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专栏编辑:仙灵推荐
推荐语:课后小练笔有很多的好处,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这样的教育方式都是值得借鉴的。
课后练笔,也叫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小的动手练笔。课后设计小练笔,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
一、小练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往往只停止在课文的朗读或词语的理解上,对课文内容、作者表达的情感以及课文中蕴含的人文性却不求甚解。学生学习课文后,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体现了主人公的什么品质,却一概不知。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习惯把知识讲授予学生,使学生习惯依赖老师的答案,不加以动脑筋思考。这样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思维、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现成答案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效果显然不好,虽然学生当时记住了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但因为没有经过他们自己的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知识会慢慢从他们的脑海中消失。
要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要精心设计课后小练笔。小练笔的内容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定,有些课文适合进行续写,教师就可以设计续写的小练笔;有些课文人物特点比较鲜明,教师可以设计评价文中人物的小练笔;有些课文适合与主人公对话,教师就可以设计与人物对话的小练笔。
如:学习了《唯一的听众》,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练笔:你想对“我”或“老教授”说什么;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练笔: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有些课文适合设计续写的小练笔,如学习了《彩色的翅膀》,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小高把昆虫带到宝石岛后,宝石岛会发生什么变化;学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习了《凡卡》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写:爷爷能否收到凡卡的信吗?凡卡后来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像《将相和》、《草船借箭》、《晏子使楚》等课文里的人物性格比较鲜明,教师可以设计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的小练笔。
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练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小练笔起到了自我教育的作用
每篇课文都充满着人文性,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就是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当然,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再好的课文也无法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教师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小练笔的设计,针对课文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小练笔,使学生在进行小练笔中深刻领会文本内涵,感受人物品质。让学生评价文中主人公、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或续写课文,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放到文本中去,学生就会进入课文角色,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与课文的主人公零距离接触,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用他们的精神武装自己,鞭策自己。
例如:学习《别饿坏了那匹马》后,我就让学生对文中的“我”和那位残疾青年进行了评价,在评价中同学们都认为残疾青年是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人。而“我”是个酷爱读书、如饥似渴读书的孩子。通过评价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学生就会树立“做人就要像那位残疾青年一样,要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同时要像‘我’一样热爱学习,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长大后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意识。学习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伽利略这个人物进行评价,通过对主人公伽利略的评价,学生就认识到:伽利略是个不迷信权威,敢于反对权威的人。进而树立了像伽利略一样“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的意识。
这样的小练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让学生从主人公身上不断反观自我,扬长避短,追求完美的自己。
三、小练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后小练笔除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练笔因为是安排在学习课文之后进行,而小练笔的内容又紧扣所学的课文内容。学生刚刚学完课文,他们还沉浸在文本描写的情境中和主人公的精神世界里。这时候他们的感情是极其强烈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他们正有跃跃欲抒之感。教师要趁热打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让他们进行课后小练笔,他们就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这时候学生的感情是极其强烈的,而且是比较真实的。在这样的情境下进行习作一定会事半功倍。
教师经常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学生就会在多次的小练笔中积累了很多习作素材,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写作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四、小练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怕写作文是学生的通病,很多学生写不好作文就是“怕习作”的心理在作怪。他们越怕写就越写不好。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先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习作的欲望,他们就会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道不完的理,他们就会在习作中无拘无束地倾诉自己的情感。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大多教师都有这样的通病:指导学生习作的次数少,非要等到单元课文学完后才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这样,因为学生习作次数少,再加上老师习惯于在学生进行习作时提出各种要求,教师一连串的要求,让学生听而生畏。教师给学生提出各种习作要求,其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按我们的要求去写,我们总认为提出的要求越多学生的习作质量就会越高。结果适得其反,教师的一连串要求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反而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敢大胆去想、大胆去写。而小练笔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模式,是比较自由的,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没有了老师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就感觉很轻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进行习作,就很容易流露出真情,表达出真意,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就比较真实。
教师经常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学生练笔的次数多了,练笔就会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一旦习惯成了自然,他们就不再认为习作是一种苦差事,而是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总之,课后小练笔是帮助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的最好方法。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合理地设计小练笔,不仅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课文内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