锥子放在身边,一打瞌睡,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痛得清醒了,就继续研读兵书。
苏秦凭着这种刺股苦读的刻苦学习精神,一年多的时间就把手头所有的书研读了一遍,《阴符》一书更是背得滚瓜烂熟。
他从中揣摩出许多道理,还记熟了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地形、物产等情况。
02、巧舌如簧,游说各国
一年后,苏秦认为凭此书所写的内容,可以游说当世君王了。
苏秦首先将目标定在洛阳,去求见周显王,希望能够得到周显王的重用。
但周显王周围的大臣知道苏秦出自贫寒之家,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王并不信任他,他只好失望离开。
(1)游说秦国、赵国,未果
苏秦西行至秦国,当时秦孝公已死,他就游说秦惠王兼并列国,称帝而治。
秦惠王认为时机不成熟,且秦国刚处死商鞅,讨厌说客,未采纳他的建议。
苏秦离开秦国,向东到达赵国,当时赵肃侯任命其弟赵成为国相,封为奉阳君。
而奉阳君看不上苏秦寒酸样,苏秦根本无法劝说赵国合纵联盟,无功而返。
(2)游说燕国,深得信任
公元前334年,苏秦到燕国,燕国因当年太子之位之争发生内乱,齐国乘虚而入,燕昭王姬职恨透了齐国,他发誓要报仇。
他筑了个高台,搬出国库里的黄金摆在上面,广泛招募身怀国富兵强之策的贤人。
燕昭王亲切地接见了苏秦,说:“从前齐国乘我国内乱攻破我国,请问先生,我该怎样雪先王之耻辱?”
苏秦认为,燕国欲报强齐之仇,必须先向齐表示屈服顺从,将自己的愿望掩饰,赢得振兴燕国所需的时间。
其次,要鼓动齐国不断进攻其它国家,以防止齐国攻燕,并消耗其国力,他表示要劝说齐王伐宋,合纵攻秦。
接着,苏秦从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国与赵国的相依之势,建议燕文侯合纵赵国,结为一体,巩固实力,以后找机会报复齐国。
燕文侯认为苏秦之议很有道理,允诺苏秦如果能以合纵之计维持燕国安定,他愿举国相报。
燕文侯资助苏秦车马金帛,再次前去游说赵国。
(3)二次说赵
苏秦第二次来到赵国,赵相赵成已死,他便游说赵肃侯,提出六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的主张。
苏秦详细分析了赵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指出赵和韩魏的相依关系。
他建议赵国组建六国联盟并力抗秦,六国一体,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赵国的霸主事业也就成功了。
赵肃侯采纳了苏秦的“合纵”主张,资助他去游说各诸侯国加盟,以订立合纵盟约。
(3)为保合纵联盟,智激张仪
苏秦在赵国游说时,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生擒了魏将龙贾,攻克了魏国的雕阴,并打算挥师向东挺进。
苏秦担心秦国的部队打到赵国,盟约还没结缔就遭到破坏。于是决定智激同窗张仪入秦,维护萌芽期的联盟。
苏秦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来投奔他,张仪到来后,苏秦却故意不理不睬,并当众羞辱后打发他离开。
张仪又羞又气,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前往秦国。
苏秦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并且帮助他见到秦惠王。
公元前328年,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
这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
张仪知道后,感叹自己没有苏秦高明,并许诺在苏秦当权时不攻打赵国。
(4)说韩成功
苏秦到了韩国,游说韩宣王,苏秦先分析韩国的优势,地势坚固,军队几十万,且善于冶炼兵器。
再陈述臣服秦国的弊端:侍奉秦国,秦必然要求割让宜阳、成皋。
韩国的土地有限,秦国的欲望无限,离灭亡之日就不远了。
最后,苏秦说:“大王如此英明,军队又如此强悍,却甘居秦国之后,我真替大王感到羞耻。”
韩宣王听完脸色大变,手按宝剑,仰天叹息道:“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也决不能侍奉秦国。
既然赵王已经有了主意,我愿意举国听从您的安排。”
(5)说魏,受赞赏
苏秦来到魏国,游说魏襄王。苏秦指出:魏国地方虽小,但田舍密集,人口众多,车马奔驰,国势与楚国不相上下。
如果侍奉秦国,每年纳贡,一旦秦国征伐魏国,没人愿意出兵相救。
接着苏秦以越王勾践和武王伐纣的以少胜多为例,提醒魏王:魏国兵强马壮,不用惧怕秦国。
如果割地侍秦,未及作战,国家已经先亏损了,主张侍奉秦国的都是奸佞之臣,要谨慎决策。
苏秦说:“如果大王能听从我的建议,六国同心协力,就无强秦危害之患了,所以赵王派我呈上合纵条约,等候您的差遣”。
魏王说:“我从没听过如此贤明的指教,愿举国相从。”
(6)说齐,言听计从
于是苏秦向东行进,来到齐国,游说齐宣王。苏秦先分析齐国国势,指出:“齐国四面天险,兵精粮足。
都邑临淄富有而殷实,人口众多,居民就有七万户,足够凑齐二十一万大军,没有哪个国家能比齐国强大。”
齐国没有必要惧怕秦国,齐国险要、易守难攻,如果秦国来犯,孤军远征,顾虑重重,明显不能对齐国构成威胁。
如此形势下,却想侍奉秦国,是大臣们的战略过失,希望大王稍微留心考虑一下,以便决定对策。
齐宣王说:“我不聪明,且居住在偏僻靠海的东境,从未听过您高明的教诲。如今您奉赵王之命来指教我,我愿举国听从您的安排。”
(7)说楚,得支持
苏秦说服齐国后,向西南行进,到达楚国,游说楚威王。
苏秦先分析楚国,进言说:“楚国地方五千余里,军队有百万之众,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存粮足够支用十年,这些都是称霸的资本。
如果您也侍奉秦国,那没有哪个诸侯不臣服秦国了。”
接着分析天下形势,说:“秦国最大的忧患就是楚国,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秦楚不能并存。
合纵成功,楚国就能称王,连衡成功,秦国就会称帝。
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合纵以孤立秦国,否则秦国兵分两路,都邑鄢郢就有危险。”
最后苏秦又提醒楚王:“秦是虎狼之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是天下诸侯公敌。
主张连衡之人都想割地给秦,这是敬奉仇敌,对外依仗强秦,对内挟持君主,罪恶深重。
合纵成功,各诸侯会割地事楚。连横成功,楚就要割地奉秦。二者天上地下,希望您能好好考虑。”
楚王说:“秦楚接壤,秦有吞并之意,不可亲和。
韩、魏经常遭受秦国威胁,不可与之深入谋划,怕有叛逆之人告密,危及国家安全。
我自料以楚抗秦,又未必能胜。与群臣谋划,皆不可信,因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
如今您打算统一天下,团结诸侯,保护危国,我愿举国服从。”
03、合纵成功,衣锦还乡
苏秦游说完各个诸侯后,六国达成合纵联盟,团结一致。
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
合纵成功后,苏秦自楚北上,向赵王复命,途经洛阳。车马行李、各诸侯送行的使者颇多,气派比得上帝王。
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便为他清扫道路,并派人到郊外犒劳。苏秦的家人也匍匐在地,不敢仰视。
特别是他的嫂嫂对他恭敬有嘉,苏秦笑着说:“当初嫂夫人看不上我,今天对我怎么这么客气?”他的嫂嫂如惊弓之鸟,对他一个劲儿磕头赔罪。
苏秦感慨万千,说:“同样的一个人,富贵了,亲戚敬畏,贫贱时,连亲人都轻视,更不必说一般人了。
假使我当初在洛阳有二顷良田,现在又怎能佩带六国相印呢!”于是散发千金,赏赐给亲戚和朋友。”
苏秦到燕国去时,曾向人借钱一百做路费,如今富贵,就偿还了百金。
苏秦的随从人员中,只有一个人没得到报偿,就上前询问。
苏秦说:“我不是忘记了你,当初你随我去燕国,在易水边你再三打算离开,那时正当我正处困境,所以最后赏赐你”。
苏秦合纵六国后,返回赵国,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
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
04、合纵联盟遭破坏,竭力救燕国
六国合纵,本来就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所以根基不深。
秦国派犀首出使齐国,魏国,一起征伐赵国,以此来破坏六国合纵。
赵王就责备苏秦,苏秦害怕,便请求出使燕国,发誓一定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以后,合纵盟约便瓦解了。
秦惠王将公主嫁给燕国太子,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是为燕易王。
易王刚登基,齐宣王就趁着发丧之机,攻打燕国,侵占了十座城池。
易王要求苏秦替燕国收复被侵占的国土。苏秦到了齐国,拜见齐王,先行祝贺之礼,接着又行哀悼之礼。
齐王不解,问原因。苏秦说:“人饿得再厉害,也不会去吃有毒的乌喙,吃得越多,死得越快。
燕国和秦国是联姻之国,齐国占领燕国的城池等于是与强秦结下了仇怨,这就如同饥饿之人去吃乌喙一样。齐国即将大难临头。”
齐王闻言大惊,忙讨教解危之策,苏秦建议归还夺来的城池,这样燕王喜欢,秦王也一定高兴,就能转祸为福。
齐王认为苏秦说得很对,归还了侵占燕国的城池,燕王对苏秦更加敬佩。
05、报燕国知遇之恩,苏秦弱齐强秦
苏秦一直把燕国对自己的知遇之恩铭记在心,他一心想弱齐强燕。
燕文侯死,易王立,苏秦与文侯夫人有染,被易王发现,苏秦害怕被杀。
他就提议前去齐国以提高燕国地位,燕易王同意。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齐宣王任用他为客卿。
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苏秦就劝说湣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顺,大兴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目的则是搞垮齐国,从而使燕国获利。
苏秦挑拨齐赵关系,取得齐愍王的信任,被任为齐相,暗地却仍在为燕国谋划。
齐愍王不明,依然任命苏秦率兵抗御燕军。齐燕之军交战时,苏秦有意使齐军失败,五万人死亡。
苏秦趁机劝齐王攻宋:“宋国国君荒淫无度,天下共愤,如果我们挥师西击宋,正是奉天讨罪的壮举。
大王必然贤名震于诸侯,且可得到实际的利益,使齐雄踞东方,成为中原诸侯之长。”
齐于是攻宋,燕为了取得齐的信任,派兵协助齐国,宋在联军攻击下,割淮北地求和,而齐国实力也因战而衰弱。
苏秦又说服赵国联合韩、魏、齐、楚、燕攻打秦,赵国国君很高兴,赏给苏秦很多宝物。
齐王听从苏秦建议,联合赵国在阿地会盟,约定共同抗秦,秦齐关系恶化。
苏秦分别游说韩赵魏燕四国国君,各自出军兵粮草,以攻秦国,推选赵国宰相奉阳君为合纵长。
苏秦极力主张强攻秦国,然而齐既不卖力,赵韩魏燕自然也都互相推让而逡巡不进。
因此联军始终未与秦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尽管如此,齐劳师袭远,仍然大损国力。
齐王发动攻秦的同时,展开了对宋的第二次进攻,使其他四国联军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他们既无法合力攻秦,又不能马上撤兵回国,让各国很不满意。
苏秦又劝说齐王同秦求和:“魏赵距秦近而齐地距秦远,如果我们五国合纵不能击败秦,
魏赵为了保存国家就肯定要向秦求和,秦一旦同其他国家联合,定会连横来攻打齐。望大王早作准备,先与秦谈和,以免形势被动。”
齐王以为苏秦说得很有道理,便抢先与秦做出友好的表示,并打算用亲秦的韩聂做宰相。
赵相李兑现正忙于合纵攻秦,见齐王未商量就先与秦交好,大为恼怒,便联合魏燕要对齐国开战。
齐王慌忙从宋撤军,并答应送给奉阳君土地,奉阳君才停止了攻齐的行动。
苏秦见各国离心,便暗中劝在魏国的孟尝君:“昔日您在齐国时,为齐立下盖世之功,而齐王暗昧,不但不重用。
而且使您背井离乡,远来归魏。今又弃信义于不顾,玩弄联军各国。
燕军有攻齐意,赵国也早对齐怀恨,如果联合起来东击齐国,则中原势大,魏和先生您也定会名动天下。”
孟尝君答应了苏秦的建议,苏秦做这些工作为后来五国伐齐奠定了基础。
06、苏秦被赵国拘留
得到齐王关于土地的许诺,赵国与齐的关系又和好起来,而苏秦在暗中进行的对齐赵关系的离间活动,也被赵相李兑察觉。
于是奉阳君李兑把苏秦拘留在赵国,限制其行动。 苏秦向燕王求救,并打算继续进行离间活动。
燕王向赵奉阳君提出严重抗议,奉阳君释放苏秦,然而苏秦却再也不能找到机会在赵活动。
他想去见齐派至赵的使臣,赵不许。苏秦无奈,离开赵入齐。
他回到齐国后,说尽了李兑的坏话,于是齐王原先许诺给李兑的土地也不给了。
气急败坏的李兑在这年年末,还率兵攻打齐国,与齐国发生了一些小的摩擦,这下子齐赵两国的关系彻底恶化了。
07、摆脱谗言,得燕王厚待
有人毁谤苏秦出卖国家、反复无常,将要作乱。苏秦怕获罪,返回燕国,燕王却不再给他官职。
苏秦推断有人毁谤自己不忠信,告诉燕王:忠信之人一切为了自己,进取之人则是为别人。
接着,苏秦以曾参、伯夷、尾生为例,反对“忠信”、提倡“进取”。
苏秦说:“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会离开父母在外面过上一夜,又怎能让他到燕国,侍奉处在危困中的国君呢?
我正是以所谓的忠诚信实在国君面前获罪的呀!
燕王反问苏秦:“你自己不忠诚信实罢了,难道还有因为忠诚信实而获罪的吗?”
苏秦说:妻子与人私通,打算毒死丈夫,侍妾就假装摔倒打翻了毒酒。
丈夫很生气,惩罚了侍妾。侍妾打翻毒酒,保存了丈夫和妻子,却免不掉挨板子。
我的罪名跟侍妾的遭遇相类似!于是燕王恢复了苏秦的官职,愈发厚待。
08、齐国遇刺,临终捉住刺客
苏秦在齐国呼风唤雨,多有与苏秦争齐王宠信的大夫刺杀苏秦,苏秦伤重。
齐王捉拿贼人,但不得,苏秦将死时,要求齐王以苏秦作乱为名,在他死后车裂他于市中,使贼人出现。
当时,齐王就按照他的话做了,把苏秦车裂于市,场面非常惨烈!燕王听说此事责怪齐王做得太过分了。
那个刺杀苏秦的凶手,为了邀功,果然自动出头露面了,齐王因而就抓捕他杀了。
苏秦死后,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被泄露出来,齐国憎恨且愤怒燕国。
后来,燕赵魏秦韩五国联合,在燕将乐毅的带领下大举攻齐,连陷城池七十余座。
齐王出逃,被杀,齐国后来虽然又夺回国土,国力却大衰,从此一蹶不振。
苏秦从一介草民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六国组成合纵联盟,足见其智慧过人。
其实苏秦的策略没有错,最终合纵联盟失败是秦国从中挑拨,六国意志不坚定引起的,不是苏秦的过错。
他重情重义,为报燕国对他的知遇之恩,他千方百计削弱齐国力量,以致自己遭记恨而遇刺。
苏秦死前为找到刺客,居然叫齐国将他车裂而死,真是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