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看到小孩一直在玩就是不学习,然后你的情绪上头,最终大发雷霆,狠狠骂了他一顿。这或许是大多数虎爸虎妈不可避免的一个场景。
如果这时候问你,为什么发那么大火,你会说这都是看到了孩子的行为导致的。
如果再问你,如何能避免这么上火?你可能会说还是自己脾气不好,要学会控制好脾气。
愤怒、失望、喜悦、惊奇... 这些情绪的产生,不知不觉控制着我们自己。
英国有个叫塞斯的神经科学家,提出了一套理论叫做“预测处理理论”,这个理论提出:你产生的意识和情绪,并不是仅仅由视觉、听觉、触觉等外部感官形成的,而是在这个之前,我们的大脑中已经存在一个预测模型。
如果这个预测模型与感官发现的一致,那么并不会产生特殊的情绪,只有这个预测模型与感官发现的不一致,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意识。
在上例中,如果这一天是刚刚期末考完成,你就不会发火,因为你大脑的预测模型中,他就应该好好地放松。所以,这个过程是先有预测,并用这个预测对感官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然后根据与预期的差距,产生了情绪。
有权威机构做过实验,如果一出生就蒙住猫的眼睛,等它长大后,即使不蒙住它的眼睛,猫依然是盲的,并不是猫看不见东西,而是猫的大脑没有形成认知物体形状的模型,它无法用“预测模型”加工视觉的输入!
下面这图,如果没有动图展示,你根本无法现象会动的那一块的颜色竟然是一样的,我们实际看到的颜色肯定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大脑中的预测模型判断颜色是不一样。
塞斯以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所有的意识都是幻觉。真实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一个世界的幻像,只是这个幻觉大部分情况下是有效的而已。进一步,塞斯认为人的“自我”,也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幻觉和预测模型不断强化出来的。
我们无时不刻都在用预测模型处理各种感官输入,这些预测模型很多都是自己并不能察觉的,想想恐高是怎么回事? 不过是自己欺骗自己的一个结果而已。
我们能管理的,或许就是那些可以察觉的预测模型,回到我们的日常经验,我们也会发现,一场必赢的比赛,即使赢了也没什么兴奋的,而赢下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我们会非常激动。
都说要修炼自己,管控自己的情绪,但是我们的情绪一旦上来,什么也无法阻止。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不是修炼自己管控情绪的能力,而是修炼自己对预期的管理。
这一点也非常适合对老板的管理,你永远无法管控老板的情绪,但是你有责任管控老板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