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我的教研故事:反观日常的教研行为 改进日常的教研行为
卿红燕
教研员的工作对我来说很有挑战性,不算林林总总的各项任务,即便是最日常的教研工作都有很多值得探索、研究的空间。一首小诗记录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点滴思考和点滴变化:“不知深浅地走进 “教研室”这支带着光环的队伍 亲自下水尝梨才知光环背后的艰辛 面对一位位严谨的“老师” 我成了一名认真、努力的学生 从“老师”身上我学会了内敛、沉静,也学会了淡然、淡泊 粗糙的心变得细腻起来 原来我竟是那样的浅薄 但我必须学会深厚 因为教研员的称谓中包含了“博学善思”包含了“求真务实”等太多太多的内容 在团队不断地的历练与融合中 我渐渐收获着一份成长,收获着一份踏实 浅浅的内心变得丰盈、坚强 我喜欢这个团队 团队中的每一员就像一本好看的书、更像一壶好喝的茶 值得我慢慢地去欣赏 我愿静静地品读每一本书 细细地品尝每一壶茶 品味这书中谈谈的墨香 品味这茶中醉人的芬芳…….”
第一层次:亲自下水尝梨 才知光环背后的艰辛 首先与大家交流的是初为教研员经历的三个“第一次”:第一次组织教研活动;第一次进行试卷的命题工作;第一次评课;
第一次组织教研活动:
(07年)结合当时教研室正在进行的《沙区教师基本功大赛》设计的教研活动如下:从大赛中选出质量较好的两节课进行观摩——将语文教师分组研讨——教师点评——教研员总结。活动前相关的调课、安顿学生、联络活动场地、确定活动时间等一一安排,为了调动教师积极性,我还设计了抽签环节,增加教师之间的竞争能力。活动在3小如期进行,活动中除了第二位上课教师迟到10分钟以外(下雨、堵车)这个小插曲外,活动进行还算顺利。 反思与总结:三个月后,通过与单位教研员的交谈、参加学习教研员的相关的专业知识后,回顾第一次的教研活动,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呢? 1、活动设计水平。面对教师这个群体的培训,一定要符合大多数教师的需求,贴近教师的实际的教学实践。而我更多的从自己主观出发,挑选自己认为最优秀的课例进行研讨,事先并未没有搜集与调查教师的实际所需。(所以关注师情不够,活动设计的指向性、专题性欠缺)2、细节严谨、周密。细节决定成败,只有精心设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研活动才能张弛有度,符合人的心理接受特点。而我设计的“抽签环节”忽略了教师的心理。语文教师相对比较矜持,加之我作为“新人”,老师们对自己就是一个观望的态度。因此,部分教师对参与发言持冷淡的态度。最后是我比较熟识的骨干教师、我的同学帮我“救了场”使得研讨顺利进行。我想教研活动的开展首先考虑目的性、实用性,尽可能去贴近教师的需求;其次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应该仔细的考虑活动每一个环节,细节的安排等。“教师的基本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第一次出卷:2001年被教研室聘为兼职教研员,期间协助教研员出过单元试卷,觉得出卷子很有意思。可这次可是全区的试卷自然不敢怠慢,做了下列准备工作:通读1-3年级教材,熟悉知识点——将目标分解,转化成对应的题型——参考相关资料修改试卷。力求体现:难度适宜、有趣味性、紧扣课标。考完试后,我迫不及待地将学校的质量分析看完,对照教师的建议,我再回头看“试卷题型的设计”发现的确有一些地方留有遗憾:试卷虽然图文并茂,有趣味性,但是个别题型的设计有的偏难:①举例说明:如一年级试卷设计了填字游戏(给了四个部件,让学生填偏旁“口”与部件组成新字。)考察的是四个叹词:吗、呢、吧、呀的及偏旁的认读。反馈结果是这道题包括中心校的好多学生没有做出来,偏远学校更弱一些。原因是一年级的学生整体思考、联系思考的能力较弱。所以出题一定要考虑面向全区的全体学生,既考虑面向中心学校,又要考虑偏远学校。如果反过来,给“口”字旁,学生找带有口字旁的字,既降低了难度,考察面更广一些。有的题型设计不够简洁明了: ②如二年级试卷中从阅读短文中拓展出“小猫图”与考察词语连线题。由于贪多设计词语太多,分布在小猫的周围,导致学生做起来,有点眼花缭乱,无从下手。设计题型一定要考虑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简洁清楚。
第一次评课:记得评的是一节课题课,有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评价研究,记得给上课教师从课题的角度提了很多,教师显得很挫败。其实评课评什么?首先考虑的是学科性(是否是一节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其次去考虑课题中关键内容的体现: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指导作用、评价的方式等,他们一定是有主次之分的,不能“套课题”会显得很生硬。
第二层次: 融入团队历练 不断思考不断改进
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等,在工作中不断地尝试—总结,再尝试——再总结的过程,我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和改进。教研活动中的改进:以(2008年第一学期)的一次教研活动为例①加强针对性:通过平时的听课,与教师的交流,及活动前问题的整理,有目的的设计了教研活动:问题归纳——现场观摩课——教师研讨——教研员总结。流程和第一次差不多,多了问题的梳理,因此观摩课的内容是结合学段的不同问题问题有侧重设计的。针对教师对拼音教学的问题,请70小学的赵秀萍进行一年级拼音教学,凸显趣味性、活动性、训练性等特点;针对二年级教师不重视低段写话、课堂小练笔的问题,请26小的马振华老师进行二年级写话片段课;针对三年级平时教学忽略单元备课的问题,请27小学的张娜老师就“如何开展主题单元备课”上现场课;②提高扎实性。活动前与上课教师反复交流,让老师明确活动的意图,并且到学校去听试讲,要求教师改进教案,写出反思。为教研活动中发挥好的示范性和引导作用做好铺垫。出卷中的改进:拿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所出的期末考试卷与第一次出卷做对比,自己在考虑试卷的全面性、灵活性上多了一些考虑。①如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中对于“认字、运用字词”的考察关注了要考查的内容在教材中的覆盖率、综合性。如:选字词填空。(1) 座 坐(一组同音字)电影(yǐnɡ)快开始了,兰兰找到( )位( )下。 (2)青 情 晴 蜻 请(一串形近字)天( )了,草( )了,(请 )你来,做事( ),小(蜻 )蜓,夸你行。 ⑶ 看见 观看 (一组近义词) 我们在( )精彩的节目。小蝌蚪( )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课标对一年级学段识字的要求会认、并能做到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含义,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此题目提供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区分形近字、近义词、形近字词串意在训练学生的辨析能力、考察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评课中的改进:2010年12月2日与同事们一同参加了第一协作组的专场活动,进入会场后接到通知要对专场上陈蕾老师的课《钓鱼的启示》进行点评。当时的评课从教材简析进入,接着从教师的整体把握教材、重难点的处理、课堂生成、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活动结束后,经过思考感到“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应给老师更加具体的建议与方法。 “究竟是钓鱼难还是放鱼难?如果没有父亲严格的教育,我还会放鱼吗?”这些问题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那么如何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呢?策略一:是否可以考虑: 我不愿意放鱼,可以用什么理由来反驳父亲,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① 钓了很长时间,鲈鱼来之不易。从哪里知道?出示句子: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多美的景色呀,五彩的晚霞,粼粼的湖水,初升的月亮把月光洒下湖面,就像洒下了无数细碎的银子……在这么美的环境下钓鱼,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谁再来读读,把这么宁静的美的气氛读出来。“涟漪”是什么意思?我们不但要读得湖面有涟漪,更要读得心里有涟漪,读得别人的心里也荡起涟漪。从傍晚我们就开始钓鱼,直至深夜才钓上这条大鱼,心中的确舍不得放。②鲈鱼很大,很漂亮;距离捕捞开放的时间仅有两个小时,不必那么死板;④如果放掉就再也钓不到了;⑤周围没有别人看见。接着可以表演:我就来演作者吧,你们演父亲,现场说服。但——出示句子: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指名读,齐读,现在我的内心又怎么样?(依依不舍、无可奈何、遗憾)策略二:能否设计对话训练,让学生换位思考“我”艰难的抉择过程。儿子:四周没有人有谁知道呢?我们还是放了吧!父亲:----------------------------------------------------儿子:我这次不遵守,下次遵守不就行了吗? 父亲:---------------------------------------------------- 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呈点状的、单一的,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读文本时联系起来考虑问题,训练他们思维的全面性,使得他们的思维像深入发展。
第三层次:收获的是一份成长的经历 收获的更是一份生活的态度
以往对教研员的认识更多的是狭义的、很书本化的理解,比如:“老师的老师,教师中的首席、引导者、服务者等等;教而不研则惑,研而不教则空。教研员自身的研究、示范就显得至关重要”其实,从教师角度希望教研员怎样呢?“良师益友、是业务上的支持者,更是精神的支持者”所以,一个好的教研员应该是对教师、他人给予真诚无私的帮助。教研员并不是要代替老师去思想、去备课、去学习、去解决问题,而是告诉老师如何提升自己?如何自我规划?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处理好教学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何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呢?等等。“授之鱼与不如授之于渔”只要教师们能够感受到教研员是真心在帮助自己,他们一定会加倍努力的。教研室在搜集每位教研员的座右铭,读完每位教研员的精言妙语时有一种感受。生活与工作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你对待生活的态度恰恰是每个人工作的态度,对待生活的品位、情趣又会影响我们会用什么样的状态去做事,对待工作的每个细节。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说:“有真性情方有新境界”。真性情、性格、情趣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毫无娇柔造作之感。教育不在于言语之工,而在于性情之正。一面是对“自我与教师、学生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方面是对功利的看轻。这种人生态度便是教育人的真性情。 “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花,花落而萧然自得”——选自《菜根谭》的一首诗。假如任何杂念都不产生,只是自己静坐凝思,那一切念头都会随着天际白云消失,随着雨点的滴落心灵也会有被洗清的感觉。听到鸟儿鸣叫就像有一种喜悦的意念,看到花朵的飘落就会有一种开朗的心情。任何地方都有真正的妙境,任何事物都有真正的玄机。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事物到处都是,关键就在于人能不能去发掘和领略。只要心能保持宁静,周围生活中的一切都足以引出无限情趣。喜欢这份顺其自然,喜欢这份怡然自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是有了这样的心境,才能看待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