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如果你不曾驻足,那你很可能错过生活。
——电影《春天不是读书天》
当我第一眼看到《给布里安娜的卡片》这本书,一种宿命感扑面而来,三天后,这本书来到我的书桌上,我惊呼:等你良久!
这种感觉在我阅读《查令十字街84号》时也有过。我称这种感觉是超越时空奇妙地“连接”——如同外星空传来的微弱的信号,而我是哪个无意中接收并破译的人。
这本书的作者希瑟·麦克马拉米(Heather McManamy),出生于威斯康星州西埃利斯,生活于麦法兰。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心理学及社会学学位。希瑟与丈夫杰夫于2006年完婚,女儿布里安娜2011年出生。2016年,希瑟因患乳腺癌去世。
希瑟忍受着生命最后痛苦不堪的49天,写完交付了《给布里安娜的卡片》一书,第50天去了天堂,再没回来。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位母亲、妻子、朋友,甚至只是一个女人对病后生活的反思和记录,还有对割舍不下的丈夫和女儿写下的寄语卡片的整个过程。
合上这本书,我脑海中掠过希瑟在自序中的一句话:“我希望,在你一贯如常的世界中,这本书能让你为自己生命中的所有幸运和美好欣然一笑,能让你对他人拥有更多共鸣和同理心,能教会你生活……我是说真正地……好好度过生命中剩下的每一天。”
1、这不是一场“战争”,这是生活
今天我们必须直面这个让人胆战心惊的词——癌症。
希瑟在33岁的某天触摸到乳房上的硬结,而在网上搜遍了除了肿瘤以外更“合理”的解释之前,她的人生“堪称完美”——和丈夫杰夫一见钟情,从事着喜爱的工作,并拥有了一个“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儿。
如她所言:“我知道这世界上美好的事物不可持久,从这个意义上,上帝让我离开人世也就说得通吧。”
对旁观者来说,癌症是一个可怕的词,但仅限于此,大多数人对癌症的破坏性知之甚少。
目前治疗癌症采取的普遍方法是化疗,那化疗是什么呢?
希瑟的解释:化疗药物是这样起效的——在你被癌细胞杀死之前,把你和癌细胞一块杀死。换句话说,它是把好细胞和坏细胞一起杀死,只不过抱着癌细胞被消灭之后好细胞能坚持更久的希望。
这种治疗更多的是靠运气,听天由命。
化疗的副作用包括恶心、疲劳、掉发、胃口不佳、指甲变灰等。
掉发,也包括眼睫毛、鼻毛等体毛脱落。你不得不面对失去体毛的屏障后,杂质直接落入眼睛,还有鼻涕长流不停等带来的困扰。
这还不算什么,那些复合的化疗药物——连护士注射时都怕滴到皮肤上致使灼伤的红色液体,统统流淌进了希瑟的身体。她还要忍受肿瘤引起的高热导致五颜六色的火星在头顶盘旋,忍受因为药物治疗尿出各种颜色的小便……
希瑟在文中不止一次强调:不要出于好意给癌症病人建议——你不会比医生更了解病人的病情,曾经邮件告诉希瑟“往屁股上倒咖啡”可以治疗癌症的“好主意”,最好还是等到有确凿的证据再说出口。
有一种简单得体的方式表达你的热心:先询问病人的意见,再采取行动。也许你的好心,会打断一个晚期癌症患者与亲人最后的相处时光。大多数时候,做倾听者就好了。
她对治疗期间的医护人员表示感激。那个给她和杰夫讲解切除双乳、植入假体手术的男医生,用严肃的神态将假乳房在两只手上抛来抛去,成功缓解了希瑟的紧张情绪。
还有治疗期间,当她为了注射令人“痛恨”的化疗药崩溃哭泣的时候,毫无征兆的,一个又一个护士跳着舞进入病房,为她召开了一个即兴的舞会派对,给她鼓劲儿……这样的瞬间隔段时间就会发生,她时刻接收着大家的爱,也将爱反馈给大家。
她对病重期间“粉红丝带”商业气息的宣传感到失望,当时她已经被宣布癌症四期,随时可能离开,却被“组织”要求粉饰自己,打扮成一个“成功者”。
现实是“早发现,早救命”的道理不是人人适用,与其宣传心灵鸡汤的道理,不如提高防癌意识,投入资金攻克治疗癌症的方案,并对所有患者——从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所有类型的癌症患者增加关注。
希瑟自述:“这不是一场‘战争’,这是生活,而生活本身常常是那么残酷不公平。人生无常,就是这样。我没有输。带病生活的这段日子,在我看本身就是巨大的胜利。”
2、为家人留下点什么
希瑟对乳癌的治疗态度是积极的,发现病情后四周内切除了双乳,进行了化疗,收到了“癌细胞消失,病情痊愈”的检查报告。但后面再次转移,病情急转直下,被“宣判”生命进入倒计时,她不得不思考应该为家人留下点什么,为的是让大家“记得她”。
她重新安排时间,坚持“妈妈的星期一”,全心全意陪女儿一年之久,后来开始录视频,独自坐在沙发上,一只手拿着麦克风,对着镜头讲述“我是谁”、“我多么想念布里”等等。她担心万一布里从别人口中得知妈妈的各种有趣的事情,却无法在镜头上看到鲜活的人。
后面她开始录音,随机地录,给布里讲故事、唱歌——虽然她承认自己的歌声并不动听。她还提前录制了与月经和性有关的谈话,她相信未来的某天女儿需要妈妈的叮嘱。
她为女儿准备了一些私人物品,比如首饰、孕期日记、一大摞涂鸦笔记,也包括七十多张手写卡片。
如果你认为写这些卡片分分钟可以搞定,那么我告诉你“大错特错”,写这些卡片的难度不亚于进行可怕的化疗。
希瑟自述:“我一张也写不了。大概因为它跟结局有关吧。明明知道自己无法再见证女儿的生日,叫我如何平静地祝她生日快乐?还有一部分原因,大概是担心布里看到这些卡片的反应。”
这是一位母亲弥留之际真实的思考。当时希瑟还没有放弃希望,更不愿意面对离开的事实,写卡片,要先跨越内心的障碍。
最终希瑟明白,写卡片是她接受的最佳治疗之一。“即便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但我还是感受到了一种自由和欣慰,因为我知道哪怕我离开人世许久,也还是能与女儿说上话。”
——致布里安娜生病时:“无论你是摔断骨头、拔掉智齿还是染上流感,我都会和你一起吃鸡汤面,与你依偎。”
——致布里安娜第一天上学:“深吸一口气,勇敢面对。有时候你会碰到看似很可怕的事情,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致布里安娜碰到困难时:“你爸爸和我总能找到笑的理由,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日子里。碰上癌症,真的有太多事情让人啼笑皆非。如果不学会笑着面对,恐怕我都要发疯了。相信我,哪怕你这一刻笑不出来,过一天你也会笑出声来。活着,笑着,爱着。记住不要跳过中间那一步。”
……
3、试着寻找生活的闪光点
如果你担心书中泪点太多不敢触碰,你又猜错了,实际上这本书呈现的内容常是泪中有笑。
你会看到一个癌症四期的病人,仍然在酒吧体验一头名为“红色石头”的凶猛的机械公牛——而且是整个酒吧骑的最久的那个,稍有不慎意外落马,会造成骨折或瘫痪的严重后果。
你会看到狂爱跳舞的希瑟,即便在化疗期间,仍带着输液架围着吧台摇摇摆摆,一圈又一圈。她发明了一种舞步“The Wall”,这舞步需要数分钟才能完美地完成,包括一个危险但是必须在结尾甩头发的动作。对于秃顶一族,那就只能用力地甩头了——有一点儿冒险,但她做到了。
还在医生宣布“很抱歉,你活不长了”的关键时刻,她满脑子想的是在自己的右肩膀文上一团飘逸的粉色花朵——也可以文在脸上、或者锃亮的光头上,反正她不用担心盯着文身变老或者去面试。
癌症给予她一份自由:苦中作乐,笑对艰难。
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任何人都难以接受。一旦接受这种生命无常,旦夕祸福无法预料之后,反倒能开始欣赏一部分人习以为常的那些微小事务——去看一场日出、欣赏一栋整整用了十六年才注意到的建筑物、陪女儿出席朋友的生日Party……
还会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探访自己的墓地、筹备自己的葬礼派对……
意外吧?希瑟就是这样一个喜欢把所有事情安排好的人,人生最后的“落幕”仪式必须亲力亲为,这足以看出她在自己生命里占足了先机,从未放弃什么,即便身体已经不听“指挥”,每况愈下。
她认为:“面对越来越艰难的现状,去看看自己的这具驱壳将永远停留的地方,是我对现实的一种回顾,也是对我的一种提醒。它提醒我,至少现在我还没有被掩埋,我还没有进入坟墓,所以我需要继续攫取生命中的每一盎司幸福和快乐。”
她甚至和火葬场的工作人员讨论了“火葬是否需要穿衣服”这件事,放置骨灰盒的高度选了墙面较低的位置,以确保布里当年的身高也能看到骨灰盒。也许她还想往里面放些什么。
盒子的旁边还有一部分空间,如果哪天有谁愿意跟她一起安息——哪怕没有谁了,只是一只闪亮的头盔也好。
葬礼选在奥布里希植物园,按照希瑟的计划会是一个露天派对,来去自由,现场播放《我棺木上的小桶》这首歌……
“除了笑到流泪,我不希望我的葬礼上有泪水。”
你瞧,即便癌症留给她的去日无多,她却计划了一切,“理智”得让人心痛到不能呼吸——我读到这些章节忍不住泪流满面。
她说:“关于死亡,我们都有自己的信念。……你说,如果那个人站的位置能偏右一点点,说不定就不会被车撞死如果那个人能早十秒钟离开家,说不定就不会赶上那场意外;如果那个人的病理稍有不同……”
有时,因为无常,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彩。
后记中,她叙述了自己全部的“希望”——希望是布里安娜,希望是杰夫,希望是所有的家人,希望是欢笑着庆祝,希望是那些伸出援手的人……
希望也是她写出的七十多张卡片,即便她离开了,仍给家人和朋友带去了无以复制的安慰。
“我的人生精彩热烈,了无遗憾”,这是希瑟对自己人生的最终评价,也是我看过的最高评价。
最后,我想原原本本的把希瑟的愿望传达给大家——
“看完这本书,请帮我一个忙:把书放下,现在花几分钟时间来感谢这脆弱的、如同过山车一般险象环生的生活,好吗?
做一些能真正让你自己开心的事情。做你一直想做却又还没做的事。给某人一个惊喜的拥抱。出去看看日落。给某个你许久不曾联系的人打个电话或发条短信。与所有人和平共处。
活着。大笑。爱。尽情去做。
无论三十六岁、六十六岁还是九十六岁过世,如果你不曾真正感受生命,那你始终会觉得人生太短。找到你的希望所在。不要忘记,每一天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